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原 句 譯 文
子夏說:“各行各業的工匠在作坊里完成他們的工作,君子則通過學習來掌握道。”
子夏說:“小人犯了錯誤一定會加以掩飾。”
子夏說:“君子會使人感到有三種變化:遠遠望去莊嚴可畏,接近他時卻溫和可親,聽他說話則嚴厲不茍。”
精 華 解 讀
小人之過也必文:勇于認錯,加以改進。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錯誤若是已經發生,關鍵在于我們面對錯誤的態度。子曰:“過則勿憚改。”逃避承認錯誤,找借口、尋理由,是一種態度。勇敢地直面錯誤,不推諉、不怨天尤人,也是一種態度。不同的態度和言行結果塑造了不同的自己。文過飾非,或許某種程度上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害怕他人的評價,害怕承擔責任。“過而能改,善莫大焉。”承認過錯并加以改進需要莫大的勇氣,也是接納自己的一種表現。
感悟:
專門去查了百科,成語“文過飾非”,指用漂亮的言詞掩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含貶義。(文、飾:掩飾;過、非:錯誤)
又想起了大學畢業20周年聚會時,大家聊到的一個話題,當時多數同學有一個共同的體會:
回顧這20年,真正的變化是從自己學會說“我錯了”的那一刻開始的。事業的進步也是從那一刻開始的。
那么,家庭幸福,是不是也要從學會說“我錯了”的那一刻,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