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九年義務教育學生采用就近入學,老師所面對的學生不僅會在能力、社交技能以及學習動機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甚至有更多復雜的情況:有身體發展障礙的學生,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遇到特殊需要的學生,該如何處理?本章討論智力與學習風格
4.1智力
一、用于與標簽
1.殘疾與障礙
殘疾是指不具備某種特定事情的能力。
障礙是指在某種情境下的缺陷,某些殘疾會導致在特定情境下存在障礙,但不是針對所有的情境。
2.“以人為本”的語言
給學生貼標簽是一種存在廣泛爭議的做法。標簽對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侮辱,也有可能幫助學生。
每個個體都有很多方面的能力,應當避免使用這樣的標簽,如“情緒失控的學生”或“處于危險中的學生”這種只關注殘疾的方面并不能恰當地代表個體。比較好的表達方式是使用“以人為本”的語言,如“這個學生有行為失調的問題”。
以人為本的語言 不正確
學生有智力障礙 有智力障礙的學生
學生接受特殊教育 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
一個人患有癲癇癥 一個癲癇癥患者
一個兒童有生理缺陷 一個殘疾兒童
兒童被確診自閉癥 自閉癥兒童
二、智力意味著什么?
智力是為解決問題、適應環境而獲得知識,并運用知識的一種能力或多種能力。關于智力是一種單一的能力還是由多種獨立的能力組成的,一直存在爭議。
一般能力,認知能力中的一般因素,與所有智力測驗上的成績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
流體智力,指心理效率和推理能力。
晶體智力,是指在特定文化情境中恰當的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
三、多元智能
根據加德納的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八種獨立的能力:邏輯—數學、語言、音樂、空間、肢體—動覺、社交、自知以及自然觀察。近期,他提出可能存在精神信仰智能和存在智能。
目前尚沒有公開的研究證實多元智能理論的有效性,八種智能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彼此之間存在相關。
多元智能對教師的啟示:首先,教師應當慎重對待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并針對每個學生制定差異化的教學。其次,教師在教授任何學科、技能或概念時,都應該采用恰當的方式。另外,對信息的理解可以通過詞匯、圖象、動作、圖表、數字、公式、詩歌等多種方式表達出來。
四、智力過程
斯滕伯格提出,成功智力的三元理論。第一種成分是元成分,即使用計劃、選擇策略和監控等高級執行過程。第二種成分是操作成分,即執行個體選擇的策略,如在課堂上,為集中注意力而記筆記。第三種是知識獲得的成分,即獲得新知識,如在理解新概念時會將相關信息和無關信息區分開來。
斯滕伯格認為,個體是通過應用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識獲得成分來解決不同情境中的問題的,并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三種成功智力: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
1.分析性智力涉及在問題相對熟悉的情況下應用成功智力的三種成分。
2.創造性智力則是個體成功應對新經驗所必需的解決方式主要有兩種:
(1)頓悟,即有效應對心情境和發現問題解決新方法的能力。
(2)自動化,使思維和問題解決有效與自動化的能力,即能快速將新的解決方法放入自己的認知工具箱中。
3.實踐性智能,強調個體選擇一個可能成功的環境、適應這個環境,并在必要時改造環境的重要性。
五、智力的測量
標準化智力測驗所測查的僅僅是分析性智力,缺乏對實踐性智力或創造性智力的考察。
大多數心理學家認為智力的差異是遺傳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智力是一種當前的心理狀態,受過去經驗的影響,并指向將來的變化。
4.2學習風格
心理學研究一直關注個體風格上的差異——認知風格、學習風格、問題解決風格、思維風格、決策風格……。張麗芳和斯滕伯格對有關個體風格的研究進行了整理,將個體風格劃分為三個取向:(1)以認知為中心的風格,重視評估個體加工信息的方式,如個體作出反應時 是反思型的還是沖動型的;(2)以人格為中心的風格,強調評估個體更為穩定的人格特質,如外向或內向、思維型或直覺型;(3)以行為為中心的風格,則是評估認知和人格作為一個整體會影響個體作出何種行為。
學習風格,是個體特有的學習與思維方式。
學習偏好,是指思維和學習時偏愛的方式,如使用圖片而不是文本,和其他人一起學習而不是自己單獨學習,喜歡結構化的學習情境而不是非結構化的等等。
根據學習風格將學生進行分類,這種教育實踐的有效性還有待證實。目前,有一種學習風格的差異確實得到了研究的普遍支持。Richard Mayer對視覺型學習者和語言型學習者之間的差異進行了研究,探討兩者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多媒體學習中的差異。Mayer發現存在視覺型與言語型這一維度,并且這一維度有三個方面的特征:空間認知能力(低或高)、認知風格(視覺型或言語型)以及學習偏好(視覺型學習者或言語型學習者)。
教學中考慮學習風格具有一定的價值。首先,通過幫助學生思考自己是如何學習的,可以幫助他們發展出全面的自我監控能力和自我意識。其次,考慮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可能會幫助教師欣賞、接受和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并進行差異化教學。
4.3個體差異與法律
美國的《殘疾人教育促進法》要求美國各州確保每個殘疾學生都能在最少受限制的環境中得到教育。多年來,促成這一目標的方法從回歸主流,到一體化,再到全納。
4.4學習上面臨挑戰的學生
學習障礙,在獲得和運用語言方面存在困難;可能表現為在閱讀、寫作、推理或數學等方面存在困難。
習得性無助,由于先前多次無法操作結果的體驗而產生的未來所有努力都會失敗的預期。
多動癥與注意力缺陷
溝通障礙
情緒或行為障礙
智力障礙
健康與感覺障礙
自閉癥與亞斯伯格癥候群
3.5超常和天才學生
超常學生有什么特點?
加速學習對超常學生來說是一種有用的方法嗎?
2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