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由唯圍品書打造的精品閱讀專欄《品書匯》。
今天給大家解讀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
通過故事中人物的人生履歷,向我們傳遞著一些美好品德:放下心中執念,把得失看淡,品幸福人生。
7月25日,東方甄選在港交所公告,宣布了董宇輝離職的消息。
消息一出,熱搜直掛,瞬間沸騰。
也就是說,東方甄選不再“與輝同行”。
俞敏洪給出公開信:表示“與輝同行”送給董宇輝,這半年來,與輝同行的1.4億利潤,自己也分文不取。
說起“董宇輝”,想必只要刷短視頻的80%都知道他。
之前是新東方的一名老師,離職前是東方甄選的一名帶貨主播。
不得不說,董宇輝和俞敏洪這樣體面的“分手”,需要豁達,需要胸懷!
相信給出這份厚禮,并非僅僅是董宇輝出色的營銷力,更是對其個人才氣的一種欣賞。
回顧其之前的直播名場面,連茅盾文學獎”得主遲子建都不禁感嘆:
“在董宇輝推薦《額爾古納河右岸》之前,這本書一共印刷了60萬冊,但今年卻達到了500萬冊的銷量,這確實出乎意料。感謝一個熱愛閱讀的年輕人,將一本好書介紹給更多讀者?!?/p>
果不其然,《額爾古納河右岸》迎來了暴發式增長,董宇輝成為了“時代人物”。
如果你還沒有讀過《額爾古納河右岸》,建議一定要試讀。
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遲子建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看看發生了什么~
01
生死看破,懂得珍惜眼前
2月28日,著名作家遲子建親臨董宇輝的直播間。
遲子建是中國首位三次獲得魯迅文學獎的作家。她的長篇小說《額爾古納河右岸》曾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這本書經董宇輝的誠摯推薦,至今已賣出500多萬本,堪稱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跡。
相信這一奇跡的誕生,是他對書籍的解讀,喚起了人們的深度共情。
他在直播時說道:“我相信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桃花源。在生活苦悶的時候,在事業遭遇挫折時,在口袋里的錢都交不起三個月房租的時候,這會成為他支撐著走下去的勇氣。”
無疑,董宇輝的“桃花源”,就是這本《額爾古納河右岸》。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
這本書的主人公已年過九旬,她是鄂溫克族最后一位酋長的妻子。父母曾親切地稱她“烏娜吉”。
鄂溫克族人生活在大興安嶺森林深處。他們敬畏自然,信奉薩滿,與馴鹿相依為命。
馴鹿寓意“吉祥”,卻也讓烏娜吉對生死有了最初的認識。
姐姐列娜曾因高燒昏迷,命懸一線。薩滿施法,讓一只馴鹿崽代替她去了黑暗的世界。
幾年后,在一次遷徙中,睡熟的列娜從馴鹿身上滾到雪地里,在美夢中離世。家人因此悲傷不已。而馱列娜的老馴鹿,正是之前那只鹿崽的母親。
列娜因馴鹿得以生還,也因馴鹿丟失性命。
這讓年幼的烏娜吉隱約明白:生死輪回,皆不遂人愿。而活著,就是要經歷一場接一場的告別。
隨著烏娜吉的敘述,我們得知她這一生見過太多生命隕落。
慈愛的父親林克,在馴鹿感染瘟疫時,為了去別處換幾頭強壯的公馴鹿,不幸遭遇雷擊,在途中遇難。
樂觀的母親達瑪拉,喪偶后變得瘋癲癡狂。每逢雷雨天,她總跑到樹林中祈求雷電帶她與丈夫團聚。最后,在兒子的婚禮上,她跳完此生最后一支舞,完成了心愿。
第一任丈夫拉吉達,為尋找族里丟失的馴鹿,連日奔波。在一個暴雪天,凍死在馬背上。
第二任丈夫瓦羅加,為了救人,遭到黑熊襲擊,也永遠離開了她。
作者在書中寫道:“人們都說從同一個地方出生的,死時卻各有各的走法?!?/b>
有的人為了愛,有的人為了尊嚴。無數鮮活的生命,從閃耀到幻滅,想留下怎樣的痕跡,全憑各自意愿。
烏娜吉早已看清了生命的脆弱,即便到了耄耋之年,仍懂得珍惜眼前。
大多數族人搬去山下定居。而她卻在森林中守著清風明月,一團火焰,從容地度過余生。
02
愛恨看透,方能放下執念
在烏娜吉眼中,母親達瑪拉曾是他們烏里楞中最幸福的女人。
她溫柔美麗、愛笑、愛裝扮。父親將她視作珍寶。即便族人忌諱帶女孩子打獵,只要母親開口,父親都會帶上烏娜吉。
據姑姑伊芙琳回憶,伯父尼都薩滿和父親曾同時愛上了達瑪拉。為了贏得心愛的姑娘,兩人決定比賽射箭。
尼都薩滿箭術高超,可他不忍看到弟弟傷心,于是故意射偏,成全了父母的愛情。
