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馬可的世界》周邊解析【青花壓手杯】

《馬可的世界》第13集里有這樣的描寫:“借著暖色調的溫潤燈光馬可環視了四周。這個房間大概兩米多高,五六平米寬窄,整體日式的禪房設計當中,一張榻榻米矮腳紅木飄窗小茶幾上,一把提梁壺一對倒置的青花壓手杯一個銅云磬一根磬槌,一尊銅胎掐絲琺瑯荷花小香爐,其內嵌紫銅蓮蓬處,插得幾炷仿蓮子形龍涎塔香。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身處此密室之內的馬可只覺溫暖如春,隱隱還有花香飄過……

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件瓷器來源于大名鼎鼎的古董【永樂青花壓手杯】。壓手杯雖然不是永樂盛世所創,但其造型花樣卻是最受大眾推崇和認可的品種之一,素有“穩穩的幸福”之稱。

用過仿永樂壓手杯的人第一感覺就是那沉甸甸的溫暖,因其瓷胎厚故導熱的延時感受剛剛好。在手中的充盈度也堪稱完美,有人還上升到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來對其分析與贊譽。

那么這款【永樂青花壓手杯】到底是怎樣神奇的存在呢?下面我就逐一解析它的奧秘:

首先從它的年款就可以得知是大明極盛之世的永樂年間所制。而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發動靖難之役,驅逐其侄建文帝后奪權篡位,他稱帝時年42歲,在位二十二年(42歲-64歲)。

他命令大學士解縉編修的《永樂大典》,派遣鄭和數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讓明朝的國威遠揚四海,遷都北京,成立東廠……

在永樂大帝諸多喜好之中自然是有陶瓷的一席之地,故此【永樂青花壓手杯】的出現就變的理所當然了。再有明朝時的人喜飲炒青芽茶,當時所有茶器中唯有青花瓷壓手杯以瑩潤光潔最與綠茶相襯。

了解完創燒的年代后我們就要進入紋樣與釉彩的講解了。在此之前為了給大家一個整體的印象,我下文引用了故宮博物院網站上對青花壓手杯的描述之一:

【青花壓手杯(花心)】側面圖

青花壓手杯(花心),明永樂,高4.9厘米,口徑9.2厘米,足徑3.9厘米。

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折腰,豐底,圈足。內外均繪青花紋飾。杯心有葵花一朵,花心署青花篆體 “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腹部繪纏枝蓮紋。

【青花壓手杯(花心)】內部

壓手杯是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制的新型瓷杯。此杯制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青花色調深翠。

壓手杯的特點為胎體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時,正壓合于手的虎口處,給人以沉重壓手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

明代永樂青花壓手杯是明代瓷器中能與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一種實物,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青花壓手杯(花心)】底部

明人谷應泰撰《博物要覽》一書中特別提到了這種杯:“若我永樂年造壓手杯,坦口,折腰,砂足滑底。中心畫有雙獅滾球,球內”大明永樂年制“六字或四字篆書,細若米粒,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杯外青花深翠,式樣精妙,傳世可久,價亦甚高。”

在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雙獅繡球內書年款和花心內書年款的永樂青花壓手杯。另有杯心為鴛鴦臥蓮圖案者,系明萬歷時期仿制。此種品質精良且帶有永樂年款的壓手杯,據目前掌握的資料看,僅故宮博物院收藏有4件。

我們先來逐一分析,最后再來看其余的幾件。

《馬可的世界》第33集里有這樣的描寫:“……此時的你腳踝猛然間像被什么東西擒住死命地將你往海底里拽。你頓覺潮水似的物質從四面八方一起涌來,耳,眼,鼻,口,被來自宮,商,角,徵,羽混著壓手杯上的蘇麻離青,伴著芬芳的花草香里散發出的肌膚溫暖中用掐絲琺瑯編織的烏龍茶糅雜在一起的物質充斥著……這些原本不同屬性的事物,在時空扭曲下融為一體堵塞了你所有的感知……”

