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當益壯 馬革裹尸 | 英烈傳 東漢馬援

上篇講到來歙平隴右、敗羌人,其實中間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本文主人公——馬援。

馬援,字文淵,東漢初期名將,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興平)。馬援加入光武帝集團的時間比來歙還要遲,但是他和來歙一樣,功勛卓著,見重于光武帝。光武帝常說:“伏波(馬援因封伏波將軍,故稱伏波)論兵,與我意合”,每有謀劃,沒有不用的。而馬援波瀾壯闊的一生,在東漢開國史上也是別具一格,堪稱傳奇。老當益壯、馬革裹尸等蕩氣回腸的成語故事就是由他奉獻的。同樣因為和皇室有親戚聯姻關系(女兒后來為漢明帝皇后),為了避嫌,也沒有列入云臺二十八將,但按他的功勛來看,入列實在是綽綽有余。


圖片源自網絡

相傳馬援的祖上是馬服君趙奢,后人便以馬為姓。到了馬援父親的時候,家境已是一般。但馬援的三個哥哥:馬況、馬防和馬員都很有才能,在王莽新朝時,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相當于太守一級)。

馬援十二歲時,父親早逝。他雖年少,志向卻非常高,幾位哥哥對此都感到很驚奇。曾教他學《齊詩》,他卻不在意僅僅只是學習章句而已。于是便向哥哥馬況辭別,想去邊郡墾田放牧。馬況知道后,對他說:“你是個大才,應當晚成。高明的工匠不把半成品給別人看,暫且依從你的喜好吧!”結果,不幸馬況去世,馬援沒有走成,留下來為哥哥守了一年喪。這期間,他從不離開哥哥的墓所;侍奉嫂子也很恭敬,不整好衣冠不進入屋里。

后來,他做了郡里的督郵(協助太守的官員)。有一次送囚犯去司命府,囚犯有重罪,馬援很可憐他,就把他放了,自己也逃亡到了北地郡(今陜西、甘肅、寧夏一帶)。遇上天下大赦時被免罪,便留在當地從事放牧生產,附近很多人都來歸附他,成為他的的賓客,多達數百家,經常出沒游歷于隴漢之間(今甘肅、陜西一帶)。馬援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的志向,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因為經營得法,家有牛羊數千頭,糧食數萬斛,然而卻嘆說道:“凡是經營買賣,貴在能施舍賑濟,否則的話就是個守財奴而已。”于是將所有財物分給了親戚朋友,自己只穿羊裘皮褲,過著清簡的日子。

新朝末年,四方兵起。王莽的堂弟廣招英雄豪杰,征召了馬援,并把他推薦給王莽,王莽又任命他為新成大尹(相當于太守)。到了王莽敗亡后,他和哥哥馬員一起逃到涼州避亂。光武帝即位后,哥哥馬員先回到了洛陽,而馬援卻留在了西邊,被隗囂敬重,拜為綏德將軍,參與決策許多重要事情。

此時,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隗囂想知道公孫述的實力,就派馬援去了解一下情況。馬援和公孫述本是同鄉,而且交情很好,他以為這次見面,兩人一定如同往常一樣相見甚歡,如同往日。結果公孫述卻大陳威儀,一幅天子派頭,接見他也是公事公辦,走官方程序。同時提出希望馬援能留下來,封他為大將軍,賓客們都認為待遇不錯,很樂意留下來,但馬援卻告訴他們:“現在天下雌雄末定,公孫述不能像周公那樣吐哺迎接國士,共圖成敗,反而修飾邊幅,如同木偶人一般,他怎么能長久的留住天下英雄啊!”便告辭回到隴右,告訴隗囂說:“子陽(公孫述)只是井底之蛙,妄自尊大,不如專心經營東方(即光武帝政權)。”

公元28年(建武4年)冬天,隗囂又派馬援去洛陽了解情況。光武帝在宣德殿接見他,并對他說:“你在二帝之間遨游,今天見到你,真讓人自愧不如啊!”

