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建立對一本書的整體認知,通過檢視閱讀我們可以明確書中講了哪些我們已知的內容以及我們不知道的內容,評估這本書對我的價值,引起閱讀的興趣。本次檢視閱讀的方法來自永澄老師的《好好學習》共讀活動。
檢視閱讀分別從五個部分展開:
看包裝(1min):
書名(主標題、副標題)、建議上架類、出版社、策劃機構、版次和印數、推薦者
從書名和上架類我們可以知道這本書的類型,是工具書還是理論書,是屬于哪個領域的內容。從出版社、策劃機構、版次和印數以及推薦者可以看出這本書內容的質量,出版社、策劃機構、推薦者越牛,版次和印數越多,這本書的質量大概率會越高。
看整體(4min):
看整體通過目錄和自序來完成,主要是1、為了了解這本書的結構——是以何種方式、邏輯組織的:比如時間順序,重要性順序,結構順序等邏輯順序組織的還是按照某種認知模型組織起來的比如道術器用,比如why-what-how;2、為了理解這本書的目標——解決哪類人的什么問題。看目錄的時候先看所有的一級目錄,分析理解一級目錄之間的關系,捕捉目錄中重復出現的關鍵詞,這可能就是全書的重點內容。看完所有的一級目錄后,對某些目錄不能理解,再去看該一級目錄下的二級目錄,嘗試著去理解一級目錄的含義,不懂的地方畫上問號即可。看自序的時候采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忽略作者寫書的前因后果而是要找到他關于書籍內容結構和意圖的描述,一般在自序的結尾處。
看細節(10min):
通過索引和目錄找到你認為的關鍵詞,再挑選重點的章節進行快速的閱讀(粗略的閱讀),不要陷入細節,主要看文章內加粗的字體、說明概念的圖,部分段落開頭的一、兩句話,文章的結尾,以自己目前的認知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并提出一些自然而然產生的問題,比如看到的內容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的觀點,如果不按照作者說的做是否還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作者說的某些觀點是否有道理等。
下判斷(1min):
判斷這本書是否值得閱讀:書里的內容是否吸引我、是否有我不知道的又有價值的內容。判斷這本書的難度適合用什么閱讀方法來閱讀:檢視閱讀、張五常閱讀法、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粗閱讀(15~20min):
最后的粗閱讀是進行系統的略讀,完整的讀完一本書,時間在15~20分鐘之間,根據書的總頁數算出讀一頁大約需要的時間,在略讀整本書的過程中要注意文中出現的關鍵詞,同時文章結尾的最后兩三頁也是不可忽視的,作者一般會把自己認為重要的觀點重新整理一遍寫在全書的結尾。
練習一:用檢視閱讀的方法讀《好好學習》
看包裝:
書名:《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作者:成甲,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這是一本工具書,出版社不錯,作者是【得到】上的紅人,推薦者也都比較有水平,推測此書質量不錯。
看整體:
目錄分為4部分,通過目錄可以看出第一章和二三四章是并列關系,二三四章之間是串聯關系(道術器用的認知模型)。通過目錄和自序可以了解到書的內容:第一章什么是臨界知識以及為什么要學它。第二~四章講如何學以及如何用。本書旨在幫我們了解提升認知深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認知深度。
看細節:
因為永澄老師已經帶著閱讀第三章,所以我挑選第二章作為重點章節進行快速閱讀,通過閱讀我找到了關鍵詞如下:底層心態,綠燈思維,以慢為快,底層學習方法,反思,假設,知識的層次,案例化處理,刻意訓練,以教為學,元認知,臨界知識,基本核心知識,認知框架,底層學習技巧,記錄,定期回顧,付費購買。
并且產生了一些疑問,諸如:學習臨界知識為什么能提升認知深度?什么是跳躍性假設?反思為什么會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知識,是否指的是產生“新聯系”?什么是案例化處理?定期回顧和付費購買為什么能提升學習能力?
