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欣,2歲男孩的媽媽,正面管教家長講師,青島37度媽咪聯合創始人。
這是我分享的第11本關于家庭教育的書。
《小狗錢錢2》講的是塑造品格,是我看完第一本之后加急買的,一口氣讀完。這一套書我打算留給兒子,等他長大了我會陪他一起讀。
跟這套書結緣的時機,也是剛剛好。
我在這本書里不但讀到了正面管教的很多理念,對于如何踐行并使之成為自己的一部分,也有了啟發。甚至,自己思考過的做一個怎樣的講師,也在這本書里找到很多碰撞的點。
所以,遇到一本書,是一種緣分,讀一本書,是對自己的梳理。
很多時候,我們并沒意識到,自己比孩子,更需要成長。
這本書講了養成優秀品格的7個準則,且聽我細細道來。
——————
正文開始:
生活本身是一場旅行,總是一直向前。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先到外面去建造甜甜圈的那外在的一圈:上學、找工作、買房子、買汽車、儲蓄及投資。但有些人會在某個時刻開始轉入內在,他們會更加關注起自己的品格。
而那正是所謂的甜甜圈的圓孔。人們不斷地前往新的河岸,開啟新的冒險,而一些明智的人在此過程中能同時注重物質和品格這兩個方面。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讀完此書,豁然開朗。
有時候回首往事,經常會分不清楚,是什么可以幫助我們賺錢或者辦成一件事。是那些技術和能力,還是當你和很多人交往的時候,所展現出來的和別人不一樣的品格。
后來讀了心理學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無意識的給自己設限,或者無意識的幫自己打開通道,或許我們真的需要花時間去思考,我們該如何塑造自己的品格。而這些品格,也是我們希望孩子所擁有的,是可以給他的人生帶來快樂和幸福,甚至金錢的。
以前在公司參加《高效能人士的7個行為習慣》,記住一個詞,叫做刻意練習,對自己的影響很深遠。
當了媽媽之后慢慢知道,做媽媽,同樣需要刻意練習,而很多時候,我們幫助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無數個需要刻意練習的場景結合在一起的。
但前提是,我們需要有這個意識,認識到,除了做事情,做自己,做媽媽,孩子的成長都需要刻意練習。
這一條剛好和正面管教里面的花時間訓練不謀而合。
這篇文章,我會花很多文字梳理《小狗錢錢2》提到的養成優秀品格的7個準則,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去實踐,同時會結合正面管教的踐行過程中我自己的思考。
第一個準則:友好親和
有時候可能僅僅是斜眼一瞥就能引發一場沖突,我們的無心之為可能會引起他人的不適,我們可能還不知道是自己的某個不經意的行為引發了一場明爭暗斗。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是銀行賬戶。我們也需要經常“存款”來維護我們的關系賬戶,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保持謙和,或許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有意無意的傷害到他人,所以持續的往關系賬戶中存款,才可以讓賬戶不虧損。
夫妻手足,父母子女,朋友同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都是如此。
基本的禮貌或許對絕大多數的成年人來說并不難,但當爭執產生時,尤其是當我們遇到不友善之人,想保持謙虛有禮,就有點難了。
但我們需要認識到,友好的力量比暴力更強大。
這讓我想起網上很火的“垃圾人理論”,當我們開車遇到不遵守規則的人,我們回應以暴力或者憤怒,改變不了現狀卻把自己也變成了令人討厭的“垃圾人”。
不加劇沖突的學者的故事:
如果有人想給你們一些東西,而你們不接受,那么這些東西又是屬于誰的呢?
憤怒和仇恨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不主動接受惡毒的攻擊,那么它就還屬于原來的人所有。
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持友好親和,并不容易,非暴力溝通中講的在我們遇到的事情和下意識的回應之間的那個空間,也是一樣的道理,不管我們遭遇什么樣的人和事,如何回應,選擇權和決定權在我們自己手里。
記得我帶著兒子在外面玩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帶著孩子的媽媽跟陌生的路人不知道什么事情發生沖突,甚至惡言相向,我經常會設身處地的想,如果是我,會怎樣去回應,而我的孩子,又能從媽媽的行為中看到什么?
