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的部分:
1、WHAT——
(1)這個片段講的是保持行動領先的秘訣、盡早行動、提高執行力的方法。在確定任務后,通過明確下一步行動來分解復雜任務,以達到盡快行動的目的。
(2)適用邊界:待完成的事情、“復雜”的任務(不止需要一個步驟完成)
2、WHY——
(1)這么做的好處:分解任務盡快行動,提高執行力、保持行動領先、提高滿足感。
(2)不這么做的壞處:拖延行動、任務繁重、手忙腳亂沒有成就感。
3、HOW——
(1)明確需要完成的任務;
(2)對任務進行思考,列出簡單可執行的行動計劃,確定在任務之下的下一個行動;
(3)按照計劃執行下一個行動,可以是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完成;
(4)完成下一步行動后按照1-3重復進行下一步行動,直到任務完成。
A1:
在沒有看到這個片段之前,是完全不知道還有這樣子的方法,并且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會經常遇到拖延的現象。
eg 1:工作——“晨會分享制度”
領導在本月月初交給我一項任務,對原有的“晨會分享制度”進行重新制定。在接到任務之后,自己進行了大致的思考,但是沒有一個行動方案。尤其是最近日常工作比較繁忙,幾乎每天都會開展培訓、出差等,在空閑下來之余我會著手做這個事情。但由于本身碎片化的時間較少,且自己沒有明確的行動方案,每次都沒有多大的進度,現在還在進行中。
eg 2:生活——“周末都去哪兒了”
其實在生活中經常都會拖延,以本周末為例,計劃做清潔、買多肉工具、買貓咪的用品等。本來所有任務完成所需要的時間都不多,但是沒有行動方案,沒有明確每一個任務接下來的下一步行動是做什么,總覺得完成起來很快,一想到我要做清潔,心里就會有一個人跟我說,那個很快,不著急。一想到要買東西,就有一個人跟我說,要買多肉種植工具、要買貓咪的用品,等一會兒再做吧。但是如果有一個行動方案,比如一看到做清潔的任務,就會看到下一步行動是拿起掃把掃地,就會立即行動了。
A2:
eg 1:以“晨會分享制度”為例:接下來我會以這樣的方式完成這項任務:
1、明確需要完成的任務——結合講師“TTT培訓”內容,重新制定“晨會分享制度”。
2、對任務進行思考,列出簡單可執行的行動計劃,確定在任務之下的下一個行動。
(1)17:00前找到“TTT培訓”牽頭人,結合“TTT培訓”課表,溝通晨會分享每一期的主題。
(2)結合本周及近期已經了解到的個同事工作安排,進行晨會分享人員排班。
(3)結合原有的制度,初步制定出晨會分享制度的初稿,交由領導檢查。
(4)修改初稿。確定最終版本。
(好像寫下來還是不夠具體,要等第一項內容完成后對后面的計劃適時調整)
eg 2: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
(1)今天晚上需要完成的事項,并制定每項任務的下一步行動
(2)將表格打印出來,完成下一步行動之后,依次往后添加接下來的下一步行動,并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直至任務完成打√確認。
(好像理解有些偏差,希望老師指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