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即將要從學校畢業(yè)的時候。
有一天一個曾經和我一起實習的妹子突然在QQ上找到我說,馬上要畢業(yè)了,不知道自己以后要選擇去做什么。
其實我當時好想告訴她做啥都好,沒啥區(qū)別。
但是又覺得這樣的回答太過敷衍,萬一有一天她真的隨便那么一下事后后悔了找我秋后算賬實在是得不償失。
然而我是真的覺得選擇做什么都無所謂,只要你開心就好。
我知道這句話說的極其不負責任,因為剛踏入社會的她和我都有很多無奈的選擇。工作之前我們會看很多的書,聽很多的講座,灌很多的雞湯。有很多人會告訴你應該先怎么樣再怎么樣,應該具備什么樣的技能和素質。
然而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你踏出了那一步。
然后會發(fā)現未來并沒有那么可怕。
我一直覺得讀書是個好事情,不論在什么地方,讀書總能讓你找到未來前行的方向。有一天我在刷讀書公眾號的時候看到的這么一句話: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句話出自古訓《名賢集》,意思是說自身要多做義舉做好當下,而不要去牽掛往后的發(fā)展。
我想了很久,終于能為自己回答找一個理由。
很多事情在做的時候我們都不會看到結果,甚至不明白為什么我要做。然而我相信一個人業(yè)余時間用來做什么,就決定了他的將來成就。
胡適先生說:
一個人應該有他的職業(yè),也應該有他非職業(yè)的玩藝兒,可以叫做業(yè)余活動。往往他的業(yè)余活動比他的職業(yè)還更重要,因為一個人成就怎樣,往往靠他怎樣利用他的閑暇時間。他用他的閑暇來打麻將,他就成了個賭徒;你用你的閑暇來做社會服務,你也許成個社會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閑暇去研究歷史,你也許成個史學家。你的閑暇往往定你的終身。
所以選擇去做什么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正在瘋狂熱愛著的東西。
比如吃飯,比如寫作。
做你認為對的事,就不會有那么多計較。就比較容易說服自己去堅持。也許真的有一天會開出花來呢。
所以你覺得做什么會比較開心,就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