第二個準則:勇于承擔
這里所說的承擔責任,是為自己的人生承擔責任。
當事情并不像預想中那么順利的時候,很多人會怎么做?他們通常會簡單的地將其歸因于環境,或者說這是別人的責任,抱怨命運的不公平。
但即使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借口,如果你不去做某件事的原因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別人“要你”這么做,你就已經失去了自己的權利。
我們必須勇敢的承擔自己的職責,并把精力集中在自身的優勢上。“答案”這個詞,就隱藏在”職責“當中。
橘子的故事:
橘子本身并不在乎你怎么做,他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給出答案,提供橘子汁,無論人們怎么做都一樣。
不管你用什么樣的辦法,用腳踩,用手擠壓,用錘子砸,甚至開車從橘子上壓過去,橘子并不在乎你怎么做,他給你提供的總是橘子汁。
人們通常并不把自己已經理解的事情看作是奇跡,但是每一次的幫助卻都是奇跡,唯有依靠這些幫助,我們才能完成本來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
換言之,人們一直以來總是關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自己已經具有的能力,和別人所沒有的優勢上面,很容易就會受到別人的影響。
100美元的支票
有一個我們大家都熟悉的故事,100元扔到地上,被蹂躪無數次,每個人都還是一樣想得到它。
其實對任何人來說都一樣,沒有人會失去自身的價值。我們總是為了那些喜歡我們的人無私的存在,人類的價值并不取決于能夠達到什么目標或是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取決于,你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記得大學畢業第一年,我學習到“核心競爭力”這個詞。如今年過三十,越來越意識到這一點的重要性: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么。
我們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讓自己的優勢得到發展和發揮,并且根據自己的優勢決定自己的方向,一旦做出了選擇,就不要因為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輕言放棄,而是經常回想:我怎樣做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
第三個準則:善待他人
對一個人做出評判,是很容易的事。但誰又能知道,如果我們生長在他的環境里,我們會不會成長的和他一樣?
嘲笑他人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當你把目光都集中在別人的錯誤和缺點上,自然會忽略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而一個人只有具備了審視美好事物的能力,世界對他來說才會變的更加美好。
當你只看到光明的時候,你就會成為光明,而當你只看到垃圾的時候,你就會變成垃圾。
除此之外,在背后議論他人也會給你身邊的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為人們會認為,你既然能夠在背后說別人的壞話,就能在其他場合說他們的壞話。
尊重,是我在正面管教中學到最重要的事。
對任何人,任何事,都需要報以尊重的態度。而尊重的含義,是設身處地的考慮到每個人的處境,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自己的原因,每個人都有為自己做決定的權利。
并不只有我們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應該的”,只有真正的尊重,才能做到不評判,而每個人的想法和選擇,都值得被尊重。
當了媽媽之后,經常會跟很多人在育兒問題上產生沖突,當我們看到對方的處境,他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環境,就會知道每個人做出自己的選擇都不容易,別人沒有資格去評判。
第四個準則:幫助給予
“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去想此時能夠幫助誰,或者可以給誰帶去歡樂。要是這樣的話,自己也會感覺好一些。”
幫助他人,確實可以給自己帶來快樂。
這讓我想到正面管教中所講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每個人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需要一種“被需要”的感受。
我當了全職媽媽以后,對價值感的追求曾經許久許久縈繞在我的頭頂。記得那個階段,我做了很多事,邊學習邊分享,變成了我陪伴孩子和家人以外最大的價值感所在。
每當有媽媽給我留言,而我可以用自己所學所思幫助到別人,我就會感到由衷的快樂。那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孩子慢慢長大了,學會了表達,當他吃著可口的飯菜一邊歪著頭美美的說著“媽媽做的”,當他有了情緒靠在我的懷里慢慢安靜下來,那也是一種“被需要”的感覺。
很久以前,當我第一次感受到做媽媽的孤獨感,遇到問題不知所措,各種焦慮縈繞心頭的時候,我深刻的感受到,每個媽媽都需要一個群體。
當我參加媽媽群體的線下活動,聽著每一個媽媽都在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看到每個人都得到了滿足,那也是一種“相互幫助、彼此需要”的感覺。
對于幫助和給予,我需要更多體驗、思考和感受。不得不說,從我老公身上得到的啟發:幫助他人,不計較“吃虧”的心態,還可以給自己換來好人緣。
第五個準則:感恩之心
“幸福之人的秘密就是有能力辨別出奇跡發生的時刻,并對此抱有感激之情”。
當我們遇到疾病,或者遇到先天殘疾的人,才會意識到,其實自己能夠健康的活著就很好了,能夠四肢健全就很好了。
大多數人完全意識不到自己對許多事物都應該感恩,直到有一天人們不再擁有它們為止。
比如說,走和聽的能力對于我們來說都太平常了,但只有不再具備這些能力時,人們才會發現其可貴之處。
