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人和成功的公司,甚至是國家,
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絕大多數都運用了飛輪效應。
?1、大三角飛輪效應
?英國之所以能夠成為19世紀的世界強國,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實施了歐洲、美洲、非洲大三角飛輪效應戰略。
大三角貿易是世界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
實際上就是16-19世紀歐洲商人在美洲、非洲和歐洲之間進行貿易,
這三大洲連起來,正好是一個大三角。
大三角貿易的標準貿易路線如下。
第一步,歐洲商人把工業品、朗姆酒、槍支從歐洲運到非洲,
在把這些東西賣了以后,就地購買黑人奴隸。
?第二步,把黑人奴隸從非洲運到美洲,
賣掉以后,購買美洲生產的糖、煙草和白銀。
?第三步,把美洲的東西運回歐洲賣掉,再采購歐洲的產品。
這樣的貿易循環就是大三角貿易。
?基于此,英國的貿易就形成了一個不同于普通貿易的飛輪效應。
2、飛輪效應的核心是相互賦能
?“飛輪效應”是指
一個公司的各個業務模塊會有機地相互推動,
就像咬合的齒輪一樣互相帶動。
一開始,使這些齒輪從靜止到轉動需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
但每一圈的努力都不會白費,
一旦轉動起來,這些齒輪就會轉得越來越快。
?飛輪效應的核心是指:
公司內各模塊或者員工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之間相互賦能,相互促進
,使自己和對方的業績都得到提升。
當年淘寶上線時,與淘寶類似的企業有很多,
如易趣網、3721網、慧聰網等。
讓淘寶異軍突起的是馬云發明的支付寶,
當年網購最大的痛點是消費者對商家不放心,
支付寶可以讓買家見了貨、滿意了再付款,
從而解決了消費者的擔憂。
支付寶有效地對淘寶進行了賦能,
因為支付寶的賦能,淘寶的業務呈指數級增長。
淘寶業務的增長又反向賦能了支付寶,
讓支付寶成了國內首屈一指的金融機構。
這兩個企業的相互賦能所形成的完美飛輪效應成就了兩個世界級的企業。
?個人要想成功,也需要形成自己的飛輪效應。
很多員工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可以了,
但其實一個員工在職場上的成功需要眾多要素的支撐,
單純靠提升業績其實很難成功。
成功的人往往都能充分利用飛輪效應。
?3、雙贏思想是形成飛輪效應的開始
智者善于形成飛輪效應。
要想形成飛輪效應,
需要有大局觀,能夠系統地、全面地看待世界,
能夠深刻領會為別人賦能的本質就是為自己賦能。
要想形成自己的飛輪效應,一定要有雙贏思想,
當兩個以上的主體都有雙贏思想的時候,飛輪效應就容易產生了。
我們的工作一旦著眼于飛輪效應的形成,我們的認知水平將隨之提升,
我們就能在更高的層次上開展工作了。
作者 | 沈東軍
來源 | 筆記俠(ID:Notesman)
本文摘編自《成就員工:沈東軍的管理私房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