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全名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Lodovico,是他父親的名字。Buonarroti,是家族的姓氏,據說源自于貴族血源。誕生于1475年3月6日,在阿雷索附近的小村莊里。洗禮時取名米開朗基羅,傳說基督教中的大天使名字就叫Michel。意大利常見的名字。 因長他16個月的長史還在哺乳,就將出生不久的他交給石匠的奶媽撫養。

年表
1482年 波提切利創作《維納斯誕生》與《春》
1483年 拉斐爾誕生于烏爾比諾
1487年 在佛羅倫薩進入吉朗達歐(Domenico Ghirlandaio)工作室學習繪畫、雕塑
1489年 進入美弟奇家族在圣馬可修道院的人文學園,大量接觸古代希臘羅馬雕刻的精品收藏
1491年 創作《階梯圣母》
1492年 創作《戰斗》,美第奇家族的勞倫左逝世,他的人文美學影響米氏一生的創作
1494年 離開佛羅倫薩,前往威尼斯及波隆納。美弟奇家族被放逐,由多米尼加修會的苦修士沙弗納羅拉統治四年,反對古希臘的異教文化
1495年 回到佛羅倫薩,雕刻《施洗約翰》及《沉睡愛神》
1496年 前往羅馬,雕刻《酒神》
1497年 八月簽約制作第一件《哀悼基督》
1500年 《哀悼基督》完成,置放于圣彼得教堂
1501年 回佛羅倫薩,接受委托為市政廣場雕刻《大衛》像
1503年 簽約為佛羅倫薩大教堂制作十二門徙像。朱利葉斯二世繼任教皇
1504年 《大衛》完成,成為佛羅倫薩地標。與達芬奇共同接受委托,制作《卡西納戰役》圖。
1505年 接受朱利葉斯二世委托,開始巨大的皇陵計劃。
1506年 與教皇沖突,潛回佛羅倫薩。布拉曼特設計圣彼得大教堂。教皇朱利葉斯二世征服波隆納,米氏奉命前往謁見教皇致歉。
1508年 回到羅馬,開始西斯廷禮拜堂《創世紀》壁畫工作。拉斐爾同一時間也為教皇在梵蒂岡制作壁畫
1509年 教皇發起坎布雷同盟征服威尼斯
1512年 十月完成西斯廷禮拜堂《創世紀》壁畫。美第奇家族重掌政權。
1513年 朱得葉斯二世去世,陵墓計劃完成《摩西》像、兩件《奴隸》像。出身美第奇家族的李歐十世任教皇。
1514年 簽約制作《背十字架的基督》《復活的基督》像。布拉曼特逝世、拉斐爾繼任圣彼得教堂建筑總監。
1516 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繼任西班牙國王。回佛羅倫薩,開始美第奇家族禮拜堂設計
1517 德國地區開始宗教改革運動
1519 達芬奇逝世于法國安布瓦茲。開始制作《囚》
1520 美第奇家族陵墓計劃開始。拉斐爾完成《耶穌變容》,不久逝世,年僅三十七歲
1523 美第奇家族的克里蒙七世任教皇
1524 開始設計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圖書館
1525 西班牙查理五世打敗教皇聯軍,教皇被囚禁
1526 教皇同盟形成,共同對抗查理五世的西班牙軍隊
1527 美弟奇家族從佛羅倫薩逃亡,米氏中止教堂工程,羅馬被劫,許多藝術家逃亡
1529 米氏當任佛羅倫薩城防職務,9月出走,逃到威尼斯。教皇與查理五世締結和約
1530 查理五世攻陷佛羅倫薩,教皇克里蒙七世在波隆納為查理五世加冕
1531 美弟奇家族重新執政
1532 米氏簽訂朱利葉斯二世皇陵計劃新合約
1534 完成《勝利》像,米氏赴羅馬,克里蒙七世逝世,保羅三世繼任教皇
1536 創作《最后的審判》壁畫,瑞士卡爾文教派興起宗教改革運動
1540 完成《布魯特斯(Brutus)》像
1541 完成《最后在審判》
1546 米氏接任圣彼得教堂總建筑師職務,開始設計大圓頂
1547 米蘭《哀悼基督》開始工作。最知己的朋友維朵利亞·科羅娜逝世
1550 佛羅倫薩《哀悼基督》開始工作
1564 二月十八日逝世于羅馬。
米開朗基羅一生就是宗教的變革的故事,他的創作除了大衛很多都是與宗教相關。 很重的是他能在14歲時能進入當時最精英的學院里學習,和一代精英一起成長,這些都是后來的教皇等政治精英呀,還有同一時代非常優秀的畫家、雕刻家,這些人把思想、性靈的追求和手藝工匠技術相結合。 他是怎么能進入這樣的環境的? 這個環境太重要了。如書上所說,生命的視野不打開,就沒有藝術可言。 精英學院,讓米開朗基羅研究人文精神。精英學院培養了一代開創文化的人物。
米氏之前,文藝復興的雕塑家多半以鑄銅為主,以泥土塑模,翻鑄成青銅。米氏一生以石雕為主。石頭上的斧鑿,就像人身上的傷疤,是跌倒受傷后痊愈的記錄。
大衛的評審人員有二十九人,幾乎包括了當時意大利最精英的一批人文學者,畫家、雕刻家。有拉斐爾的老師佩魯奇諾、波提切利、利比,還有達芬奇。 在對付執政官的的意見“好像鼻子大了一點”時,米氏狡猾地抓了一把石灰,爬上高梯,假裝用刀修改了一下,撒了一點石灰屑,然后向下面的執政官說“這樣好一點了嗎?” 哈哈,這段描寫不知道是真還是假,但可以看出執政官,從政治上對文藝的看中,正如美高奇家族的勞倫墓,通過米氏的設計使貴族一貫只懂得夸耀權力財富,轉換成對“生”與“死”的沉重思考。藝術的美特別是那個為權利與宗教服務的年代,更是需要得到政治的支持才行呀。
濕壁畫,是意大利的繪畫傳統,是以“水”調和色粉在未干的劈面上作畫,讓顏色被灰泥吸收進去。
好的雕塑,要從山上滾下,該壞的部分都壞了,才是好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