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大家忙著發(fā)布2016年總結(jié),自己還在帶著孩子忙著家務(wù),著急的也想要記錄下這個時刻。還好看到了一個每天500字的話題,拿起手機立即行動試著碼字。
2016年我覺得過得蠻充實,看了很多書,很多電影,做了很多好吃的,參加了一些學習,一些聚會,一些社群,認識了一些朋友,可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還是沒有去做,我比較失落。
剛才在孩子睡覺時用kindle看了一會《窮爸爸富爸爸》,雖然只看了半小時,但是有很多感悟。
首先,這本書是我第二次看,可是看的感覺像是第一次看。我立即懷疑自己第一遍看時到底吸收了多少,學習了什么。為什么這次看感覺這么陌生?是不是我第一次沒有認真看?還是自己當時不適合自己學習這個知識?我對自己自己的看過書這件事開始反思。記得看過知識管理的書中說學習知識要儲存,要運用,而我對于這本書好像只停留在了閱讀的狀態(tài)。前幾天看了一本《反暴力溝通》,這本書我看完之后寫了一篇讀后感,因為我對這本書感覺已經(jīng)徹底吸收,而且在生活中開始觀察溝通的形式。讀過這本書后我開始關(guān)注自己和他人的對話。因為運用,感覺對這本書更加理解。而像《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方式讀完后沒有思考沒有運用,結(jié)果重讀一樣陌生。
其次,書里我看的內(nèi)容是講的改變思維方式。其實很多事情,不僅是金錢的觀念需要改變思維方式。就是自己也沒有注意沒有運用過。我總是把我很窮所以我要節(jié)省用錢當作主要的思想,卻沒有去思考過我要通過什么方式更有錢。我就是總是順著父母的想法,你要好好學習,有個穩(wěn)定工作,掙著工資穩(wěn)定的生活。所以養(yǎng)成了現(xiàn)在因為穩(wěn)定而掙錢少什么也不舍得買的狀態(tài)。直至前幾天我去一個高檔餐廳,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穿著華麗,從小進入高級場合,對比自己,雖然也經(jīng)常帶著孩子在外面吃飯,但是卻很少進入高檔餐廳,而且總是計算物價。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特別對不起自己的孩子,為什么我不能帶她去更好的地方呢?我掙錢為什么不舍得花呢?我現(xiàn)在的財務(wù)觀念就是因為掙得少所以不舍得花錢,這就是對金錢的恐慌。昨天給孩子在童裝店買了兩件裙子,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主動在實體店給孩子買衣服,她的很多衣服都是家人給的或者我在淘寶上買的,因為我計較價格。很多她的衣服我并不喜歡但是一想只是個孩子,也就湊合的穿了。可是這次我給她買了我喜歡的衣服,不是網(wǎng)上的價格,買了后給她穿著漂亮,我突然覺得自己掙錢就應該這樣花錢給她。自己對待金錢的態(tài)度也有所改變。
這就是今天下午我讀了半小時書的感受:
1、合適的時間讀合適的書就會有不一樣的感悟。讀書一定要讀懂并輸出。
2、轉(zhuǎn)變對金錢的觀念,我值得過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