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詞條說:年味是指年俗的味道,約定俗成。
之所以在百度詞條上找答案,是因為在某個不經意的時間節點,我們已經失去了對年味兒的感知。
年味兒,好像是記憶里的味道?
工作間隙,目光瞥見手邊的日歷已經翻開了1月第三周的篇章,在1月的尾巴,除夕倆字也已經被紅色標注出來了。那個中國意義上的新年,悄然而至,可日子卻和普通的平常沒什么不一樣。
耳邊刺耳的聲音總是連綿不絕:年度KPI的完成率,年終獎的百分比,年終匯報的PPT,還有年終福利的額度比例…
打工人年前關懷的總是一年到頭還沒完結的DDL,和手里能拿到的為數不多的鈔票,你管這個,叫年味兒嗎?
記憶的洪流沖洗:那明艷的中國紅,那霹靂吧啦的煙火氣,那魚肉滿目的餐桌,那裝不完的瓜子糖果,那充滿了儀式感的新衣新鞋,那圍坐等待新年的鐘聲的除夕夜,長輩的問詢,鄰里的祝福,一整個不著家的年初幾天…
那么,消失在記憶里的一時間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了。
只聽見新聞里春運又開啟了,地鐵運行時間配合調整了,防疫政策升級了,哦,是團聚的信號;
只看見窗臺咸貨掛起來了,附近炒貨商販忙碌起來了,超市里人滿為患了,哎,是團聚的信號;
只知道家里電話多了些,相親局也多了些,嗯,有點兒過年的意思了。
隨著年味兒一起淡去的是曾經無憂無慮的童年,是曾經親密無間的感情,是一份長大的期盼,和未知的向往。
現在的我們,早已背著行囊,離開了家鄉。
年復一年,是越來越被動的生長,不得不為未來打算,以年度為計劃節點,日子走得可快了。
此刻,腦袋里等號的左邊是過年,而右邊是放假。怎么,年味兒和懷念差不多了?
年前倒數第二個工作日,小伙伴一起吃了火鍋,席間聊天的時候大家還是在吐槽奇葩的公司政策,奇扣的領導老板,以及不堪的辦公室政治...
談話的尾聲,是一聲長嘆:也不過是和國慶節差不多的一個假期,還沒開始就感覺快結束了。
年前的最后一個工作日,辦公室人已經走得七七八八了,留在工位上的也都是在耗時間。
記憶拉遠,開始想象,長大后的這些個春節,是什么場景?
少有家人閑坐,燈火可親;少有少時良友,陪伴跨年;煙花和紅酒更像是節日里特別的儀式感,有良人,僅在思念里為伴。
所以,我想:
年味兒是煙火里的期盼,是歲月里的回想,是再羞于言表的情感,是時刻深藏心底的惦念,是久違的快樂,是對無憂無慮的紀念吧。
新年快樂,親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