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村莊集資修建祠堂。祠堂作為一個村莊和宗族的重要文化場所,在緬懷祖宗功德、傳承傳統文化、弘揚文明新風、激勵后嗣進取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了體現文化品位,每座祠堂都會也應該鐫刻、懸掛對聯。然而,大多數祠堂在建設過程中面臨的緊迫問題是,即使動用了整個宗族的力量,甚至搜遍網絡,借助人工智能,也寫不出讓大家滿意的量身定制的對聯。
竣工在即,讓人發愁,該怎么辦呢?
別著急,下面是一個例子,或許能夠從中得到啟發。
二
這是位于深圳市南山區信國公文氏宗祠。該宗祠始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筑為清嘉慶十二年(1807年)重修,1995年再次重修。信國公為文天祥的謚號,該祠為紀念文天祥,由其弟文璧后裔所建,1984年9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何為這座具有悠久、豐厚歷史文化內涵的文氏祠堂量身定制對聯呢?
請看我精心撰寫的聯作: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難弟難兄,各行所志;
有孔曰仁,有孟曰義。希賢希圣,自問無慚。
簡單跟大家解釋一下: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出自文天祥《沁園春·其一·題潮陽張許二公廟》)。
難弟難兄,各行所志:出自文天祥《批付男升子》:“吾以備位將相,義不得不殉國;汝生父與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下聯四句出自文天祥《衣帶贊》:“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這副對聯構思與一般的文天祥紀念建筑對聯有不同。因為它是文璧后人修建的,所以在重點歌頌文天祥的同時,也兼顧寫他的弟弟文璧。
在南宋滅亡的背景下,文璧為解救惠州百姓免遭殺戮,獻城歸附并仕元。對此,文天祥是理解的。上聯即以此立意。
這副對聯,在“筆墨頌古城 楹聯歌南山”活動征稿中獲三等獎,并入展“書韻聯情”——頌古城·歌南山楹聯書法刻字展。
此聯由當地書家黎方強老師創作書法,深圳聯家趙秀敏老師作了精彩賞析:
上聯開頭出自文天祥《沁園春·題潮陽張許二公廟》“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浩然正氣,洋溢其間。難弟難兄的典故,用元方兄弟二人才德相當,難分高下,各自完成自己的志向。下聯開頭兩句化自文天祥就義時留下的衣帶詔,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舍生取義,希賢、希圣是中國知識分子的理想追求,做到仁至義盡,為國盡忠而死,一個文人問心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