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鏡子練習》第16天,今天的音頻內(nèi)容是我之前錄制的,從頭到尾聽來,驀然覺得原來自己的聲音也很好聽呢,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的聲音如此好聽。
我試著深深地體會和表達自己的所有感受,記錄下來并分享。
1、受年代、原生家庭、教育和自身的性格、氣質(zhì)等等多種因素影響,對于自我真實感受,無論身體還是心理方面的體會比較麻木,更談不上好好的表達。情緒和需要也多是隱忍不發(fā),更多的是顧及他人或所謂的顧大局,以自我消化為主,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2、對自我的壓抑、不接納,未能全然自洽,導致對他人也會更多的評判、苛責或“暴力”。
3、用心體會和表達所有的感受并分享:
我的內(nèi)在小孩需要被療愈,無需外強內(nèi)弱,我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允許自己做有缺點的自己,而不是他人眼中完美無瑕的“好人”。
4、從頭學習和實踐如何表達感受和需要。
原諒自己,原諒他人,表達自己的需要,適當?shù)氖救酰瑢λ硕鄡A聽,少評判。放下所有不能給我滋養(yǎng)和支持的關系。
5、了解到感受是關于身體和情緒,而非大腦的想法。覺察到自己甚少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情緒及需要,不由感到有些沮喪和唏噓。關于表達感受背后的限制性信念,成長環(huán)境(缺少表達感受后被支持的體驗),以及看到了那個被藏起來的孤獨委屈的“小大人”形象。試著可以通過覺察日記,與自己來一場對話,療愈自己。
看見即療愈,決定從頭學習和實踐如何表達感受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