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讀到了什么?
? ? ? ? 主要說的是求同存異,在雙贏思維習慣四、知彼解己習慣五的基礎上,通過信賴和接納對方的不同,即使雙方的意見不合,但是通過統合綜效的原則一定能找到第三條路。這個里面一再強調信任的重要性,信任與溝通之間是成正比的關系,溝通分為三個層次:1、互相提防(贏/輸或輸/贏模式),2、互相尊重(妥協),3、統合綜效(雙贏)。這三個層次分別也反映了信任從低到高的一個層次。所以只有在高度信任的基礎上,本著雙贏的原則,合作緊密度才會高,才會達到統合綜效的境界。
? ? ? ? 最有感觸的兩句話:
一、“相同不是統一,一致不等于團結,統一和團結意味著互補,而不是相同。相同毫無創造性可言,而且沉悶乏味。統合綜效的精髓就是尊重差異。”
二、“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獲。
作者告訴了我要學會尊重人的差異性,往往人們在談判桌上劍拔弩張的時候都是因為信任度嚴重不足,并不是事情本身沒有出路,而是超低的信任度讓雙方都覺得別無選擇,所以 我們這個時候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其實是找回信任,提出雙贏的想法,坦誠的與對方溝通,這絕沒有那么簡單,一般大家都會表面上給予肯定的回答,但是大部分人都同時會質疑這種結果的可能性。這個時候我們能做的就是坦誠的擺出我們的問題和擔憂,有必要將問題呈現出來,說出我們的擔憂和顧慮,從而引發對方的回答。這個首先是要做到自己坦誠相待,也就是自己首先一定要付出對對方的信任才有可能獲得對方的信任度,所以表面簡單其實很難,關鍵在于內心的想法。
? ? ? ? 統合綜效超出了此前所有的習慣,代表了相互依賴環境中的高效能,代表了團隊協作和團隊建設精神,能讓團隊成員通過合作實現創造。
? ? ? ? 雖然無法在相互依賴的交往中和統合綜效的過程中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但還是有很多的事情都在你的影響圈范圍內。你自身的統合綜效就完全處于你的影響圈內。你應該尊重自己善于分析的一面和富有創造力的一面,尊重它們的差異會催生創造力。
? ? ? ? 即使處于不利境地(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也不應該放棄追求統合綜效。不要在意別人的無禮行徑,避開那些消極力量,發現并利用別人的優勢,提高自己的認識,擴展自己的視野。你應該在相互依賴的環境中勇敢而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情感和經歷,借此鼓勵他人同樣地坦誠相待。
? ? ? ? 尊重差異的人,當人有不同意見觀點的時候,會說:“你跟我有不一樣的看法,這很好。”這種說法不僅僅是嘴上說的,而是內心也是這么想的,你不一定要表示贊同他的觀點,但是可以表示肯定,并盡量予以理解。如果只能看到兩種解決問題的路徑------自己的和“錯”的,那么你可以試著尋找統合綜效的第三條路,一般情況下它總是存在的,只是你暫時沒有發現而已。如果堅持雙贏模式,確實愿意努力理解對方,就能找到一種讓每一個人都受益更多的解決方案。
二、我當時的感受:
? ? ? 其實我的感受是有些不可思議的,這種境界難度是很大的,尤其是當我讀到“不論雙方關系多么惡劣,彼此信任有多么淡薄,通常都能在問題解決之后繼續友好交往。”我沒有過這種體會,一般人在遇到這種情況不是選擇回避就是選擇放棄,但我想,人世間也許真的有這種方法,準確的說應該是心法,只是我還不曾學會而已。
三、對自身的意義:
? ? ? 與他人相處要學會尊重對方的差異和不同,要換個角度思考,相同才是可怕,不同才會有創造,想想也是,如果周圍的人都對你提出的觀點表示贊同,那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這意味著你根本得不到任何的意見和建議,也就無法改善問題了。
? ? ? ? 中國人的處事哲學里,謙虛低調謹慎是美德,所以一般我們發表意見尤其是在比你職位低的人面前發表意見觀點的時候很難得到別人真心的意見,尤其是當我們還拋出一句:“說得不好,請批評指正。”這么一說,更沒人敢提意見了,一開口就成了“批評和指正”了,這不符合中國人的“美德”啊,所以只能選擇贊同或者是干脆沉默。
? ? ? ? 其實如果真心想得到別人的建議和意見,你的表達是會不一樣的,不帶有明顯的個人主觀色彩,基于完全信任的基礎以及雙贏的原則,我想是不會這么表達的,除了說出自己的觀點,還會自己表達自己的擔心和憂慮,也就是會自我反省和剖析自己的觀點,善意的尋求對方的觀點幫助,我想如果你的內心真大這么想,那么你的到的回答也一定是發自對方內心的建議和意見。
四、現實中該如何做到:
? ? ? 1、減少單方面的講述,做到首先誠懇的表達,然后傾聽對方的觀點;
? ? ? 2、觀點不同的第一反應是表示理解接受,可以不贊同,但是一定要肯定不同的觀點能帶來創新。
? ? ? 3、誠懇的講述自己的擔心、憂慮,尋求對方的理解,然后討論第三種觀點(出路),一定要堅信這個世界上不僅僅只有這兩條路,一定還有第三條。
? ? ? 4、凡是有討論場景的時候首先提醒自己一定會遇到不同的意見觀點,這個就是創新的機遇。
? ? ? 5、下周開展實地調研的時候開始正式運用,更多不同的意見觀點才是集思廣益的開始,永遠記住:有分歧才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