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今天我不是來科普波爾多1855年列級酒莊分級系統(La classification officielle des vins de Bordeaux de 1855 )的。今天我要說的是消失在這份名單內的兩家酒莊:Chateau Dubignon 和 Chateau Poujet-Lassale。歡迎各位看官瀏覽完文章后,充分開腦洞,想想除了客觀原因造成他們消失在歷史長河里,還有什么其他“人為原因”?要是能編輯成一部小說那還真是不錯呢~
Chateau ?Dubignon
有多少人知道當時被評為三級的的小酒莊 Chateau ?Dubignon(杜碧釀酒莊)?這個酒莊的蹤影早就消失了。《1855波爾多葡萄酒分級史》的作者小德維?馬卡姆(Dewey Markham, Jr.)這樣說:“其實,這個酒莊至今還存在,只不過它已被隱藏在某個波爾多酒商的保險柜里面了。”?這樣的說法無疑更加增添了這座城堡的神秘色彩。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
杜碧釀酒莊是當時1855分級系統里入選的面積最小的酒莊。由于根瘤蚜的肆虐,使酒莊大幅度減產而導致經營困難。在19世紀70年代被酒莊莊主 Philippe Dubignon 賣給了Fourcade 先生。用以擴充他在瑪歌產區的三級酒莊Chateau St. Exupéry (后更名為:Chateau Malescot St. Exupéry 馬利哥酒莊)。不過這還沒完,1901年,隨著Chateau St. Exupéry 酒莊的所有者變更,原來的杜碧釀酒莊又獨立出來了,獲得了重生并變更名字為:ChateauDubignon-Talbot 。
好景不長,1960年ChateauDubignon-Talbot被Paul Zuger 、Pierre Ginestet 和Jean Cordier 組成的財團收購。小小的一個葡萄園被Paul Zuger 和Pierre Ginestet瓜分。而Jean Cordier聲稱擁有了酒莊名,而其他歸為了ChateauTalbot(大寶莊園),這是為了避免引起其他土地歸屬權的爭議。然后,就真的沒有然后了。杜碧釀酒莊就這樣消失了...
Chateau Poujet-Lassale
關于這個酒莊的資料就少之又少了。先做個簡單的介紹吧。寶捷-拉塞爾酒莊是1855年分級里的第四級酒莊。位于左岸 Cantenac村,在入選1855年分級系統之初據統計面積約為16公頃。
在入選名單之前,酒莊的所有者是一名叫Fran?ois Antoine (弗郎索瓦·安圖瓦)的寡婦。Lassale (拉薩勒)先生從弗朗索瓦女士手中購買了酒莊。也有一種說法是1855年以前Chateau Poujet-Lassale 酒莊的土地(葡萄園)原來是由拉薩勒先生租給 Izan(伊贊)先生的,酒莊被收錄進1855年分級系統后于1863年被收回。1874年并入Chateau Pouget (寶捷酒莊) 。
有的酒莊消失了,有的合并了,但同時,因為財產繼承問題而導致的莊園分裂(如Leoville、Pichon及Baitailley),所以也有一些新酒莊誕生了,以至于原來的58個列級酒莊今天變成了61個。
我認為波爾多的列級酒莊分級系統,是非常合理的。在波爾多更偏重于根據最終成品的質量將其評為 Cru Classé 或者 Cru Bourgeois :因為在這里更加考驗釀酒師們的技術。這讓我想起很多葡萄酒大師對“Terroir”(風土條件)的理解公式:“Terroir = 土地+氣候+人”。
天、地、人三個要素融合。葡萄種植原本就是靠天吃飯,天氣的好壞造就了年份的差異,這一點人是沒有辦法改變的。而地,是祖上傳下來的,好地有好的風土,才能出好的酒。唯有人這一點,變數最大,能夠一脈相承延續下來,經久不衰的這份熱忱,才是發展和傳承這些“城堡”的靈魂。
作者 任未未
本文全部圖片均來自網絡
信息來源參考Wikipedia.com\abcduvin.com\
朱利安《關于1855年波爾多列級酒莊的故事》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
非得酒公子允許不得轉載
吃是為了肉體,喝是為了靈魂
關注“酒公子”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