這里的蘇麻離青就是繪制青花瓷紋飾的原料——氧化鈷料(鈷土礦),也就是我們今天要來了解的【永樂青花壓手杯】之釉下彩。

青花瓷的釉下花紋是以氧化鈷料為著色劑來進行描繪裝飾的,大體分為含錳量高含鐵量低的國產青花料和含錳量低含鐵量高的進口青花料。

國產的青花料主要有:珠明料、浙料、石子青、平等青(陂塘青)等。

國產料資源較為豐富,主要產地有江西贛州、上高、樂平、上饒等,浙江、廣東、云南、福建、廣西等都有豐富的鈷土礦。

進口料主要是來自古代波斯的蘇麻離青(也叫蘇料)和回青料(產地是現在的新疆地區)。

青花瓷大家都不會陌生,周董的《青花瓷》雖然脫胎于汝窯,但著實讓青花普及率上升了數十個百分點。

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源于唐宋,盛于元明。人們常把青花瓷比作舞臺上的青衣,素雅高潔,清麗婉轉,像極了中國的水墨畫。青花瓷在唐代就曾出現過,但那只不過是斷簡殘篇,并沒形成規模。直到宋晚期才由于原料的豐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而歷史進入元代后產生了聞名于世的元青花。

所謂元青花,就是元代燒制的青花瓷器。這種瓷器的產生讓元代掀起了一場瓷器革命,它打破了瓷器只能是單色的歷史。青白兩色瑩潤有余,元青花的魅力席卷古今中外,世人將其視為中國的“國瓷”。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于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工藝精品及外銷工藝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傭金后為1568.8萬英鎊,折合人民幣約2.3億,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高拍賣紀錄。

此罐使用進口鈷料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頸部:飾水波紋;肩部:飾纏枝牡丹;腹部:“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下部: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四層。

元青花的顏料,以蘇麻離青(或譯作蘇勃尼青)最為美妙。蘇麻離青本是產于古波斯一帶獨有的一種礦物質鈷料。(一說是產于今伊拉克的薩馬拉地區,一說是產于伊朗德黑蘭以南 400公里的格哈默沙村的山中。)可惜的是,此料太稀少、太珍貴,從元代至正年到明朝宣德年后便絕跡了。

如此珍稀的顏料,自然被當時的生產者及權貴奉為至寶,被專門用于官窯中大小不同的青花瓷器的描繪。

由于當時的生產者條件不同,所以存在著顏料中蘇麻離青料含量或多或少的問題。即有的器物使用的多,則濃一些;有的器物使用的少,便淡一些;或在蘇麻離青料中混入國產料,或濃或淡,這就是后來造成元青花瓷顏色千姿百態,幾乎沒有一只一樣的原因。

用現代原料仿制和古董的對比

?青花發色有濃艷、淡雅、青灰三種。

【濃艷】

元 青花云龍趕珠纏枝牡丹紋帶蓋將軍大罐

濃艷是用進口蘇麻離青料,官窯的元青花用的都是進口的蘇麻離青料,而蘇麻離青料有一個特點,就是高鐵低錳,青花深沉藍中帶點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綠。

【淡雅】

元青花飛鳳麒麟紋盤

淡雅是進口料與國產料混合使用的結果。

【青灰】

元青花八卦紋筒形香爐

有一部分的青花燒成后有黑色斑點、且較深。就是青灰色的代表。

元代使用的“蘇麻離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鈷兼有少量氧化鐵。在高溫的作用下“蘇勃尼青”中的氧化鐵會在硅酸鹽液態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結晶斑點。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不規則狀醬褐色斑點沉于釉下。

而現代絕大多數仿品,都只是在國產青花產中簡單地加入氧化鐵粉,在高溫的作用下,這些氧化鐵會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結晶。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礦渣狀斑點。

元青花藍地留白海水云龍紋六角梅瓶

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現存的元青花瓷器數量不超過300件左右,其中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館藏有23件元青花,幾乎占據全世界元青花數量的1/10,位居全國之冠。

但是在國際上收藏元青花最多的地方卻不是高安市博物館,而是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這里收藏了39件元青花,其中不乏天下重器和絕世孤品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 收藏的多棱葫蘆瓶

不過遺憾的是,托普卡帕皇宮的元青花瓷器并不對外展覽,只有身份尊崇的客人,才能獲準參觀這些稀世奇珍。比如馬未都先生,在2010年就曾獲邀,近距離觀摩了這些元青花。后來馬未都先生出書分享了他的所見所聞。

馬未都先生在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賞鑒元青花

元青花存世第二名的地方就是伊朗國立博物館收藏有32件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鳳凰瑞獸穿花紋四系扁方壺

伊朗國家博物館藏的元青花鳳凰瑞獸穿花紋四系扁方壺

這些稀世名珍都是當年通過絲綢之路運往世界各地的,當然很多器皿都是元朝的伊斯蘭皇家貴族定燒的,而相對來說這些皇族的世襲傳承有序,所以我們才有幸看到這來自800多年前的美麗瑰寶。

