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yǔ),《說文解字》“屋邊也。從宀(mián),于聲。《易》曰‘上棟下宇。’王榘切。”顯然許慎分析宇字是形聲字,我們現在說的寶蓋頭大都和房子有關,宇的本義是屋頂的邊檐。我們中國古代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結構,屋頂中央是大的棟梁,邊上是檐檁結構,上面再覆以瓦片,我不是建筑專業的,算不上了解。《辭海》中屋檐的釋文中,引了《易·系辭下》“后世圣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從甲骨文開始到楷書,宇字的字形變化不算大,但是字義引申變化頗多。《辭海》中宇字有六條釋文,這里應該采用“空間的總稱。《墨子·經上》:‘宇,彌異所也。’彌,遍,包括。意謂‘宇’包括一切處所。又《淮南子·齊俗訓》:‘四方上下謂之宇。’”
宙(zhòu),《說文解字》“舟輿所極、覆也。從宀,由聲。直又切。”許慎這個解釋既有點艱澀,也不是本義。王筠《說文解字句讀》:“舟輿所極,即舟車所至。覆也者,猶言天之所覆。”從這里看,宙是空間,天所覆蓋,船和車能通行的地方都是宙所包含的。從甲骨文看,宙的本義應該是和房子有關。而同是漢代的《淮南子·覽冥訓》就保存著這個意思,“而燕雀佼之,以為不能與之爭于宇宙之間。”高誘注:“宇,屋檐也;宙,棟梁也。”當然,宙當棟梁的含義,在今天基本不用了。這里宇宙連用,對應上文的天地,《辭海》中解釋為,“時間的總稱。《淮南子·齊俗訓》‘往古來今謂之宙。’”“宇宙”這個詞《辭海》釋義為:“天地萬物的總稱。《淮南子·原道訓》‘纮宇宙而章三光。’高誘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以喻天地。’”現在天文學的觀測,宇宙中距離最遠的天體超過了200億光年。
洪(hóng),《說文解字》“洚(jiàng)水也。從水,共聲。戶工切。”很簡單的解釋,形聲字沒問題,只是洚水是什么?再查“洚”字,“水不遵道。”段玉裁注引《孟子·告子》篇:“水逆行謂之洚水。”可見洪的本義就是大水,大到漫過河道,甚至倒灌上游。因而洪就有了大的引申義,比如我們現在還常用的詞語,“聲音洪亮”。這里也是取大的含義,表示宇宙的廣大無邊。順便說一句,文字有時就在不斷地演變替代,今天說洚水,我們絕大多數人不知道,而說洪水大家都懂。而許慎用洚水解釋洪水,可以想見在東漢時期,洚比洪常用。
荒(huāng),《說文解字》“蕪也。從艸(cǎo),巟(huāng)聲。一曰,艸掩地也。呼光切。”說文是從形聲字來定義荒字的,我們仔細看篆書字形其實和金文差不多,我覺得這是個形聲加會意的字,看字形象大水沖走了一切,人畜都沒有了,只剩下野草橫七豎八頑強地在大地上匍匐著,用來表示荒蕪之意,很形象的感覺。荒字在《辭海》中有十四條釋文,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閱。
再看《辭海》中洪荒的解釋:“謂混沌、蒙昧的狀態。也指遠古時代。”還有近年來網絡上流行的“洪荒之力”等詞語,可能因為我手中《辭海》的版本太老,還沒有收錄。荒字是韻腳,下平七陽韻。“宇宙洪荒”這句我覺得應該解釋為,宇宙廣闊而荒涼。宇宙以數以百億光年計,最為遼闊廣大,生命星球又極其稀少,荒涼才是宇宙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