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小就知道目標的重要性,說什么目標是前進的燈塔,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是成功的階梯……但是我們未必清楚目標是什么,我們常常把目標和愿望混淆起來。目標是對活動結果的主觀的、明確的和有操作性的預期設想。比如,在學生開列的“目標”中,考上好大學是愿望,在什么時間考上哪所大學才是目標。
設置一個略高于我們能力的目標,干好了就能證明我們自己,它會激勵我們全力投入,讓我們努力尋找各種解決方案,并且提高我們的韌性和耐力。
設置目標時,我們有時候可能有多個目標。比如我今天既要寫好 2000 字的書稿,又要給我女兒講故事。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特定的時間段里,一定只有一個壓倒性的目標,只在這一點上投注所有的注意力。為什么多個目標不行,而只能有一個目標呢?在上一章講深度工作時就提到多任務并行會有任務切換,導致認知損耗。只有一個目標才能讓人全力以赴,產生高度愉悅的感覺。多個目標容易讓人顧此失彼在情緒上也容易造成煩亂。
目標設置時常遇到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目標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設置目標是為了借助目標的指引作用集中認知資源辦大事。可現實充滿了不確定性,想要在不確定的現實里尋求目標的指引功能,就需要在目標設定上容忍不確定性。
當有了具體目標之后,一切都可以按照這個目標展開,制定詳細計劃,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該干什么,這樣讓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專心地做一件事情。可事實是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不確定性總是存在的。所以我們每一件事情都有三種解決方案,這樣能夠保證目標的順利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