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稱謂,一旦失去了與之對應的人之后,即使僅僅提起,也會淚流滿面。
外婆生于1925年,在河北農村,父親是個亦正亦邪的人。由于父親跟當時的各方勢力關系都好,一直是村里的村長,所以在12歲之前雖然社會動蕩,外婆卻很安穩。
來之不易的安穩,卻沒有繼續維持下去。
在12歲那年,在村頭玩耍的外婆,突然發現遠處來了一隊穿黃衣服的當兵的,趕緊飛奔回去告訴父母。
當時的外婆,已經習慣了社會動蕩,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次的黃衣服兵與以前的兵有什么區別。
很快,黃衣服兵就找到了村長(外婆的父親),要召集全村人——開會。
外婆的父親很是配合的同意了,并且很快便召集全村人集合。
外婆發現,這些黃衣服兵,不一樣,說話嘰里咕嚕的聽不懂,有一個專門的人負責翻譯。翻譯的人說他是翻譯官,黃衣服兵是“黃軍”,“黃軍”來了是為了要建什么——大東亞共榮圈。
外婆是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她覺得那些應該是大人的事。外婆是小孩子。小孩子們很快也發現,這些“黃軍”會給小孩子糖吃,很好吃,還會用手比劃著一個跟孩子差不多的高度。后來外婆才知道,那些“黃軍”的意思大概是自己家里的孩子有那么高了。
到這個時候外婆還是沒有意識到這次當兵的有什么不同。
在前期,侵略者應該是還有一些人性存在的。
過了一段時間外婆才發現,這些“黃軍”會抓人,搶東西。
一開始搶東西也是笨拙的。當時村里的大門都有大一些的門洞,門扇向里開,門扇打開后面也有空間,只要藏在里面,“黃軍”就只往前走,根本發現不了。還有廁所里,根本就不會去搜,于是外婆看到他們總是有辦法跑掉。
但是后來好多人做了漢奸,把這些都告訴了“黃軍”,于是這些地方也不是安全的了。
外婆就想,漢奸是真可恨,沒有他們那些人可什么也做不了。
到了這個時期,侵略者的獸性就散發了出來。
外婆和小伙伴有次出門走親戚,遠遠的就看到“黃軍”來了,于是趕緊往家跑。卻不幸被發現了。幸好當時是秋天,玉米將要成熟的時候。情急之下,外婆幾人跑進了玉米地,好在那些“黃軍”沒有追進去,卻開始朝里放槍。外婆她們嚇得不敢抬頭了,怕被打死,而是手腳并用往遠處爬。她們沒有人敢停下,就一直飛快的往家爬。到了村口,沒有槍聲了才敢出來,出來一看外衣磨沒了,里面的衣服也都破了,身上都是傷,卻不敢哭,趕緊飛奔回家。
外婆嚇壞了,也不太敢出門走親戚了。外婆也知道了那些“黃軍”是日本人。
過了一段時間,外婆家親戚結婚,邀請去吃席,外婆害怕日本人沒有去。也幸好沒去。到了晚上就有好多人找到了外婆家,求外婆的父親幫著去贖人。
原來大家去吃席,新人正拜堂呢,日本人去了,當時就把院子圍了,等新人拜完堂就都帶走了。日本人沒見過中國拜堂的,壓著這些人走一段就要新人拜一次堂給他們看。走到半路新人就累的受不了了,把外面的紅衣服偷偷脫了都扔了。新娘發髻也偷偷散了下來梳成別的樣式,日本人找不到新人了才罷休。幸好那時候,有很多的廁所是在院子外面路邊的。在日本人看不見的時候,就有人跑路邊廁所里藏著,等日本人走遠了,就跑回家報信了。
沒有辦法,第二天外婆的父親帶著大家湊的糧食和錢就去了日本人的據點。到了據點外婆的父親就被帶到一間屋子里。他看了看墻上貼了好多宣傳語 ,外婆的父親是認字的,可以看明白。然后有一個日本人進來,問他,認識字嗎 ,他說不認識。然后就問他一些日本人宣傳的東西,他就將看到的說了一遍。日本人很滿意,這才問他干什么來了。他將要贖人的請求說了,也把帶的東西給了日本人。日本人同意了今天放人,但是同時也提了一個要求,要求外婆的父親給找一些“花姑娘”帶來。外婆的父親很大方的表示可以,自己家就有姑娘,回去就給送來。日本人也很高興,當時就放了他和其他人回去。
晚上到家,外婆的父親把這些過程簡單的說了一遍,并把家里的事交代好,收拾了點東西就跑了。
外婆提心吊膽了好長時間,好在日本人也沒有找到外婆的父親。
后來日本人又來村里掃蕩,到了外婆家里,進去就發現她家的馬與眾不同,立刻就給牽出來給長官看,長官隨意的說了幾個口令,馬立即就執行了,于是他們確定了這是軍馬。日本人重視起來,徹底的搜查外婆家,當時外婆和兄弟被藏在喂馬的草料里面,草料很碎,堆滿了半個馬棚,沒辦法搜查,日本人就拿刺刀向里刺。很幸運的是刺刀貼著外婆過去了,沒有碰到外婆,不幸的是,日本人沒有找到別人,卻抓到了外婆的母親。一番審問,外婆的母親咬死說是丈夫買回來的,其他不知道。最后日本人抽了外婆的母親兩皮鞭,把馬也帶走了。
