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小區附近的超市購置生活所需品,工作日里超市人要比周末少些,以老人們居多。
隨著這座城市嚴格的規劃和治理,近年來批發市場和早市逐步在消亡,連最節儉的老人家也不得不進入超市去買菜了。
我推著大大的購物車,對照著提前寫好的便利貼一件件挑選著水果、蔬菜和肉類等,盤算著再去買些酸奶零食啥的。
忽然旁邊有人狠狠地撞了我一下,幸好有購物車撐著才沒有摔倒。
我莫名其妙地看著好幾個剛才還顫顫巍巍的老人家,以我不可想象的矯健步伐快速向一個方向沖了過去。
好一會兒,我才從理貨員的大嗓門中明白,原來是今天特價的大白菜送來了。
因為特價商品是有限量的,而大白菜價格也算是蔬菜中最為便宜的了,加上它是以往北京人的當家菜,很多人都喜歡吃的。
聽說幾十年前北方的冬天不像現在能吃到反季節蔬菜,基本上一個冬天就靠冬儲大白菜過下來。
盡管現如今有了大棚種植,加上物流的便利,人們只要舍得花錢,一年四季恨不得都能吃上各種豐富的蔬菜,但是老百姓對大白菜依然是情有獨鐘的。
只是如今再也看不到大量儲存大白菜的場景了。
記得九十年代初,我從濕潤和暖的南方剛剛來到北方讀書,還沒有賞夠秋天的美景,就被入冬的寒風給吹傻了。
等我穿上臃腫的冬衣剛剛要開始習慣這干燥寒冷的氣候時,我又被滿大街的大白菜給驚呆了。
那時候的北京,高樓大廈幾乎都是辦公用的,居民樓是低層的居多。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地窖,用來冬天儲存大白菜。
冬儲大白菜是北方的一個特色,甚至于在許多樓門口、窗臺和樓道里也都堆著小山一樣的白菜。
直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們全隊學生都被組織起來,去幫食堂搬運大白菜的場景呢!
隊長讓我們排成長隊,從卡車上把白菜一個個傳遞下來,那時年紀還小,覺得真是有趣。
雖然天寒地凍的,可大家都笑呵呵的,一車車的白菜被大家一顆顆傳遞到地窖里去。
后來地窖放不下了,就整齊地碼放在食堂周圍的墻根下。每天路過時,就會不由自主地看看白菜堆,眼見著高高的菜堆就很快減少了下去。
畢業后參加工作留在了北方,有了男朋友后,冬天見到他家的墻根也堆著大白菜。他家里人口不多,可冬儲大白菜也是一買就是好幾百斤。
聽未來婆婆說冬儲白菜并不是把白菜拉回去就完了,曬菜、碼菜、倒菜,哪個環節都不能缺,等到大白菜外面的幫子曬蔫乎了,去掉黃葉爛葉,還要用繩子捆上一道箍,使得菜幫子不易掉落。
然后將菜根朝里,靠墻一棵棵碼放整齊。中間還要適當留些空隙,讓壘起的白菜垛能夠透氣。最后用舊棉被把菜垛包裹嚴實。
此后差不多每個禮拜還要將大白菜倒騰倒騰,發現有哪棵菜不好了趕緊拿出來先吃。用這樣的方法儲存大白菜,基本上能接上來年的春菜上市。
北京是一個四季分明的城市,從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都是北京漫長的冬季。
那個年代物質供應還不是太豐富,在如此長的時間里,大白菜對于老百姓的餐桌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可想而知。
現在大白菜只是老百姓餐桌上一道普通的蔬菜,眾多鮮嫩的菜蔬隨時可以豐富人們的餐桌,人們再也不光靠吃大白菜過冬了。
可老人們還時時念叨著“百菜不如白菜美,諸肉不跟豬肉香”、“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的諺語。
冬儲大白菜這一生活方式的遠去,說明了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是我們的物質生活由匱乏變得豐富便捷的體現。
而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幾乎都有一段“大白菜的故事”。
如今,無論什么南北名吃、中西大餐,對于老百姓來說都不再是新鮮事物兒了??墒?,老百姓依然還是喜歡吃大白菜,只不過大白菜不再是過冬的當家菜了。
估計現在也沒有什么當家菜了吧?
世事在不斷變遷,唯有生活留給我們的苦辣酸甜永遠留存在記憶之中,偶爾翻出來想念,真的很遙遠,卻又似乎是發生在昨天。
無戒365寫作訓練營? 第68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