馬援叩頭辭謝說:“當今之世,不單單是君王選擇大臣,大臣同樣在選擇君王,我和公孫述是同鄉,年輕時相互親善。前些日子我去了趟蜀地,他卻大搞排場后再見我,今天我遠道而來,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呢?如此不設防備就見我?”

光武帝笑著說:“你不是刺客,只是個說客罷了。”

馬援說:“如今天下反復不定,竊取名號的人不可勝數,今天見到陛下,寬宏大量,同高祖(劉邦)一樣,這才知道帝王自有真人。”

光武帝聽后,很欣賞他的膽量。馬援在洛陽住了一段時間,還跟隨光武帝南巡,回到洛陽后,拜為待詔。后來光武帝派來歙送他回隴右。

馬援回來后,隗囂問東方的一些事情。馬援說:“我這次去洛陽,光武帝接見了我數十次,每次談話都很隨和,從早談到晚,他的謀略才能,無人能敵。而且還開誠布公,無所隱匿,豁達大節,差不多和高祖類同。又博覽群經,無論是政事還是文章考辯,前世無人能比。”

隗囂又問:“你認為比高祖如何?”

馬援說:“那倒不如,高祖已經達到無可無不可的境界,現在的陛下卻喜好政事,行事有節,合符禮節,又不喜歡喝酒。”

隗囂聽后有些不高興了,說:“按你的說法,反而勝過高祖了。”

然而隗囂平時素來信任馬援,所以同意歸附,還派自己的長子隗恂去洛陽做人質,馬援也因此帶著家屬跟隨來到洛陽。

不久,隗囂聽從了王元的建議,欲稱霸隴右,對漢起了二心,做事也開始狐疑不定。馬援多次寫信勸誡開導,隗囂卻怨恨馬援背叛自己,更加生氣。最終隗囂與漢決裂,發兵拒守。馬援于是上書說:“我與隗囂本來只是朋友,當初,他讓我來洛陽,對我說:‘本想歸附漢朝,請足下前往觀察,如果你覺得可以,就一心歸附了。’等我返回之后,也是一片赤心,想讓他從善,不敢胡說八道騙他。沒想到他卻自挾奸心,欺騙陛下,把怨恨歸罪于我,我如果不說,陛下就不知道。愿陛下同意接見我,上奏消滅隗囂的辦法,盡我所能,然后退隱田里,那樣也死無所恨了。”光武帝因此召見馬援商量對策,馬援詳細描述了具體計劃。光武帝聽從了他建議,派了五千騎兵給他,往來游說隗囂的部下和羌豪,陳述禍福,用以離間隗囂的黨余。同時他又給隗囂的部將楊廣寫信,希望他能勸說隗囂回心轉意,可惜楊廣卻沒有答復。

公元32年(建武8年),光武帝親自討伐隗囂,大軍到達漆縣(今陜西彬縣)時,將領們大多認為皇帝親征,應該小心為上,不宜冒險深入,光武帝也一時難以決策。剛好馬援奉命趕到,光武帝非常高興,連忙把他叫來一起商量,并把大家的疑慮都告訴了他。馬援認為隗囂現在有土崩瓦解的形勢,如果進軍,一定能打敗他。同時又聚米為山,指明哪里有小路可走,哪里有關卡設防,使隴右的地形一目了然。光武帝聽后說:“敵人已在我眼中了。”第二天一早便進軍出擊,結果大敗隗囂。所以說破隗囂、平隴右,來歙和馬援的功勞最大,而他的聚米為山更是戰爭史上的一次創舉,意義非凡。

