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讓你說出一個西方畫家的名字,不出所料,大部分人一定會說出“梵高”這個名字。不管你是否懂得欣賞藝術,他的畫總能以某種方式打動你——火焰般的筆觸,明亮的顏色,熱烈的情感,從他的畫,我們仿佛看他的內心。
梵高的超現實夜空,很難想象這是他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時候的作品,一個躁郁癥病人,畫出了童話世界里寧靜的夜空?;鹧姘阆蛏仙L的絲柏樹,山腳下是燈火閃耀的寧靜小村莊,大大的、明亮的月亮、漩渦的星空,這一切都不是普通人眼中的星空。他所描繪的不是“真實的”世界,是他“感受到的”世界,
梵高是個神奇的存在,在他短暫的十年藝術生涯里,留下了2000多幅作品,大部分作品創作于他生命的最后幾年——在阿爾的黃屋子,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
繪畫功底不行?
梵高在死后十年名聲大噪,而在生前,幾乎沒有人認同他的畫,即使身為前衛畫家的弟弟提奧,都沒有辦法捧紅自己的哥哥文森特﹒梵高。論繪畫功底,或者說從繪畫的精準性來說,文森特的確不行。我們來看一下他的第一幅知名作品——《吃土豆的人》,就略知一二。
弟弟提奧看到這幅畫的時候,含蓄得批評了文森特粗糙的畫風和灰暗的色調文森特高彼時唯一的好朋友拉帕德更是毫不留情得批評了他,批評他人物不精準,比如切土豆的人的手不真實,鼻子奇怪。你不是以米勒為榜樣嗎?你看人家米勒畫的人物多精準,好意思說自己的偶像是米勒嗎?
他曾因為拙劣的素描造型能力,未能正式進入安特衛普美術學院;在巴黎科爾蒙工作室(這個機會還是弟弟提奧通過自己的關系幫文森特弄到的)因為他麥茬似的筆觸和粗糙的造型飽受同學們的嘲笑,因此僅僅學習三個月后就離開了,而不是計劃中的三年學習計劃。
當全世界都嘲笑他的繪畫水平的時候,他宣布:
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畫,并能夠通過我的畫感受我的內心。
當《吃土豆的人》遭到外界批評后,文森特為自己辯白:
如果一個藝術家這足夠的激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不是能力、不是技術、不是銷售,甚至也不是藝術本身。
他批判同期展覽的作品:他們即沒給我身體所需要的食物,也無法為我提供精神上的食糧,因為這些作品的創作完全不帶任何情感。
文森特的畫則打不相同,他不是用精巧的線條,而是用心,用感覺、用激情,用愛來繪畫,通過色彩和個人表現描繪出“更真實的世界”,他描繪的是自己感受到的世界,而不是觀看到的世界。
講真,畫得再逼真,沒有感情就無法打動觀者。就像唱歌,技巧再好,沒有感情也無法打動人。
是什么讓文森特的畫面有情感的傳達?
文森特的病史(躁郁癥——一種精神疾?。┛梢宰匪莸絻和瘯r代,具體表現是“非常淘氣”,坐立不安且易怒)少年文森特就表現出躁郁癥的傾向,但是父母沒有意識到,造成一次次與家人的疏離和爭吵。疏離和爭吵讓文森特越來越陷入“取悅父母”的執念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文森特越來越渴望得到家庭的認可和家庭的和解。
文森特相信:通過宗教可以促成家庭和解,借由藝術可以撫慰心靈。藝術和宗教最終成為了文森特想象世界的兩大源泉。
正是因為相信藝術可以撫慰心靈,讓27歲的文森特義無反顧得進入繪畫領域,開始了他的藝術家生涯,一個一生只賣出了一張畫的藝術家。
他相信,通過繪畫,可以喚回家庭的和解。
走上繪畫之路
文森特繪畫起步較晚,27歲才決定以繪畫為職業。然而選擇藝術家這個職業并不是偶然事件,我認為有幾點原因:
1. 文森特小時候喜歡畫畫,母親是他的啟蒙老師,他的母親曾經跟隨某個有名望的藝術家學畫;
2. 文森特第一份工作是在古庇特畫廊做藝術品交易的經紀人,有大量閱畫的經歷;
3. 超級喜愛收藏畫作;
4. 家族有藝術家和藝術品交易的人脈(妹夫莫夫是當代成功的畫家,伯伯森特是古庇特畫廊的合伙人,弟弟提奧是古庇特畫廊的經紀人);
5. 一直有繪畫的愛好,在黑鄉,繪畫是他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
“人們時常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他一定生來就知道自己擅長某事!他一定知道他的存在并非一無是處!.......怎樣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在我身上,一定藏有某種潛質,但那又會是什么呢?”
