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的成果展示
大多數的作業通常都在教師的桌上、郵箱,或在學生的筆記本上。相比之下,PBL黃金法則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成果并與課堂外的觀眾分享的機會。這樣做有幾個積極的作用。首先,公認的項目獲得的成果比只有書面作業和分數更真實和重要。其次,還可以鼓勵學生們為展示成果而盡最大努力——沒有人愿意在公眾面前顯得準備不足或展示拙劣的作品。成果的公開展示對學生和教師都有好處。
公開的成果展示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職場中,對工作滿意度和動機的研究表明,員工在從事有意義的工作(即真實的工作)、需要多種技能、從始至終都有一定掌控力的工作時,會變得更加投入和盡心盡力。這聽起來幾乎像是項目化學習的定義!但現在,讓我們聚焦到第一個發現上,就是工作中產生的動機。公開的成果展示鼓勵學生意識到的學習的價值,并受到其他人(不僅僅是教師)的關注。在項目的過程中,當學生的成果獲得同學、教師和校外專家或體驗者的評價的時候學生就會獲得這種體驗。項目結束后,學生還可以在展覽、社區平臺或網上公開展示和介紹他們的成果。這個過程繼續激勵學生為自己的成果和成就感到自豪。
正如我們在第1章“為什么選擇PBL?”中提到的公開的成果展示對學校詮釋教育理念和提升知名度也有著重要的貢獻。通過向其他學生、家長和社會展示學生“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學生成果的公開展示為學校和教學計劃提供了支持。學生作品的公開展示不僅解釋了PBL的意義,還會產生良性循環,促進了PBL這種教學方式進一步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