第二年,馬援被任命為太中大夫,作為來歙的副手,留守長安,經營西方。當時羌人內侵,隴西多縣受害,來歙上書說只有馬援能平定隴西。公元35年(建武11年),馬援被任命為隴西太守,讓他平定羌亂。他發兵先擊破了先零羌,守塞羌見此,望風而降。詣種羌部落較大,有數萬人,他們將家眷和糧草物資轉移到允吾谷后,乘關拒守,依然聚眾寇掠如故。馬援派人從小道悄悄到允吾谷,發起突然襲擊,羌人大驚,又逃到了唐翼谷,并在北山上聚集精兵,擺開陣式。馬援也一面擺出一副要進攻的樣子,一面分派出數百騎兵繞到羌人后面,乘夜放火,擊鼓吶喊,羌人大亂,被殺了一千多人,其余的都逃散離去。這次戰斗,他身先士卒,自己也中箭負傷,光武帝特下書慰問,并賞賜了許多財物,馬援還是和從前一樣,全部分給了他的部下。

當時,朝廷中有不少人認為金城(今甘肅蘭州)破羌以西,路途遙遠,盜賊橫行,想放棄那些地方。馬援知道后上書說:“破羌以西的城池大多完好無損,可以用來守備,而且那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如果讓羌人留在湟中(今青海湟中),那就會禍患無窮,所以說這些地方不能放棄。”光武帝認同了他的看法,于是下令讓原先逃難的居民返還當地。馬援為他們設置了長官,修葺了城池,建造了防御城堡,開田引水,耕種放牧,百姓們漸漸安定下來。同時又派人說服塞外的羌人,和親通好。還有一些從公孫述那邊投降過來的武都(今甘肅隴南)氐人,他也請求恢復他們原來的君長地位,并賜給信印,光武帝都一一依從。

公元37年(建武13年),武都的參狼羌和塞外各族聯合入侵隴西,殺死當地官員。馬援率四千多人出擊,當時羌軍駐扎山上,馬援乘勢占據有利地形,奪取了羌人的水草地,以逸待勞,不同羌軍交戰,羌人沒有水草,很快就陷入了困境,結果迫使羌豪首領率數十萬羌人逃亡出塞,留下來的也全部投降,隴右地區從此安定清靜了。

在任太守時,馬援多重恩信,寬以待下,合理任命官吏,自己只是把握大方向而已。官員來匯報小事時,他就說:“這些是縣丞、掾吏的事情,不要來打擾我,希望你們能哀憐哀憐我,讓我清靜優游,如果有大姓侵奪小民,狡猾的羌人違抗命令,那才是我太守的事情。”隔壁縣曾經有人報仇,聚眾斗毆,官員和老百姓都誤以為羌人造反了,逃入城中。同時上門來報告,請求關閉城門,派兵守衛。馬援當時正在和賓客喝酒,大笑說:“燒羌怎么敢再來侵犯我,讓長官們回去守住家,有膽小怕死的,可以躲到床下去。”不久,城中安定下來,大家才知道只是虛驚一場,對他更加佩服。馬援在隴西六年后,調入朝廷。

在隴西時他曾上書,奏請重新鑄造發行五銖錢,后來朝廷認為此事有難處,便擱置了下來。等他回到朝廷,再次上書請求,并一一駁斥了不可行的理由。光武帝最終同意了他的請求,天下人因此而感到方便。

公元41年(建武17年),神棍維汜的弟子李廣,妖言惑眾,聚眾造反,還攻破了皖城(今安徽安慶),殺了皖候,朝廷出兵討伐,又被他擊敗。于是便派馬援前往平叛,叛亂很快就被平息。

此時,交趾郡(今越南境內)女子征側和妹妹征貳起兵造反,占領了交趾,附近多個郡也紛紛響應,聲勢浩大,征側更是自立為王。馬援再次臨危受命,拜為伏波將軍,率軍沿海而進,隨山開道一千多里,進軍交趾。用了近四年時間,多次擊破叛軍,終于平息了征側姐妹及其黨余的叛亂。他也因功被封為新息候。當時他殺牛備酒,大饗軍士,對自己的部下說:“我堂弟少游常哀憐我慷慨有大志,說:‘人生一世,只要能豐衣足食,乘車騎馬,做個掾吏,守住雙親的墳墓,鄉里人稱贊為善人就可以了,如果想要更多,只會自尋煩惱。’當我在這里,叛賊沒有消滅時,上霧下潦,毒氣層層,抬頭看到飛鳥掉入水中,想起少游的話,確實感到為難啊!今天全靠大家的功勞,受此皇恩,先得封候,真是又高興又慚愧啊!”大家聽后高呼萬歲。

