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知道這本書是在彭小六的書上,《吉田醫生哈佛求學記》的作者吉田穗波,大女兒一歲時在一家婦幼綜合診所任婦產科醫生,工作十分忙碌,工作、家庭、孩子間疲于應付的時候萌生了“要想改變現狀,只能積極提升自己”的想法。
她決定考哈佛的時候,大女兒兩歲,二女兒只有兩個月。在備考期間懷上了第三胎,留學期間懷上了第四胎,寫這本書的時候,她在撫養著兩歲到八歲的四個孩子的同時,馬上要生育第五個孩子。拿到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學位之后,她又在日本名古屋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并如愿成為日本國立保健醫療科學院生涯健康研究部的主任研究官,致力于研究母子照護議題。如今,她已然是5個孩子的母親。
一開始看這本書是抱著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奇女子可以做到這么厲害。撫養那么多孩子的同時還可以考上世界頂尖級學府的研究生。看完本書,真是讓我渾身充滿勁兒,但本書絕不是雞湯文,作者以一種很自然的語言描述了她的整個求學過程,但是看完后,整個人被吉田醫生的毅力所震撼,萌發出她能做到,我也一定能做到的想法。
1.全部同時進行,反而什么都能做到
也許在做一件事兒之前我們都習慣性的要先制定計劃,先做哪件事,后做哪件事。但是吉田醫生卻認為如果有多件想做的事情的話,全部同時進行反而才都能做到。對于這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在生活中我就經常有這樣的感受。
前段時間我有特別嚴重的知識焦慮,我想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卻想到自己的書看的太少,還是先看了書再去寫吧。想提高英語口語,想記單詞,但同時呢我又想健身減肥和看書。剛開始把自己想做的事情清單列出來后,我就猶豫了,這么多事我到底該先做哪個呢?我一天那么忙,我哪有時間健身啊,我哪有時間看書呢?結果是我最后什么也沒有做好,然后繼續陷入焦慮中。
其實,歸根結底,這個事情做完后再做那個事情,按順序逐個做的話,即使過了再久,還是難以實現。其實想想,我想做的事情完全是可以同時進行的只要想做就會有時間,不管怎樣先邁出第一步,不要想太多,先做再說。先跑起來,再慢慢修正軌道,最終到達目的地。 就如吉田醫生書里說到的,there is not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enough to begin something.Anyway ,let's begin it !(不要等某事的信息足夠了才開始做,不管怎樣先開始!)最難的是第一步,開始著手后再加把勁就行了。只要能邁出第一步,之后就會加速,并越來越輕松。
2.提高時間的密度
其實吉田醫生最開始也面臨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擠得滿滿的,哪里也找不到用于學習的時間。
那時的她準備留學的時間就只有半年,也許大多數人就會想到沒時間,就放棄了。但是吉田醫生卻沒有停下腳步,想盡辦法獲得時間,創造時間。因為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個小時,所以她決定將時間最大價值化,提高時間密度。決定留學后她也將之前的時間表改變了,每天晚上九點和孩子一起睡,每天早上凌晨三點起床,那么三點到六點這段時間就是不被打擾的時間,她就可以安心高效率的學習三個小時。在上班路上,午休時間,總之一切可以擠出的時間她都完美的利用起來了。充分利用零碎的時間做應該做的事情,將整塊時間用于想做的事情。所以,吉田醫生好的時間管理也是她成功的關鍵。
3.相信自己
吉田醫生最開始準備留學的時候,就只有半年時間去準備。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而且還是兩個小于三歲孩子的媽媽,備考期間還懷著第三胎,可想而知,她每天有多忙,也許大家都會產生疑惑,這么短的時間做準備,你可以嗎?
但是吉田醫生,她本人就沒有“可能會做到”或者“也許做不到”的概念,只是想著要去做。
當時的她,一心就想著,既然自己決定了,就只有去做,并朝著目標努力。沒有時間去猶豫“真的能做到嗎”?之類的,總之,先嘗試著做。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不管遇到多少困難,她都有自己能行的自信。能或者不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論面對什么事情,都覺得自己能行的話,就會產生干勁,就更加接近目標。即使失敗了,只會增加失敗的經驗,不會損失什么。
有時候并不是我們不行,而是我們對自己不夠自信。既然決定去做了,就應該相信自己,不應受外界阻礙,只要決定要做,頭腦就會下意識地尋找出路,客服困難,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4.學會借助他人力量
一開始吉田醫生因為工作,備考,育兒有時候也會應付不過來,對于同時進行多個事項,最后還能成功的她來說,幫助最大的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
決定留學之前,她每天過著早上六點開始的每一天,雖然繁忙,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總能想方設法完成工作,家務和育兒。可是后來決定留學了,她每天需要有備考時間,而且一旦孩子生病了,單憑她一己之力完全照顧不過來。
所以這個時候,她選擇的是請家政人員幫忙。這樣她就可以將很多育兒的精力和時間放在備考上。
5.只要加速,難關也能闖過
從這本書里可以看出吉田醫生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并且還是婦科醫生,在決定備考哈佛時,只有半年時間,這個難度可想而知。但是吉田醫生,從一開始就沒有停下來,她一旦決定了就勇往直前,追求卓越,挑戰極限,絕不放棄,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但是去了波士頓,她才發現更多的困難等著她,因為她和丈夫在美國期間都是沒有收入的,而波士頓的孩子的保育費每個月50萬日元,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她的經濟壓力是很大的。而且在哈佛讀研,課程任務的繁重大家也都能想像,最后在臨近畢業前,還因為教務把分統計錯了,導致她收到緊急郵件寫的畢業不了。在留學過程中,她遇到的困難重重,但是最終都是通過她的不停歇,一直加速前行,突破一切難關,兩年后順利從哈佛畢業回國。
特別喜歡她的這段話:
自行車不斷前行才不會倒下。因為繁忙,因為沒時間,才能不斷前行。有期限才會加速。
我相信,吉田醫生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