所以當他從事藝術品經紀人、教師、牧師等職業失敗的時候,弟弟提奧建議他把繪畫當作一門手藝。提奧希望繪畫可以幫助他重新融入社會,擺脫孤獨和孤僻。當文森特拿起畫筆的那一刻,他意識到藝術是他的歸宿。
是天才?還是普通人?
現在,人人都稱梵高是天才、大師;然而在他活著的時候,所有的人只是叫他“瘋子”。
梵高真的是天才嗎?
沿著梵高的成長、工作、生活軌跡,一路走下來,不難發現梵高其實不是繪畫天才。
估計文森特自己也意識到自己的天分不足,因此他一直堅持說:缺乏天賦不要緊,只要努力工作和掌握規則,就會得到成功回報。
他認為自己有三種強大的武器:
“努力”、“科學”、“精力”。
我認為這三種武器恰恰是文森特成功的“法寶”。
文森特的努力
1. 大量練習
梵高一直認為自己起步,所以從他打算當藝術家的第一天,就下定決心要勤奮練習,他相信數量可以帶來成功。他鼓勵自己:“播種越多,也就有越多的收獲希望。
他寫信給提奧說:我把六十頁的《木炭素描畫》統統學完了,從早到晚幾乎花了我兩周,我的鉛筆忙個不停。我不敢懈怠,一旦停下來,我就會迷失。
我時常在信中對提奧說:他起步晚,必須比別人更家努力。
有時候他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或者干脆不睡覺;最努力的時候一天畫二十幾張素描。他一直認為,速度和數量可以帶來成功的作品。
他說,如果20幅作品中有一副成功,那一周至少可以畫出一副好作品。在大量的失敗作品之后,一旦出現一幅成功的畫,文森特就會一遍又一遍的臨摹,有時是連續十幅。
2. 像偶像一樣生活
文森特發現一個偶像后,就會讀遍有關偶像的所有書籍,并像偶像一樣生活。比如米勒是他的偶像,因此他只吃米勒認可的黑面包;他將宋思爾和《萌芽》奉為圭臬,穿著木屐走來走去,吃著黑面包,并且”像一頭野獸一項生活“。
3. 笨辦法
文森特的繪畫經常被同行、朋友恥笑,原因是線條不準確,所以不論在畫室還是戶外,他都會用他獨特透視裝備。讀這這本書的時候,我并沒有意識到他的透視裝備有多笨重,前幾天讀《像藝術家一樣思考》的時候,里面有梵高的透視裝備的介紹。
大部分人可能沒有想到文森特在繪畫上如此努力。平心而論,我做不到文森特一天十幾幅,二十幾幅的瘋狂練習量;我也無法做到像偶像一樣生活,想象偶像眼睛里的世界;同樣不會為了精準的素描關系制作如此復雜的透視裝備。
文森特的科學
文森特的繪畫最明顯的特征有三點:對沖的明亮色調、筆觸和厚涂法、扁平化的象征手法。
這三個明顯的特征都不是文森特的原創,都有源頭可以追溯,只是文森特把這些他成為“科學”的東西發揮到極致。
1.對沖色彩的源頭
文森特常常向弟弟提奧灌輸一些基本的”科學“的色彩理論常識,這些理論來自查爾斯﹒布蘭克撰寫的《當代藝術家》和《繪畫藝術的法則》,文森特花了整整一個冬天研讀這兩本書。布蘭克的色彩理論影響了文森特的繪畫色彩。
布蘭克的色彩理論的關鍵是互補色理論:顏色的”互補性“關系。簡單說就是二次色(不懂二次色的同學請自行百度)都缺少一個主要顏色,比如橙色缺少藍色,綠色缺少紅色,紫色缺少黃色,這就是我們今天熟悉的互補色,或者對比色。
布蘭克認為控制這些互補色之間的激烈沖突,可以得到和諧的色彩。將互補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產生一種淺色的”破壞的色調“,可以用來突出其中的一種或另一種構成性色調。比如破壞的色調(比如灰綠)可以與他的互補色(紅色)放在一起,產生不是特別強烈的對比。布蘭克把這些色彩互相影響的規則稱為”同時對比的法則“。