馬援每到一處,就為當地修理城池,興建水利,極大的方便了百姓。又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奏請調整了行政區域。另外還為當地修正了法律的不妥之處,然后公之于眾。后來,當地始終遵行他修正后的法律。

公元44年(建武20年),馬援率軍回到京師。當時很多老朋友都來迎接他,其中有個叫孟冀的,善于出謀劃策,也來祝賀。馬援對他說:“我本來希望你有良言相勸,沒想到卻和大家一樣,以前伏波將軍路博德開置了七個郡,才封食數百戶,我現在這么點功勞,就封食大縣,功薄而賞厚,怎么能長久呢?先生可有什么能相助的?”

孟冀說:“這是我不曾想到的。”

馬援說:“現在匈奴和烏桓還在北邊,我想請求出征,男兒應當死在野荒邊地,用馬革裹尸回來安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子的手里。”

孟冀說:“誠為烈士,應當如此。”

回來幾個月后,正好匈奴和烏桓入侵,馬援上書請求出征,光武帝批準了,并讓百官為他送行。臨行時,他對黃門郎梁松和竇固說:“凡人能夠富貴,也能夠再次貧賤,如果你們不想再次貧賤,那么身居高位應當自重,請多多考慮我的話。”后來梁松果然富貴極致而遭禍,竇固也幾乎不能幸免。

第二年秋天,馬援率軍出擊,烏桓人見到漢軍到來,便逃跑了,馬援也撤軍回師。

馬援在交趾時曾寫信給自己的侄子,告誡他們不要隨意譏評時事,不要結交浮華之士,否則會畫虎不成反類犬,結果書信轉輾被光武帝看到。事情牽連到梁松和竇固,兩人被光武帝責備,直到叩頭流血才得以免罪,因此心有怨恨。

還有一次馬援生病了,梁松來問候拜望,馬援沒有回禮。梁松走后,兒子們問:“梁松是皇帝的女婿,顯貴于朝廷,大臣們都畏懼他,您為什么不回禮呢?”馬援說:“我和他的父親是朋友,現在他雖然富貴了,怎么能失掉輩份大小呢?”梁松得知后更加怨恨馬援。

公元48年(建武24年),武陵溪(今湖南常德一帶)蠻夷暴動,打敗了將軍劉尚,而且全軍覆沒。馬援再次請求出征,當時他已經六十二歲了,光武帝認為他年歲已高,沒有同意。馬援又自己前往請求說:“我還能披甲騎馬。”光武帝讓他試試看,他騎上馬后,左顧右盼,神采奕奕,光武帝笑著說:“這個老頭真是精神啊!”于是派馬援率馬武、耿舒等人率四萬人出征。臨行時,馬援對好友杜愔說:“我受國家厚恩,現在年歲已高,時日不多了,常常擔心不能為國捐軀,今天如愿出征,死也瞑目了,只是擔心一些貴族子弟在左右任職、共事,難以調遣,不免心中耿耿于懷啊!”第二年春天,在臨鄉縣遇到部分賊軍,馬援率軍擊破。

起初,大軍出征時,有兩條道路可以進軍。一條從壺頭進軍,此路近但山高水險;另一條從充道進軍,此路遠但道路平坦,開始時光武帝也拿不主意走哪里。等到軍隊進軍要分道時,耿舒堅持走充道,而馬援認為那樣費時費糧,堅持走壺頭。兩人都上書光武帝,光武帝聽從了馬援的意見。

