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寫了一篇博文來駁斥那些將隋朝滅亡歸咎于科舉制度打擊門閥士族,從而導致各地門閥士族群起反對以至于隋朝覆滅的地攤文學。那篇文章只是單純的論述我反對將科舉制度與隋朝滅亡相互聯系的觀點,并沒有過多深入的進行討論隋朝真正滅亡的原因。在此,十分感謝新浪將此文推薦到首頁,從而僥幸得到諸公斧正。
在此感謝“牛八夫子”的評論
諸公可能覺得我沒有好好說明白隋朝滅亡的原因,那小子我就在此文中不揣冒昧論述一番。
誠然,隋朝滅亡的原因確實有許多。但是隋煬帝濫用民力,魚肉百姓以及各種決策失誤才是最大主因,翻遍二十四史也很難找到一個像他這樣窮兵黷武,不惜民力的統治者,可以說我認為其和秦始皇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也。
一、大興土木
在隋煬帝大業元年三月間,數次下達詔令營建首都,遷徙民戶,開通濟渠,開邗溝,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同一月內,竟驅動全天下之力?!救?,丁未,詔楊素與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徙洛州郭內居民及諸州富商大賈數萬戶以實之。辛亥,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后百馀萬,開通濟渠。又發淮南民十馀萬開邗溝,自山陽至楊子入江。庚申,遣黃門侍郎王弘等往江南造龍舟及雜船數萬艘。東京官吏督役嚴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車載死丁,東至城皋,北至河陽,相望于道。又作天經宮于東京,四時祭高祖。《資治通鑒·隋紀四》】
到隋大業三年,發現男丁已然不夠征用,開始打女戶的注意?!景l丁男百余萬筑長城,西距榆林,東至紫河,一旬而罷,死者十五六。(大業四年)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軍五百馀萬眾穿永濟渠,引沁水南達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婦人?!端鍟奂o上》】
【帝無日不治宮室,兩京及江都,苑囿亭殿雖多,久而益厭。每游幸,左右顧矚,無可意者,不知所適。乃備責天下山川之圖,躬自歷覽,以求勝地可置宮苑者。夏,四月,詔于汾州之北汾水之源,營汾陽宮?!?,七月,辛巳,發丁男二十馀萬筑長城,自榆谷而東。(大業七年)壬午,下詔討高麗。敕幽州總管元弘嗣往東萊??谠齑偎?,官吏督役,晝夜立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夏,四月,庚午,車駕至涿郡之臨朔宮,文武從官九品以上,并令給宅安置。先是,詔總征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于涿。又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镩手三萬人,于是四遠奔赴如流。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供載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馀里,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于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顿Y治通鑒?隋紀五》】
二、窮兵黷武
這一條目下最有名的歷史事實便是北征高句麗了。早在籌備出兵之前,就已經搞得各地“百姓困窮,財力俱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于是始相聚為群盜。 ”
【(大業七年)帝自去歲謀討高麗,詔山東置府,令養馬以供軍役。又發民夫運米,積于瀘河、懷遠二鎮,車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過半,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加之饑饉,谷價踴貴,東北邊尤甚,斗米直數百錢。所運米或粗惡,令民糴而償之。又發鹿車夫六十馀萬,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險遠,不足充餱糧,至鎮,無可輸,皆懼罪亡命。重以官吏貪殘,因緣侵漁,百姓困窮,財力俱竭,安居則不勝凍餒,死期交急,剽掠則猶得延生,于是始相聚為群盜。《資治通鑒?隋紀五》】
當時的百姓王薄困于兵役繁重,聚眾舉事于山東章丘境內長白山自稱“知世郎”,作《莫向遼東浪死歌》,號召群眾反對出征高句麗。王薄起義后,農民爭相歸附,短短一年間人數發展到數萬人,幾度擊敗官軍。
無向遼東浪死歌(別去遼東送死歌)
隋?王薄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再來看看楊廣同志的第一次高句麗戰役的過程和結果如何。
【壬午,詔左十二軍出鏤方、長岑、溟海、蓋馬、建安、南蘇、遼東、玄菟、扶馀、朝鮮、沃沮、樂浪等道,右十二軍出黏蟬、含資、渾彌、臨屯、候城、提奚、蹋頓、肅慎、碣石、東暆、帶方、襄平等道,駱驛引途,總集平壤,凡一百一十三萬三千八百人,號二百萬,其饋運者倍之?!o兒不聽,簡精甲四萬,直造城下。高麗伏兵于羅郭內空寺中,出兵與護兒戰而偽敗,護兒逐之入城,縱兵俘掠,無復部伍。伏兵發,護兒大敗,僅而獲免,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初,九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失亡蕩盡。《資治通鑒·隋紀五》】
這一仗打得興師動眾,連戰斗部隊帶后勤給養一共三百多萬人,結果卻是損失慘重大敗而回。所以,隋煬帝首次與高句麗的戰爭結果,損失30萬大軍,只攻下遼河西岸的武厲城。
大業九年(613年)和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再次率軍親征高句麗,但因楊玄感起兵反隋煬帝和高句麗投降并交還叛逃的隋將斛斯政使得隋對高句麗的這兩次戰役無功而返。大業九年,六月初三,在隋煬帝親征高句麗之時,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在國內謀反。擔心兩面受敵,隋煬帝被迫命正在高句麗作戰的宇文述等人撤軍回國鎮壓楊玄感的叛亂。兵部侍郎斛斯政作為楊玄感黨羽,出逃投向高句麗,使高句麗盡知隋軍虛實,乘機追擊,殿后的隋軍李景部多被打敗。
【庚午,夜二更,帝密召諸將,使引軍還,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營壘、帳幕、案堵不動,皆棄之而去。眾心忷懼,無復部分,諸道分散……時后軍猶數萬人,高麗隨而抄擊,最后羸弱數千人為所殺略?!顿Y治通鑒?隋紀六》】
在楊玄感造反刺激下,隋煬帝昏招連連,居然干出個“洛陽大屠殺”。
【(大業九年)帝謂蘊曰:“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為盜耳。不盡加誅,無以懲后。”子蓋性既殘酷,蘊復受此旨,由是峻法治之,所殺三萬馀人,皆籍沒其家,枉死者太半,流徙者六千馀人。玄感之圍東都也,開倉賑給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資治通鑒?隋紀六》 】
三、農民起義
在這種民不聊生暴政之下的老百姓們終于忍無可忍,人相食的慘狀又一次出現于史書當中。
【是時百姓廢業,屯集城堡,無以自給。然所在倉庫,猶大充爨,吏皆懼法,莫肯賑救,由是益困。初皆剝樹皮以食之,漸及于葉,皮葉皆盡,乃煮土或搗稿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隋書?食貨志》】
隨之而來的便是全國范圍內的農民起義,還愈發不可收拾,全國爆發了超過100起起義,這100多起遍布全國各地,各個階層,其中大部分是底層農民起義。在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中,名單統計如下:
四、人口銳減
濫用民力,連年戰亂,窮兵黷武的結果導致大隋王朝在楊廣同志的“勵精圖治”下,終于使得天下人口數量提前實現了計劃生育數百年都不能達到的結果。
【大業五年,平定吐谷渾,更置四郡。大凡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四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隋書?地理志上》】
【正倫奏:“大業初有八百馀萬戶,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馀萬戶。”《通典?食貨七》】
所以說,隋朝的滅亡,或者說隋煬帝的滅亡,純粹就是一代暴君不恤民力全面作死所致的土崩瓦解之局。再者說,隋朝滅亡這口鍋,就讓楊廣好好背著不好嗎?
以上
2018年8月13日 多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