用今天的色彩理論簡單闡述:讓互補色在色相、飽和度、明度形成近似,產生即和諧又有視覺沖擊力的畫面。毫無疑問,布蘭克的色彩理論影響了文森特的繪畫色彩。
梵高的繪畫中大量的對比色,但是又非常和諧:紅綠對比,紫黃對比、藍橙對比等等。
當然梵高不只是用互補色,他把色彩從調色板中的顏色出發,而不是從自然中的固有色出發;同時受到高更色彩理論的影響,以夸張和簡化為原則來安排色彩。
此外,文森特鮮明的色彩則是受惠于另一位偶像——德拉克洛瓦,真是德拉克羅瓦為文森特走向色彩鮮明之路指明的方向。
種種這些,最終形成了文森特獨一無二的色彩風格,使他只通過色彩就說出了象征性的語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筆觸和厚涂法
蒙提切利是文森特仰慕的顏料堆疊大師。
筆觸則源于他對版畫的喜愛。
3. 扁平的象征手法
受日本版畫、分離派及高更。?
文森特靠的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借鑒前人的經驗,最終形成了文森特獨一無二的繪畫風格風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森特的精力
跟“努力”、“科學”相比,文森特更重視“精力”。在他短短十年的藝術生涯里,留下了2000多幅作品,從數量上,任何畫家都無法跟梵高抗衡。
他可以一天不吃不喝不睡覺,不停得繪畫;大風、大雨、暴曬、夜晚,他都無所畏懼。
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期間,他甚至一天同時畫好幾副油畫,往往油畫還沒有干透,就被他打包寄走。
梵高不是天才,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了,他的三種武器使普通人望塵莫及。
所以梵高不是普通人,是天才!
文森特名聲大噪
文森特生前曾被評論家奧里耶所賞識,奧里耶認為與高更相比,文森特是更純正的藝術家。梵高的二位“朋友”高更和貝爾納表面上看起來并不肯定他,但是高更從阿爾的黃屋子離開時帶走了文森特的兩幅畫;貝爾納在阿旺橋則借用文森特的思想、名信片、甚至是繪畫向公眾兜售自己的新流派。由于奧里耶的一篇文章,使得文森特在1889年5月名聲大噪。然而,前衛藝術并未認真被大眾接受,因此,生身只售出一幅畫,價值550英鎊。
在文森特的那個年代,藝術品已經市場化,重在推廣畫家而不單個作品。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藝術家不得不依靠藝術評論家,經紀人的推薦,頻頻參加畫廊的展覽。然而這一切似乎跟文森特沒什么關系,他不在乎評論、不在乎經濟人。
文森特說:我不會追隨藝術愛好者和經紀人,讓他們來追隨我好了。
文森特離世后,弟弟提奧步其后塵,不久也離開的人世。
文森特正真大放異彩是弟媳——喬,對外界公布文森特和提奧的書信及作品后。
文森特的理想最終得以實現: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畫,并能夠通過我的畫感受我的內心。
自殺?意外的他殺?
關于文森特的死亡,一直以來的說法是:在奧威爾城堡后的麥田,用驅趕麥田烏鴉的手槍自殺身亡。《梵高傳》的附錄則從另一個角度進行的解讀:奇怪的射擊角度,手槍和文森特的畫具都不翼而飛,文森特捂著中彈的肚子尋求醫生的幫助。種種跡象表明,文森特很可能不是自殺,而是被”年輕小伙子意外射中“,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