三月份到達壺頭,蠻夷乘高守險,水流湍急,船無法前進,這時天氣也開始變得越來越炎熱,士兵們得瘟疫的很多,馬援自己也得了病。軍隊陷入了困境,無法前進,只好上岸鑿洞居住,用來避暑。蠻夷每次登山擊鼓吶喊,馬援都帶病前去觀察,左右的侍衛都很哀憐他的壯志,沒有不流淚哭泣的。此時耿舒給他的兄弟耿弇寫了封信,認為當初不應該從壺頭進軍,導致現在大軍受困,無法前進,又說馬援打仗如商人一般,總是計較得失,延誤戰機。耿弇收到信后,立刻上奏光武帝。光武帝立即派梁松前往責問馬援。結果梁松到時,馬援已經去世,梁松因心懷怨恨,便陷害馬援,告了馬援一狀,光武帝大怒,收回了新息候的爵位。

馬援最終實現了自己馬革裹尸還的愿望,雖然有無限哀傷,有壯志未酬的遺憾。但是更令人哀傷的是在他死后,光武帝聽信讒言,大發雷霆,以致馬援家人只能草草安葬了他,賓客故人也無人敢來吊唁。

稍后,馬援的家人知道了被冤枉,向光武帝上訴,前云陽令(今重慶云陽)朱勃感欒布哭彭越的義事,冒死上書,極陳馬援無辜,他的聲譽才得到一些恢復。漢章帝時,追封忠成候,得以完全正名。

這里要贊一贊朱勃,他和馬援同鄉,年紀又相仿,十二歲時就能誦讀《詩》、《書》,而此時馬援才剛剛識字,見到朱勃時常常感到自卑,哥哥馬況知道后對他說:“朱勃是小器速成,智力到此就窮盡了,他終會向你學習的,不要害怕。”后來,果然一位封候為將軍,一位還只是縣令。馬援顯貴后,常常待以舊恩,但又很輕慢他,朱勃倒是對他更加親近了。等到馬援遇讒時,只有朱勃站出來為他辯護。一個有大格局,能成大器;一個雖為小器,但也是有情有義,非常人可及,朱勃同樣令人欽佩。

馬伏波一身忠肝義膽,豪氣沖天,博古通今,大度有節,一生都在為漢朝的穩定和發展,四處奔波,鞠躬盡瘁,死而無已。雖然最后小挫于五溪蠻夷,余以為不減其神勇。

不僅如此,他的識人、料事、相馬之術,都可以說是高明之至。天下囂囂未定時,能擇明主而輔之,可謂識人有明;告誡親戚舊故,天下初定,防備未設,不要交關游說,否則會有牢獄之災,后來果不其然,可謂料事如神;善別名馬,專鑄名馬樣品,獻于朝廷,以備參考,可謂相馬有術。

一篇伏波傳,重復最多的一句:“帝從之”,只此一句,足見其明。

壯哉!伏波之志,益堅益壯,天地長存,人慕英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030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310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951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9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66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55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42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03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9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8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9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09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3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2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57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2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44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扶風茂陵縣,一個大戶人家。 大門緊閉,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子到門口,敲了幾下門。 大門開了,一個管家模樣的人從里面透...
    戰國客閱讀 1,233評論 0 3
  • 馬援,可能是跟著劉秀建國將領中最有名的一個了,雖然最后沒能進入云臺二十八將。倒不是說馬援的功勞很大,只是東漢的歷史...
    東東歷史閱讀 815評論 0 2
  • 來歙,字君叔,東漢初期名臣,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光武帝劉秀的表兄(一說為表叔)。為人有信義,堅毅果敢,時人信...
    為仁由己zj閱讀 1,464評論 0 2
  • 美國著名網球運動員阿瑟·阿什,1943年出生于弗吉尼亞州里士滿,他從小喜歡跟著母親讀圣經,身材屬于黑瘦稻草型的,沒...
    Christine7718閱讀 673評論 0 0
  • 本文轉自每天一個Linux命令 Linux系統中的wc(Word Count)命令的功能為統計指定文件中的字節數、...
    井底蛙蛙呱呱呱閱讀 1,44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