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jpg
①一個可見的趨勢是,國產品牌“蘇醒”。“中國風”、品牌年輕化、身段靈活,逐步縮小與外資品牌的差距。有意思的是,2018年4月,化妝品類零售額累計同比增速達到15.9%,領跑其他消費品類。
②2018年11月底,一場彰顯“中國美”和“東方智慧”的國際化妝品大會在上海“東方美谷”落幕。國內化妝品市場迎來了新的競爭格局,消費者愿意在“更高性價比”的產品上進行更多投入,價格更低、品質不輸國際大牌、極具“中國特色”的本土化妝品獲得了新的生命力。
③除了中醫藥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應用到產品上成為區別于外資品牌的殺手锏。2017年10月,百雀羚攜手故宮珠寶首席文化設計顧問鐘華,推出了百雀羚燕來百寶奩等一系列產品,該產品35秒后即售罄。
④成熟品牌有它的跨界和內容化,小品牌也有它的“粉絲經濟+社交經濟”。完美日記推出“珍珠糖色”口紅,“珍珠糖”正是朱正廷粉絲名稱,還推出解鎖應援任務,讓完美日記新品小黑鉆唇膏60秒內賣出2萬多支,小黑鉆禮盒3秒被搶空。
⑤那些打破線上線下渠道攻城略地的品牌,正以黑馬之勢沖擊著傳統化妝品市場的格局。從社交平臺中尋找靈感,適應另一套區別于一二線市場的打法和語言體系,是中國化妝品突破的方向。
⑥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國文化的全球性普及以及中國互聯網產業在產品創新、模式創新上的全球性輸出,加上政府力量的推動,中國化妝品牌出海有了系統性的助力。
⑦作為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彩妝品牌,支撐著瑪麗黛佳不斷突破自己的動力,正是其創始人崔曉紅所說的“需要打破自己大腦里面的框架”。以“東方美谷”為代表的產業集群正是政府對國產化妝品經濟助推的重要縮影。
——摘自《商界》·18年12期·P83-86《國產顏值經濟學》
解讀:化妝品作為快消品的一種,其市場帶來的利潤額一直是非常可觀的。看臉的時代,就連十幾歲的小姑娘都對時尚大牌侃侃而談,化妝包似乎成為必備品。過去很長時間里,化妝品市場一直被歐美、日韓品牌牢牢占據,近年來,隨著年輕人對傳統文化和新式社交的追捧,國產品牌開始憑借獨特的文創結合及高性價比迅速縮小與外資品牌的差距。如百雀羚與故宮文化的跨界合作,打造珠寶式“中國風”彩妝;完美日記簽約年輕偶像朱正廷,推出寵粉專屬“珍珠糖色”口紅,解鎖應援任務;歐萊雅優先占領三四線市場,重金打造品牌形象,最終敲響上市鐘聲,成為A股市場第一只純美妝股。當線上線下的壁壘被徹底打破,全渠道推送產品的巨大市場沖擊下,“好看、好用、好玩”抓住了年輕消費者的心,讓更多本土小品牌得以生存,而當本土企業不斷發展、擴大,進而逐步達到與進口品牌一樣甚至超越的規模時,走出國門成為必然。“中國風”吹向海外,尤以第一個走出國門的彩妝品牌“瑪麗黛佳”為首,國產化妝品產業正呈井噴式發展,隨著中國文化的全球化普及和中國互聯網產業在產品、模式創新上的全球性輸出,再加上政府政策強有力的推動,中國化妝品品牌出海有了更好的生存空間和市場前景。
更多閱讀,盡在葛朗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