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裕昌《魏侯萬世家譜》統(tǒng)譜討論綜合(2)
(2024年10月15日)
魏氏-魏姓-魏世家,討論綜合如下。
一、魏彥華(2024.10.13):“司馬遷《史記》:先有姓,后有氏,是不錯的。漢以后,姓氏不分了。”
二、魏偉高(2024.10.15):“其一,司馬遷《史記》:姓與氏混稱,姓就是氏,氏就是姓。為此,我們不再區(qū)分姓與氏,姓等同于氏,氏等同于姓。其二,如果我們不再稱氏或姓,而稱世家,能像魏武子犨、魏文侯斯等那樣,威加海內(nèi)有多少?更多是‘其后絕封,為庶人’之后平民百姓,無封爵,無封地,不再世家了。但是,祖上世家不變。”
三、魏裕昌:按《百家姓郡考》:魏氏應魏姓。認得姓始祖魏侯萬、巨鹿始祖魏太守歆,可稱魏世家。
1、司馬遷《史記》規(guī)則:“天子載本紀,諸侯載世家,大夫載列傳,不載庶人。”《史記》30世家:“魏世家第十四,孔子世家第十七。”可以《孔子世家譜》(簡稱孔譜)統(tǒng)譜200萬孔姓族人,也可以《魏侯萬世家譜》(簡稱魏譜)統(tǒng)譜655.35萬魏姓族人。
2、《魏世家笫十四》,指畢侯萬世家10年(前661-前652),魏侯萬世家427年(前651-前225),共437年。
3、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什么叫遠?芮城西侯度遺址:前243萬年,就有人類居住,而且已經(jīng)用火燒烤食物,這個稱得上遠。不過,沒有文字記載,誰是誰祖先?分不清楚。故民間稱:地盤烈祖,古老先人。民俗七月半:“中元化財信男(女)某某虔備(首行),冥錢某封奉(二行),上(三行),故地盤烈祖古老先人名下收用(中行-四行),若遇關(guān)津驗實放行(五行),天運某某(60甲子)年七月十三化(末行-六行)”。
4、孔譜追溯到燧人,這個可以稱遠。但是,很多信息不夠清楚。我們不搞這么遠,從前7774開始即可,這個有文字記載,而且信息清楚。
5、孔譜稱世家,表明其祖先是世家,即200萬孔姓族人為世家之后,僅是歷史,不是其他。但有觀點認為:“孔子沒有受封土地、人口,故不是諸侯,不是世家。”然而,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擺在那里。史馬遷是太史公,打倒史馬遷,國史就要少3200年,這個不可以。[明]李贄:“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可見,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第十七”沒有錯。
6、《魏世家第十四》:前661,畢萬建立東周魏國為首君稱畢侯萬。前651,畢侯萬改魏侯萬。畢侯萬、魏侯萬皆有周天子惠王姬閬封被滅西周姬姓魏國土地、人口,不存在爭議。
7、《漢書》(藝文志):諸子百家,著作4324部,共189家。《隋書》(經(jīng)籍志):諸子百家,實千余家。但流傳較廣,影響較大,最為著名,僅幾十家,歸納為12家,或稱12派別。儒家主張:德治仁政,重教輕罰。法家主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道家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陰陽家主張:五行生克,陰陽平衡。名家主張:歷物諸題,辯者諸事。雜家主張:采各之長,避其所短。農(nóng)家主張:君民同耕,饔yōng饗xiǎng而治。小說家主張: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縱橫家主張:合縱連橫,決勝千里。兵家主張:謀略為上,不戰(zhàn)而勝。醫(yī)家主張:醫(yī)國醫(yī)世,醫(yī)人醫(yī)病。長江黃河都灌溉了流域內(nèi)所有田地,長江黃河泛濫時都需要治理。故曰:不能長江水清偏利,黃河水濁而偏害。諸子百家各有其長,各有其短,揚其長,避其短,才是關(guān)鍵點。我們用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統(tǒng)譜,不排除諸子百家任何一家。
8、《晉世家第九》:晉獻公,姬姓,名詭諸。晉文公,姬姓,名重耳。晉獻公、晉文公沒有改姓,一姬到底。
9、《孔子世家第十七》:“魯襄公22年(前551)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xū頂,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姬棄(后稷)之后,棄之子姬契,為舜司徒,舜封商,賜子姓,改子契。子契傳37世,至子嘉,字孔父,宋國大司馬。魯隱公9年(前714)春,華督(宋太宰)殺子嘉奪妻。其子名子木金父,逃亡魯國,改孔姓,稱孔木金父,追子嘉為孔父嘉,傳5世至孔子。為此,孔子,本孔姓,名丘,字仲尼。不是子姓,孔氏。司馬遷:“字仲尼,姓孔氏。”表明子姓是姬姓分支,孔姓是子姓分支。這與姬姓分支為畢姓,畢姓分支為魏氏,有些相似。不過,秦始皇統(tǒng)一七國,姓和氏巳統(tǒng)一為姓。姓≠氏,氏≠姓。姓為男性,氏為女性。今男女皆稱姓,家譜男女皆用姓名。遵古法:男性稱名,女性稱氏。這個不知社公支93卷譜是如何凡例的?又及,姓為中國第五大發(fā)明:“同姓不娶,同姓不嫁,同宗禁止通婚。”這是古人基因科學,也是傳統(tǒng)文化。當下,同姓通婚,同宗通婚,每個姓都有,這個無法入譜。唯一辦法是女方改姓后,方可入譜。請后祝宗長講一下課,社公支93卷譜是如何處置的?謹表謝意!
10、目下稱魏氏,其實是一鐘錯誤。其一,[北宋]《百家姓郡考》擺在哪里,魏姓,巨鹿郡。其二,秦始皇統(tǒng)一七國,姓和氏已統(tǒng)一為姓。其三,畢姓為姬姓分支,司馬遷為什么“于是為畢姓”?魏姓為畢姓分支,司馬遷為什么“從其國名為魏氏”?這里,畢姓、魏氏,其中有一個是印刷錯誤?不可能兩個都對。或者畢姓應畢氏,或者魏氏應魏姓,這個無法搞清楚。按《百家姓郡考》:魏氏應魏姓。認得姓始祖魏侯萬、巨鹿始祖魏太守歆,可稱魏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