下判斷:
這本書提出的很多方法和技巧都是我不曾了解的,認知難度5分,掌握難度7分,值得我進行分析閱讀。
粗閱讀:
接著對全書進行系統的粗略閱讀,重點在于查找關鍵詞,我花費了25min翻完這本書,又找到了一些關鍵詞:天賦與臨界知識、復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安全空間、認知優勢。
小結:
通過對《好好學習》進行一次檢視閱讀,讓這本書在我的腦海里大約建立起了一個框架,由于已經翻閱過了一遍,所以對于這本書比較厚啥時能讀完的畏難情緒沒有了,同時也了解了這本書各個部分大約講了什么,哪些部分讓我更有閱讀興趣、哪里對作者的觀點充滿疑問、作者的文章風格也有了一個判斷。
練習二:用檢視閱讀的方法讀《未來簡史》
看包裝:
書名: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作者:尤瓦爾.赫拉力,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推薦:國外知名報社,羅胖。光是作者就讓人覺得此書質量之高。
看整體:
全書分成三部分,沒有序言,從目錄以及每部分前的簡短介紹可以看出來,全書從人類如何征服世界以及人類的特殊之處、人類創造了一個怎樣的世界、人類在未來是否能繼續掌控世界以及會受到哪些威脅三個部分來講,從邏輯上來看是時間順序。作者寫書的目的是提出他認為的未來世界會存在的三大問題,呼吁人們認真看待并處理這三個會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大問題。
看細節:
直接看了第三部分中的第十章:意識的海洋,這章的主要關鍵詞有:科技人文主義,自由意志,心智升級,科技進步主義,心理狀態范圍。這章主要講人類正在試圖通過科技的來控制人們的意志,科技人文主義強調人因為有自由意志所以是最高級的生物,如果意志能被控制那么人就淪為某種普通的設計品或者科技能夠證明人的自由意志只不過是神經疾病和生化物質的失衡,那么科技人文主義也將無法自立。產生了一些疑問:作者是如何說明人的意志能被控制的?其他的動物都不具備自由意志嗎?自由意志的定義是什么?人類是否還具有除自由意志以外有別于其他動物的特質?心智的升級方向如何確定?面對機器人的意識和智能的分離狀態,人類該如何成為不可被機器人替代的精英?
下判斷:
這本書的認知難度5分,可以用張五常閱讀法來讀。
粗閱讀:
361頁,預計20min,3s讀一頁,沒想到實際花費了40min才勉強翻完這本30w字的書,主要的關鍵詞是科技人文主義,數據主義,心靈(感覺和渴望),自由意志,信息自由,生物科學,意識。這本書舉證無數,在每一部分開始的時候提出問題,但是在文中的解答部分并沒有突出,許多粗體標題的取名并不能直接看出下文在講什么,結論是什么,所以直接看書很難看到重點,于是在看了半本之后決定結合書中附贈的思維導圖一起快速粗略的閱讀,這樣才感覺到內容的條理性和連續性。
小結:
《未來簡史》通過大量的筆墨來描述了人類如何征服世界,人類創造了一個怎樣的世界,是否是為了從中推出未來的世界的發展規律以及未來人與機器的相處之道?書中有大量的案例、實驗、事件作為結論推出的論據,可見作者淵博的學識和嚴謹的創作態度。作者的書最吸引人的賣點就是提出了未來面臨的三大問題:生物是算法,生命是數據處理過程;智能和意識正在分離;無意識但具備高智能的算法可能會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書中提出的生物是算法的觀點可以理解成我們大腦就是一個信息處理中心,我們的思維模式就是我們處理信息的方法,只要人活著一天就會不停的處理感官收集到的信息,所以生命是一個數據處理過程;智能和意識正在分離可以理解為機器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復雜的算法,能夠高速處理大量的數據并給出結論,他們無意是智能,但是他們沒有感覺、沒有渴望,因此他們沒有意識;我們的行為有傾向性,內在的想法和思維模式會如實的反應在行為上,人類的很多行為是有潛意識控制,所以意識并不知道,但機器如果收集到了我們所有的行為數據并加以分析就能得出我們的行為模型,從而知道我們的偏好和在各種情況下會傾向做出的選擇,因此它們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我覺得對未來預測的這三個問題似乎并不是未來才會出現的問題而是現在就比較明顯存在的問題,推薦語似乎對本書的評價過高了,也許我的理解過于膚淺,待我看完這書再評。
關于檢視閱讀的感受和反思:
檢視閱讀是為了幫助我們快速建立對一本書的整體印象和框架,激發我的好奇,勾起我們的疑問,判斷這本書該不該讀以及該用什么方式讀,所以整體結構和關鍵詞的提取和把握很重要。要采取一切可以幫助我們建立全書結構的手段在有限的時間內去閱讀一本書,在檢視閱讀的時候要保持專注,不被打擾。檢視閱讀會同書產生一種親密的感覺,同時有種我有關于這本書的疑問同時我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答案的感覺。但是對于看細節和粗閱讀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才叫不限于細節還是有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