傳統的教學往往依賴于教師的經驗和直覺,比如學情、問題預設、課中重難點,課件設計等。但這種經驗往往是有限甚至是無效的。顯然,這種教學方式更多地以教師為中心。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當代對人才的需求已經發生了徹底的變化,未來需要的是具有思考力、探究力和創造力的人才。因此,未來的教育必然朝著差異化教學的方向發展。
而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教學數據,可以更好地幫助老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發現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利于老師采取更加精準的教學策略,及時進行干預和輔導,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不僅如此,數據分析還可以幫助教師評估教學效果,了解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和改進方向。通過對教學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教學中的優勢和不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
下面就以我校的“基于全過程學業數據的'三化四環'智慧教學模式”為例,通過課堂案例來說明數據的重要性。
課前學情診斷:通過前測,發現學生的認知薄弱點,比如在復習多邊形的面積這一模塊時,通過前測反饋,可以清楚地看出每道題的答題情況,并分析出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這樣就可以很精確地掌握學生的學情與復習起點。
課中:根據學生不同的答題正確率,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前兩道題正確率較高,采用簡單講解的方法;第三題正確率只有45%,我查看小組內答題情況后發現,每組都有答對的同學,于是我選擇同儕教學法,二次答題正確率達到了100%。
課后:通過伴隨性學業數據采集形成錯題集,以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個別化指導與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同時,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切教學行為都會被記錄下來,以利于教師對課堂行為的反思與改進。
總之,數據使教學從經驗到精準,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服務,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通過數據的支持,教學可以更加科學、精確和有效,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體驗和成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