青花是釉下彩它的燒成溫度一般在1200℃至1250℃左右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所以釉下彩的著色劑需要足夠的耐火性,以適應高溫的煅燒。現代工業生產的釉下彩器物往往需要1400℃的高溫。

三國演義之鳳儀亭人物故事外銷盤

所謂“遠看顏色近看花” ,實用美術中顏色的作用十分關鍵。對青花瓷的贊美首先是色彩之美。但有趣味的是,白、青二色在漢文化中本不是最有魅力的色彩,甚至曾是被人討厭的顏色。

先看白色。盡管白色也象征純潔、潔凈,但中原民間白色與喪事相關聯,“素車白馬” ,白色是重孝的服色。白還有卑下之意,平民也稱“白衣” ,未入仕途的讀書人為“白丁”“白衣寒士” 。

再看青色。“青”在漢文化里象征春天與活力,是吉祥之色;但“青”作為服飾顏色也有貧寒卑下之意,如“青衫”“青衣”“青袍”等等。

因此,以青與白裝飾器物,形成青花的美學風格,并不是漢文化自然生長的結果,而是文化交融的結晶。毫無疑問,青花瓷的興起,與草原文化關系密切。這也就是為什么元朝的青花如此盛行的另一個原因了吧。

元青花昭君出塞紋大罐

鈷料使用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2000年左右,據知當時在西亞便以其作藍呈色劑。但在中國考古發掘中,曾有少量戰國(西元前475-221) 玻璃珠及玻璃器上有鈷藍燒熔的痕跡,以達呈色效果,并估計它們極有可能來自西亞,不似中土制造的東西。

除玻璃工藝外,中國在唐以前一直未見有藍釉陶瓷。然而唐時絲路暢通繁榮,致使鈷料得以傳入中國,幷將它用作陶瓷燒制的釉料之一,其與當時其它含鉛量高的銅綠釉及鐵褐釉一起作為低溫陶器(?950—1165°C下燒制而成)上的裝飾釉料,是成品釉色更具流光溢彩,釉面布滿細小開片,從而造就舉世聞名的三彩陶器。

唐三彩,藍釉駱駝

宋人崇尚極簡美學,宋瓷釉面講究溫潤素凈,追求靜謐中體現純樸高雅,然而這卻使得鈷藍料在陶瓷上的發展呈現出停滯現象。

宋青花盤口玉壺春

當然這并不代表宋朝在瓷器歷史上的高度,而且我們現在最常說的汝、哥、官、鈞、定,五大名窯都是宋代確立的窯口,還有柴窯也是宋代名窯

宋青花執壺

直到元代,因青花的藍與白暗合了蒙古族對【蒼狼白鹿】的圖騰信仰─蒼如蔚藍蒼天,白則意味純潔良善,青花自此大肆興盛,并造就陶瓷史上的第一高峰。

元青花百花亭大罐現藏于日本大阪萬野美術館

元代所用鈷料來自波斯,古稱蘇麻離青或蘇勃泥青,其含鐵量高,富發散性,燒制后的青花在積釉處有鐵銹似的黑褐斑點,斑點處下凹入胎,呈色濃郁翠艷,視覺效果極為鮮明。

元青花周亞夫屯細柳營人物故事大罐

除此之外,蘇麻離青亦于永樂(1403-1425)、宣德(1426-1435)年間經鄭和下西洋的船隊引進中國,當時在御窯廠的嚴格監督下,永、宣青花呈色幽深,如寶石藍,后朝更奉其圭皋,并有“發曠古之未有,開一代之奇葩”的美譽。

蒙元政權強力推進的青花瓷并未因王朝的更迭而失落。在明朝建立之后,青花瓷不僅沒有消失,而且越來越豐富多彩。

元代青花瓷主要供北方草原民族的統治者以及海外貿易的需要,而從明代開始,對青花之美的喜愛已成為人們共同的追求。明代以后景德鎮民窯大量生產日用青花瓷具,這些青花瓷具的追捧者是中原的百姓。

相較于進口鈷料,國產鈷料則因洪武(1368-1369)年間的數次海禁而被重視。但此鈷料含錳量高,色調淺淡,發色也是良莠不齊。

明天順俞伯牙攜琴訪友紋青花罐

到了成化(1465-1487)、正德(1506-1521)年間,則又以江西樂平所產的【平等青】或【陂塘青】作為青花釉料的主要來源。由于平等青的淘煉較精,雜質量少,因而燒成之青花色調勻淡典雅,呈色穩定,并有云遮霧障之感。

