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9.29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之四“知己知彼和統合綜效”
這兩個習慣也非常重要,所謂“知己知彼”首先必須學會去聆聽,這是取長補短之要訣。而統合綜效就是要有創造性的合作。。要讓“1+1”大于“2”。
1習慣五:知己知彼
聽別人講話的時候,你總是忍不住聯系自己的經歷吧。但很容易導致“自以為是”,并且具有四種“自傳式回應”的傾向:
第一種價值判斷:對旁人的意見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第二種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
第三種好為人師:以自己的經驗提供忠告。
還有一種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但自傳式回應是否有效,也取決于溝通內容與人際關系的信任度。例如當對方不帶情緒且有邏輯地陳述觀點;當對方特別征詢你的意見時;當你在對方的情感賬戶有高額存款時,自傳式回應是有效的。
而如果對方只是要找個人聽他說話;只想在輕松、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述說自己的真實感受;或者對方在交流時表現得很情緒化時,那你的自傳式回應便是無效的。
當我們回應時,其實是告訴他們在相同情況下,我們自己會怎么做,而不一定是他們應該怎么做。“如果我是你,我會……”?這種回應妨礙我們真正了解對方。
2如何去聆聽
看吧,我們會發現原來人和人之間相處這么難!要想真正開啟與他人的溝通,我們必須抱著一顆了解他人的心態去聆聽別人。這也是我們重點要說的“知己知彼”:如果我們深入了解對方的思想及關注范圍,并清晰、明確、具體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就能使對方更進一步了解我們。
首先我們再重申溝通的實質是什么:第一步了解自己,第二步了解別人,第三步讓別人了解自己。溝通的關鍵就在于思維的轉換,我們在動態的環境中,在了解他人的同時傳達出自己的想法,通過信息的交流影響他人。為了避免自己的主觀意識先加于他人身上,要在與他人交流中做到“先診斷后開方”,即耐心聆聽,對他人的狀況和處境有所了解之后再做出合理的回應。
其中,如何聆聽他人也需要我們重視。當別人說話時,我們通常用以下五種方式聽:忽視地聽、假裝在聽、有選擇地聽、專注地聽或同理心傾聽。前四種方式只為滿足個人動機,第五種方式傾聽,即移情(同理心式)傾聽的人,會嘗試發掘對方真實的感受。
什么是同理心呢?同理心源自希臘詞,它的意思是“感受”或“承受”。當我們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時,我們便具有了同理心。同理心并不表示我們不分對錯全盤接受,而是表示我們愿意去了解別人的觀點。只不過,同理心式傾聽也不一定適用于任何情況,我們有時候更適合靜默,忍耐,或者推己及人。
試著放下自己急于做出反應的本能吧,多傾聽了解他人的處境,更多用非語言去傳達自己的感受。現在再教大家一些移情聆聽的小訣竅:首先你可以復述他人的語句,證明自己有認真傾聽他人的說話,然后用自己的語句解釋他人所說的內容,接下來可以摻入一些自己的主觀感覺了。
3習慣六:統合綜效
以下這個問題,或許會讓人懵逼:
什么情況下,1+1>2成立呢?
或者說,兩個獨立的人在一起,會發揮出三個人的作用么?
會的。
學習他人智慧和優勢,正視彼此想法和差異,從適當的妥協中創造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1+1>2的創造性合作會使工作和生活產生更高的效能。
創造性合作也是我們接下來要提到的習慣:統合綜效。用通俗的話解釋便是:當兩個人團結合作或當我們發揮集體的力量時產出的結果大于個體產出的總和。
這是一種以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為原則,珍視差異,創造出長遠利益的思維方式。整個互動交流過程中,我們抱著雙贏心態,以同理心溝通,尋求出第三替代方案。
不能否認的是的確有存在一些人:他們有著防衛心理,不信任他人,害怕丟面子,以自我為中心,主觀抱有偏見....這些人便不是合適的合作伙伴。
真正的合作伙伴必定是擁有統合綜效的習慣,統合綜效的本質便是求同存異。但珍視差異并不代表我們全盤接受。而是尊重不同的為人處事風格、不同的思想觀點。由于個人受限于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需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來擴展自己,獲得一個較平衡客觀的見解。
4改變自己的人際交流
那么從現在開始,就嘗試著改變自己的人際交流方式吧:
首先審視愿望:當面臨問題時,請從這個問題開始尋求統合綜效:“是否希望找到一種比現在更好的方法?”
接下來反映觀點:耐心聆聽,先重述他人的觀點,不要刨根問底也不要胡亂揣測對方的含義。
最后創造新想法: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找到第三方案。
我們要知道的是,在這個交流過程中,肯定會出現意見相左的時候。但“良好”的感覺會使我們放棄追求“最佳”境界。換句話說,我們要懂得“妥協”。妥協是解決意見沖突的一種方法。妥協雖然不得不放棄自己的一些想法,但并不是委曲求全,是不帶抵觸情緒,互敬互諒的基礎上,真實表達自己的一種雙贏行為。
溝通具有三層次,既然低層次的溝通源自低度信任,由于彼此步步為營,底線較高,容易導致防御保護。我們就要起碼實現中層次的溝通,不具創造性,妥協,雙方各有得失:為了滿足對方某些需要,而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當然,終極理想是高層次的溝通即統合綜效,創造出1+1>2的雙贏結果。
以上理解了“統合綜效”的內容,我們不妨來做一個小測試吧。
想出一位在生活或工作上與你有明顯差異的人,這人也許與你有相當不同的意見、風格,就下列問題進行反思:
1.這人確實令我不快,我們似乎始終無法達成協議……
2.我覺得我只是在主觀看世界……
3.這人的強處有…
4.為了在與這人交流中表現謙虛態度,我需要……
今天的最后,我們總結一下有效溝通的一些啟示:
有效的雙向溝通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
溝通的方式不要一成不變;
給別人一些空間吧;
對方的回應決定了溝通的意義;
直接對話,坦白表達你的想法;
共同的信念或者價值能保證溝通的效果;
要堅持找出新的解決方法 。
【思考】
1.回憶一次自己比較失敗的溝通,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
2. 想一下,有沒有人總是跟你的看法不一樣,用什么方法可以把這些差異變成通往第三條道路的階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