等日本人走了,外婆就出來找母親,發現母親已經奄奄一息了。日本人的軍鞭太厲害,自此之后外婆的母親一直病弱,過了幾年就走了。
外婆是知道那匹軍馬的由來的。外婆的父親走前,有一些中國軍人從村子里經過,有一匹戰馬病了,那些軍人就跟外婆的父親商量,要放村里養一養,等好了再回來牽走。外婆的父親當時就同意了,并把自己家的馬換給了那些軍人。戰馬就一直藏在家里養著。沒想到這次日本人來的快,沒來的及藏。
日子還要過下去,外婆一邊照顧母親,一邊照看弟妹,一邊等待父親歸來。
又一年,早晨起早下地的村民發現,遠離村子的路邊地里趴了很多兵,是我們的兵,不知道在干什么,過去一問,有個軍官就起來說,他們要在那埋伏日本人,不能動,要老鄉們趕緊回家。這些回家的老鄉,回去互相轉告,最后大家一合計,干脆拿點飯給他們送去吧,打仗總得有力氣才可以。
外婆也把家里的干糧拿出來,跟著村民一起送去了飯。飯送到了,但是軍官卻不讓吃 說是這是任務,不能吃東西,日本人也快來了,催促大家趕緊回家。
外婆跟著村民一起回了家,但是卻一直提心吊膽的。一直到天黑了,才傳來了槍聲。槍聲響了一夜,外婆也一夜沒睡。誰也不知道哪方會打贏了,日本人還會不會打到村里。
第二天早上,槍聲已經平息了,村里就派一個跑的快的大小伙去看看情況。小伙回來的很快,回來就哭,說是都死了,一地的死人,沒看見有日本人,應該是拉走了。
村民們商量了一下,還是得給埋了,得讓這些當兵的入土為安。
于是村里老少,可以使力的人都出動了。男壯丁拿著鐵掀負責挖坑埋,剩下的人負責抬尸體。
即使是在那個充斥著死亡的時代,外婆依然被震撼到了,太多的死人了。昨天趴著的兵一個也沒有剩,全死了,而且還有不少的漢奸也死在這了。
村里這幾年打仗也沒剩多少壯丁了,還有那么多漢奸,也不能就在地里扔著。最后實在沒辦法,大家一合計,挖了一個大坑把所有人都放在里面,再埋上。最后埋了一個三四米高的臺子。
我們現在的安定生活,其實都是先烈們用血肉鑄造的。所以對于日本人,無論好壞,我是跨不過這血海深仇的阻隔而去平等相待的。
最艱難的八年就這么驚險的過去了,外婆的父親也回來了,也帶回來一個好消息——日本人投降了。
外婆真是太高興了,終于不用整天提心吊膽了。
這時候外婆已經二十歲了,是個大姑娘了。外婆的父親很快便相中了鄰村的一個小伙子。雖然小伙子個子不太高,但是智商高。
外婆其實有些不太樂意,外婆一米七多的個子,倆人走一起,小伙子比外婆矮一腦門。但外婆是傳統,她是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
在那個動蕩的時期,外婆出嫁了,雖然不能辦一場像樣的婚禮,但是外婆的父親也為外婆準備齊了外婆生活需要的物件。另外還將早年間偶然買的一件古董——五子登科,給外婆陪嫁。
外婆帶著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嫁人了。
但是嫁人并沒有使外婆的生活有太大變化,無非就是換了一個地方操持家務,照顧老人。
外婆是沒有婆婆的(婆婆被日本人用刺刀,刺死了),外公兄弟四人,是長子。外公的伯伯沒有孩子,過繼了外公,于是外婆得照顧外公的伯伯。外婆又講孝道,于是外公的父親也是需要照料的。外公的叔叔也是可憐的一個人生活,于是也變成了外婆的責任。
很快外婆便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很漂亮的一個男孩。
外公是個很有能力的人,不甘于當時的生活,于是跟隨闖關外的人群,帶著外婆和孩子去了東北。外婆也將自己的嫁妝五子登科交給妹妹保管。在東北的日子是外婆最輕松的幾年,但是卻失去了親愛的兒子。孩子適應不了寒冷的生活生病了,在外婆的照顧下,一點點的失去了生命。這是外婆最遺憾的事,每次提起都是無奈的嘆息。
于是外公外婆結束了闖蕩回到家鄉。有能力的人總不會被埋沒,外公在家附近的廠子里也干得風生水起。外婆是不用操心掙錢的事情的,只是用心的操持家務。
后來外公迎著當時的情勢,開了一間小賣店。外婆也為外公又生了兩子三女。
日子紅火,溫馨;勞累,滿足。
外婆是滿意現在的生活的,也是感激自己的父親的。感激自己的父親為自己選的丈夫如此的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