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山中,在蕭肅的初冬里,無意觸發了某個并不隱秘但卻最為脆弱的痛點。近時看到了很多關于弘一法師的文章,于是下載了樸樹的《送別》,不為別的,只為那些逝去的記憶,人和事。
昨天在校友和朋友圈中看到了樸樹和排演《送別》時泣不成聲,引發了諸多討論,本不想過多的參與和討論,畢竟已經過了那個爭論的年齡,過了那個“笑傲江湖”的年代。令狐沖的笑聲已經不再回蕩在夢里。可今早所有的情感還是在不經意間井噴了。正如朋友圈的標題:誰不是一邊不想活了,一邊不這努力的活著,這便是樸樹,一個真實的樸樹。
生活從來就是一場有意無意的告別,不管你愿意與否。生離死別,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你熟悉的事物不斷的遠去,你內心會有某種潛在的無法回避的哀傷,隱隱約約,深藏于心。
樸樹自己承認,某些時候是有點矯情的,但人們還是原諒了樸樹,他真實,他自在,雖然時時都在痛苦的掙扎著,但我們愿意相信,樸樹會更好更真實的活著。有了送別才能更好的珍惜當下的一切,包括回憶。羅曼*羅蘭說過一句我于今無法忘懷的經典語句: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可以有笑聲,生活更可以有淚水,生活的真相除了一場場的告別之外就是一邊努力的活著,并且你還要盡可能的優雅點,從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