生活中有許多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有時候想的再多也沒用,但我們必須振作起來把生活交給我們的事情做到最好。
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懷抱感恩之心,這似乎是最簡單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情。
當我們遇到沖突,遇到苦難,遇到障礙的時候,很容易就忽略掉自己擁有的東西,轉而把注意力放到當下“不幸”的時刻。
但如果懷抱感恩之心,時刻記得自己擁有的人和事物,任何困難都不會把我們打倒,反而會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和更加幸福。
于是,我們就會擁有把“不幸”變為“幸運”的能力。
第六個準則:勤學不輟
“我總是不斷學習,這是因為我要成為我有能力成為的那種人。”
學無止境。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相信你可以進步,從此你的人生演奏的就是同一首樂曲。只要我們可以堅持不懈地學習,生活就總是多姿多彩的。
書中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建議,叫做“知識筆記”,跟《小狗錢錢1》中提到的成功日記本相得益彰。
人需要不斷通過自己過往的成功經歷積累自信心,同樣需要不斷的學習來持續的成長,這個世界的知識是無窮盡的,即使一生用來學習都只能了解很小的一個領域。
關于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是當了媽媽之后才開始接觸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這是一片浩瀚的海洋,讀的越多,學的越深入,越感覺到自己的渺小與不足,恨不得把所有的相關書籍都拿來研讀。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生命中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人,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面燦爛的綻放著,看到他們的精彩,也看到自己的局限和差距。
我已經慢慢學會了理解和欣賞,學會了不評判,學著去看到每一個人的閃光點,并讓這些光芒去照耀自己的生命。
但這樣的看到,并不是嫉妒,而是理性的成長,就像是看到了榜樣的力量,和未來某個階段可能的自己,然后給自己充滿了能量,越來越清晰的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所以,這句話送給自己:我總是不斷學習,這是因為我要成為我有能力成為的那種人。
也送給你。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第七個準則:值得信賴
在我們的頭腦中有兩個人:其中一個侏儒想引誘我們打破原來的計劃,而另一個巨人則要求我們信守自己作出的承諾。
而那個巨人必須勝利,否則我們就什么都做不到,也就無法成為我們有能力成為的那種人。
我們經常會跟他人有些協議或者約定,即承諾。任何人都必須遵守承諾,否則就會妨礙他人。
哪怕簡單的約定時間,也是一種承諾,遲到意味著言行不一,對方就不會再信任你,會認為你不尊重他的時間。
對自己的承諾一樣重要,只有真正自律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遵守承諾意味著尊重,也是獲取信任的前提,這是人與人之間相處重要法則。而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何嘗不是呢。
該圖片來自網絡
至此,養成優秀品格的7條準則已經整理完畢,也借此機會記錄了自己此時此刻對這7個準則的認識和思考。我相信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每個人的感受都會不一樣。
友好親和
勇于承擔
善待他人
幫助給予
感恩之心
勤學不輟
值得信賴
那么我們的人生,該如何去踐行這7個準則,讓它們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呢?
第一,每個準則制作一張卡片
正面寫對每條準則的解釋,以及自己與這些準則的關聯。
背面寫下自己的特殊經歷和故事,記錄自己對這條準則的踐行體驗,用真實的案例加深對每條準則的理解。
第二,每天實踐一張卡片
因為我們的大腦是單行道,他只能集中精力于一件事物,每天研究一張卡片,久而久之,就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而我們究竟要用多久時間去實踐呢?我想,就算是說,當我們已經可以把每一條在準則都能在生活中實施的時候,我們仍然要繼續實踐,也不為過吧。
第三,樹立一個心中的榜樣
當你不確定怎樣才能遵守這條準則的時候,就想一想那些榜樣,然后問自己:“如果是這個人的話,他會怎么做呢?”這樣你就能立即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第四,互相幫助,共同學習
這樣做也是為每一條準則收集信息,豐富卡片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從不同角度深入學習,如同正面管教的體驗式課堂一樣,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別人的答案里面學習。
后記:
我花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卻花了幾倍的時間整理這篇文章。越來越覺得寫作是一個和自己的心靈對話的過程,可以幫助我梳理自己的思路。
這篇文章寫的挺長的,堅持看到現在的你,一定是真愛啊。新年將至,用這樣的方式跟過去告別,開始新的一年,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這本書,我會一直留著,等到兒子可以讀的時候,會帶他一起,重溫里面的每一個故事。也祝愿看這些文字的你,能夠下定決心,刻意練習,成為更好的自己,做更好的媽父母。
祝:新年快樂!萬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