自從父親逝世后,母親整日愁容滿面,不修邊幅。
尼都薩滿不忍看到母親消沉,用盡千方百計,讓她重展笑容。甚至愿意花費兩年的時間,精心制作一條華美的羽毛裙送給達瑪拉。
羽毛裙如同春風拂過母親的心湖,激起了她對愛情的渴望。
然而,根據鄂溫克族的習俗,他們的感情并不被接納。母親和尼都薩滿逐漸感受到族人對他們的敵意,相繼變得癲狂。
柏拉圖曾說過:“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b>
執念太深,注定是悲劇一場。
再次失去愛情的母親,如同花朵失去水分的滋養,日漸枯萎。
她整日坐在火塘邊,烘烤自己早已冰冷的心。尼都薩滿則唱著哀怨的歌曲,排解憂思。
除他們之外,姑姑依芙琳同樣為情所困。
懷有身孕的她偶然得知,丈夫坤得早有心上人,為了履行婚約才娶了自己。
依芙琳生性好強,自然無法接受枕邊人另有所愛。她的內心幾度掙扎,卻不得不為了孩子,繼續無愛的婚姻。
然而,仇恨的種子卻在她心底生根發芽。依芙琳稍有不滿就對丈夫頤指氣使,企圖榨干他對生活的最后一絲留戀。
曾經英姿勃勃的坤得,整日過著低眉順眼、忍氣吞聲的日子,漸漸變為一棵枯草。
依芙琳對自己的不幸耿耿于懷,甚至嫉妒別人擁有幸福和真情。
她強行給兒子訂下婚約,結果,兒子在婚禮當晚,帶著絕望的心赴死。
伊芙琳放縱仇恨恣意生長,最終親自毀掉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
殊不知,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時光如流水,漸漸撫平了伊芙琳傷痛,沖淡了她的恨意。
老年的伊芙琳看透了愛恨,最終解開了心結。她為救別人的孩子而死,在世間留下了她的真情。
03
得失看淡,余生知足常樂
尼都薩滿去世后,烏娜吉的弟媳妮浩成為薩滿。
不成想,上天賜予了她神力的同時,卻在暗中剝奪了她身為母親的幸福。
一年冬天,一個男孩高燒不退,危在旦夕。男孩的父親請求妮浩施法拯救他的孩子。
妮浩嘴上答應,卻眉頭緊蹙,一再遲疑。原來,她知道自己每強行施法救回一條生命,就會失去一個自己的孩子。
但她曾在出道儀式上發過誓,要用自己的生命和神賦予的能力保護氏族。
在母愛與大愛之間,她選擇了后者。
妮浩臨行前,將孩子抱在懷中,親了又親。待她返回時,自己的骨肉早已沒了氣息。
喪子之痛宛若烏云,遮住了妮浩眼中的太陽。
日子變得寒冷陰暗,漫長難捱。她和丈夫靠一趟又一趟地馱冰,消磨時光,直到將自己折磨得精疲力盡。
此后,妮浩又因“以命換命”的魔咒,接連失去了三個孩子。
女兒貝爾娜對死亡恐懼萬分,她逃離家庭,保住了性命。
最后,妮浩在跳神祈雨拯救森林大火時,倒在了雨水中,保住了她最后一個孩子瑪克辛姆。
書中寫道:“山火熄滅了,妮浩走了。她這一生,主持了很多葬禮,但她卻不能為自己送別了?!?/b>
妮浩的葬禮上,失蹤多年的貝爾娜回來了。妮浩最終完成了她作為母親的使命,而代價是她的生命。
與妮浩不同,拉吉米卻因為過度自愛,斷送了親情。
拉吉米是烏娜吉第一任丈夫拉吉達的弟弟。因為意外,他喪失了生育能力。
后來,他在馬廄中撿到一個漂亮的女嬰,給她取名為馬伊堪。
馬伊堪就像黑暗中跳出的一輪明月,照亮了拉吉米孤寂無望的生活,使他忘記了身體上的缺陷。
然而,隨著馬伊堪長大,失落感如同潮水般,再次向他涌來。
成年后的馬伊堪出落得亭亭玉立,不斷有優秀的少年向她示愛??蔁o論誰上門求婚,拉吉米都會拒絕。
他不停地安慰自己,“馬伊堪還是個孩子?!?/p>
拉吉米無法接受養女不再需要自己的事實,渴望此生都能擁有馬伊堪,以此證明自己的價值。
馬伊堪向拉吉米央求,說她也希望像其他姑娘一樣結婚生子。拉吉米為此大哭一場,最終讓馬伊堪妥協。
馬伊堪如同被拉吉米養在籠中的金絲雀,她選擇跳崖離開人世,飛向了她渴望擁有的自由。
而拉吉米永遠失去了“他的馬伊堪”。
人生海海,得失隨緣,才能自在安寧。太過看重得與失,反而更容易失去生活的樂趣,與幸福失之交臂。
小結:
年少時,我們曾渴望知曉活著的意義,此生的答案。
中年時,我們經受著歲月的打磨,風霜的洗禮,迷失在一年又一年的寒冬酷暑中,甚至忘卻了春光的模樣。
暮年回首,方才領悟生死、愛恨、得失,皆是過眼云煙,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
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珍惜當下,未來不可預知,唯有全力以赴。
胸懷和格局需要實力撐起,
體面也需要自我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