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展回“村”,走三環到玉泉營橋上京開高速。城里這部分,先后路過公主墳,蓮花橋和六里橋......很多年沒來這邊,發現真的變化很大。
公主墳城鄉貿易中心底下那一排小手機店小餐館已然關門大吉,圍上圍擋,等待拆除或是什么產業升級。記憶里整個公主墳就是一個巨型的手機大賣場。招牌,燈箱,大幅海報,音箱,喇叭,語音廣告;以及形形色色,川流不息的人群:手持傳單的推銷員,攜帶行李的趕路者,疾馳而行的上下班族,行色匆匆的少年學生......曾經,在公主墳,我也是那行色匆匆的少年中的一位。
那大概是初二的秋季學期吧。班里很多同學都在上學而思,我那個時候成績不好,便也主動向母親提出報班上課。母親為我咨詢并報名了兩門課,其中數學就是在公主墳上。小時候,我覺得從學校到公主墳的校區很遠很遠,要坐兩趟地鐵,之后再走上大概至少二十分鐘。我怕耽誤周末寫作業和休息的時間,報的就是平日晚上的課。放學,趕去地鐵站,乘車,快步向校區行進,都是母親陪我。下課,回家,寫作業,母親會伴我到她十分困倦才會去休息。校區門口那座天橋地下老有賣那種大幅拼圖的,我依稀記得曾經簡單提過對它有感興趣。一次下課,母親便買來一盒獅子座的拼圖在校區的電梯旁的座椅上等我。看我下課出來,她恬淡地笑著說,我給你買拼圖了,你不是一直想要嘛。我欣喜的接過那拼圖,可直到它作為無用的東西被扔掉,我也沒認真拼過一次,都是簡單拼一點就放回去了。
我不是什么不爭氣的孩子,成績不升反降。路途的奔波和熬夜寫作業的勞累漸漸侵蝕著我。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我實在撐不下去了,向母親提出不上輔導班了,她也沒說什么,“不愿意去就不去吧”。
大巴車駛向蓮花橋。路邊商業廣場外墻上幾個明顯的大字闖進我的眼睛——北京舞蹈學院考級院(蓮花橋校區)。這個什么時候開的?我不知道。反正肯定是我走以后吧。從小學習舞蹈,從少年宮到舞院,也是母親陪我在跑。肢體僵硬,動作擰巴,小時候我甚至不知道怎么樣才叫作“好”,就沒有那個意識。大概初三開始才漸漸明了。到了高中,我一直狀態不好,尤其高三,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原因吧,我就不贅述了,我也不好意思再提了。高三,就差一年的學習就可以拿到十三級(下)的證書和結業證,我卻覺得真的難受到煩到不行了,晚去,不去,到最后說不學就不學了。說實話,我做決定時也挺艱難的,十幾年,說放棄就放棄了。我跟母親說的時候,我能看出來她是不樂意的,倒也沒多說什么。唉,我不爭氣啊。
這兩年才發現自己的“后知后覺”。小時候我總會埋怨母親的嚴厲苛刻。求知學藝的路上,她沒陪著我嗎?偶然提到的小東西,她不是也認真記下買給我嗎?我決定開始或者放棄,她縱然不高興不樂意難道沒支持我嗎?我到底還要怎樣呢?有多少母愛就被我那么隨性地恣意地就給糟蹋了。
是啊,我的的確確不爭氣,必做的事情不努力,熱愛的事情說放棄就放棄。好在雖說我“后知后覺”但最終還是“覺”了,學習上掌握了一些要領,曾經一度放棄的舞蹈后來也以別的形式繼續學習,不然我真的得后悔死。
接下來經過的便是六里橋南里,我差點就沒認出來。道路開闊整潔,人流不在雜亂,小商小販杳無蹤跡。路旁矗立著兩三座大型建筑,不算很高大卻十分莊嚴,看起來像政府機構的樣子。
眼前的一切和記憶中的模樣有很大出入,曾是星標置頂又住在此處的他,卻又在腦海中顯露。很想告訴他我的感受,但又像以往想起上次對話的無疾而終.......也罷,看著別扭的話,不如刪了聊天記錄再說話吧。也別多寫,簡單幾句話就得了。
完成之后,我關了網。稍作休息,大巴車轉眼就到了西紅門。此時坐在旁邊的室友睡得左搖右晃,我伸出手臂,攬在她的肩上,她靠著我,平靜下來。到了康莊“養老院”,我輕輕叫醒她,她含糊吭唧著說:“謝謝老婆。”
這是一場旅途,我不能一直等著,我得加油努力,路還長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