江西除樂平以外,還出產一種名為【石子青】的鈷料。其發色偏黑,多為民窯燒制青花所用。但到了嘉靖、萬歷年間,來自中亞、新疆和云南的【回青】因難以單獨使用,遂需與國產的石子青進行混合,其混合比例亦有規定,同時還有上青、中青之分。若回青比例高于石子青,則其青花發色紫艷絢麗;反之則略顯灰藍。

明晚期劉海戲金蟾青花小盤

青花至明以后,又在康熙(1662-1722)年間再創巔峰。當時主要采選浙江紹興、金華及衢州一帶出產之「浙料」,加上紋飾表現手法以分水皴法繪之,因而成品發色翠藍透亮,層次分明,富立體感。

清康熙西廂記-長亭送別人物故事盤

我們需多注意各朝青花發色上的微妙變化,經過細心觀察比較之后,增強自己對各朝風格的了解及審美意趣之內涵的鑒賞。

《馬可的世界》第27集里有這樣的描寫:“……你的這個說法,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例如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個哲學問題的關鍵在于你如何定義“同一條河流”。”劉嘉說完小心翼翼地將自己面前的茶杯口朝下倒置在矮桌上,又取了馬可的同款壓手杯,口朝上把兩個杯子的圈足嚴絲合縫的對接好。

“你看這就比方是一個閩可夫斯基的四維時空里的 時光錐。 這兩個壓手杯分別代表了過去和未來……”劉嘉又將另一對壓手杯如法炮制兩組底対底疊加在一起的茶杯,并排放在桌面上。“這一對分別代表了意識世界和物質世界”劉嘉故意停頓了一下,看馬可聚精會神,沒有提問的意思……”

【青花壓手杯】在《馬可的世界》中是非常重要的道具之一

好了善始善終我們就繼續來看故宮博物院另外的兩款【永樂青花壓手杯】來完成這個解析的閉環吧。

【青花壓手杯(獅球心)】

青花壓手杯(獅球心),明永樂,高5.2厘米,口徑9.3厘米,足徑3.9厘米。

杯撇口,豐底,圈足。內外青花裝飾。杯心單圈內飾雙獅戲球紋,球內署青花篆體“永樂年制”四字款。外壁口沿下繪朵梅紋,腹部繪纏枝蓮紋,圈足外墻繪卷草紋,紋飾間隔以青花弦線9道。

此杯制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紋飾安排主次分明,杯內紋飾布局簡潔,外壁紋飾以柔和的線條組成二方連續纏枝花圖案。青花色澤深翠。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堪稱是明代永樂時期獨有的名貴器物。

永樂壓手杯的款識,蠅頭小字,清晰可辨。在畫面上的安排非常巧妙,款識與花紋融合在一起,不是單純為了寫款而寫款,而是與瓷器裝飾相結合,既告知器物的年代,又使人賞心悅目。獅子滾繡球是民間表示吉祥的一種舞蹈,以此為題材畫在杯的內心,將“永樂年制”四字寫在球內,這種巧妙的安排充分反映了景德鎮陶瓷工匠們高雅的藝術修養。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內部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明永樂,高5.4厘米,口徑9.1厘米,足徑3.9厘米。清宮舊藏。

這種撇口深腹小碗之所以被稱為“壓手杯”是因其大小適中,且口沿處胎體較薄,順口沿而下胎骨漸厚,執之手中,微微外撇的口沿與舒張的虎口相吻合,且杯的重心下移,放置穩當,故名壓手杯。

【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底部

談及明永樂時的青花瓷器,最受人稱道者可謂青花纏枝蓮紋壓手杯,它是迄今為止所見傳世和出土永樂官窯青花瓷器中唯一署有年款的器物,而且能與明代的文獻記載相互印證。

好了最近只能忙里偷閑的更新周邊解析了,不過也為新朋友們創造了喘息的機會,畢竟前面的解析已經有幾十萬字了吧。哈哈哈應該夠你們看一陣子了吧。回頭見拜拜嘍。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488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034評論 3 414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327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554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337評論 6 40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883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2,975評論 3 439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14評論 0 286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625評論 1 332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55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37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44評論 5 35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3,973評論 3 34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362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15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34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699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