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休止的拖延,終于拖到了2016年的年底,再不把這2016年的跑記寫完,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2016-10-16 多倫多馬拉松(多馬)
多馬是我在2016年秋季的主打賽事。繼春季密馬過度訓練以后,鉚足勁打算利用夏天好好訓練,爭取在多馬上爭取一個好的PR。
目標:
上次PR還是在15年秋季芝加哥馬拉松跑出的3:38,實際當時訓練是按照3:35的計劃。16年春季密馬是按3:25的計劃,后來因為過度訓練而放棄,不過總覺得有接近3:25的實力,那么秋季多馬的目標設定就是在3:25的基礎上再PR10分鐘,到3:15。雖然難度很大,不過心里幻想著如果3:15成功,能就可以入選波士頓馬拉松(波馬BQ)賽事了。波馬幾乎是北美所有跑馬者的一塊圣地,能踏上波馬的跑道,就猶如當年修習藏傳佛教時去西藏朝圣一樣。好吧,就3:15了!
訓練(5月-7月):
為了能實現PR目標和沖擊BQ,特地跟了一個本地的教練Anja Hooton,之前還通過Facebook和郵件和她的幾名運動員交流了一下,覺得不錯。下面是一些簡單的回顧:
從2016年5月17日開始的新一輪馬拉松訓練開始至今9個星期,終于迎來了第一個恢復周(Recovery Week),周總里程數也從上周的巔峰83公里,降到了本周的54公里,簡單回顧一下這9周的一些體會。由于以前用過First的訓練方法,因此大部分是和First的對比:
跑步訓練
在采用了First訓練體系跑了兩個馬拉松以后,這次采用了一個新的AH的訓練方法,幾點差別:
1. 距離長:First體系一周三跑,每周里程數在50-60間。AH訓練法,一周六跑,距離從60-90不等,根據進展,不斷加長。
2. 變化多:First的一周三跑非常固定,Interval,Tempo,Long Run,計劃比較好安排,一旦確定,幾乎就比較固定,也不用擔心變動。AH法有Speed,Interval, Hill, Tempo, Race Pace Run和Long Run,當然每周也是三個Key run,組合上有一些變化,俗稱“variety is the key"。
3. 垃圾邁比較多:First的一周三跑,全是高強度,兩個周期堅持下來,感覺有點心顫,每次跑Interval之前,心里都有些發慌。AH訓練法里程數高的原因是其中的Warm Up和Cool Down很長,每次都幾乎有3k的熱身和3k的cool down,單單這些,一周就有將近30k的”垃圾邁“。
4. 相對強調Race Pace,一直把目標速度混在每周的訓練周,從速度訓練、Tempo到周末的龍潤,甚至在Hill Repeat結束以后也要加一公里的RP,希望讓身體習慣這個速度。
交叉訓練
First一周有兩次交叉訓練,強度也比較大,游泳和自行車都可以。由于在游泳上技術的巨大缺陷,導致了以恢復為主要目地的交叉訓練變成了無氧訓練,最終導致了過度訓練。
吃了以前的教訓以后,這次在交叉訓練不貪圖強度,在游泳上堅持練習Drill為主,因為沒有游泳的指標,每次就是簡單的動作訓練,堅持30分鐘就結束。這兩天看了Total Immersion全浸游泳的教學視頻,打算下個周期,更是以放松為主,多練習水感為主,多用Snorkel,忽略呼吸的另一大缺陷。
這次又增加了自行車的訓練。從強度上,訓練談不上。由于工作調度的關系,單位離家近了許多,只有6公里,因此有機會就騎自行車上下班,作為另一項交叉訓練。又是一項沒有強度要求的運動,只能是增加一些垃圾“邁”或者“時間”。
總體體會上,由于強度不如以前First的大,包括交叉訓練,所以整體里程數、小時數都有所增加,每周也到了12個小時左右,身體還沒有出現透支的現象。從不斷重復的Race Pace run,也開始有點習慣這個速度。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恢復
上個周期的過度訓練,就是忽略了一些很明顯的跡象,乃至意識到以后就完了。這次堅持寫訓練日記,包括請人旁觀,這樣可以不斷的提醒自己。
這次的計劃,有很多時候加上了一日兩練,甚至三練,游泳+跑,或者跑+力量,或者游泳+騎車+跑步,一開始身體不是很適應到現在逐漸的適應,恢復就更重要。游泳一定是以放松為主,每次力量訓練結束以后要拉伸,有時間做滾軸練習。
更重要的睡眠,現階段因為家庭原因,還無法保證每天8個小時,甚至7個小時,只能以晚飯后的nap來補充一些。同時增加了一些正念禪修的練習,和以前作為宗教練習不同,這是完全以放松為主的練習,為了使調整呼吸和放松身體和大腦。
飲食
以前除了吃紅薯,其他在飲食上不重視,這次有所關注。早餐盡量采用跑友推薦的黑米料理,游泳以后肚子會餓,要多加一些量,上午的snack,中午以香蕉、milk shake,自制沙拉等為主.下午snack以堅果為主。晚餐還是以傳統中餐為主,除了米飯、面食少吃。不過晚飯的肉食還是太多,因為晚飯以后消耗不多,在這方面還是需要注意。在飲食方面,還有很大提高的余地。
訓練(7月-9月):
按照訓練周期,3周體能、1周恢復,應該每4周就有一次回顧,這次拖了6個星期,其中因為第二周腹瀉,導致從第3周開始重新4周的訓練周期,也給了我一些多余的時間,積累一些素材。
整體六周的概況是:
- 第一周:總里程80公里。Interval完成的很好,上周恢復的不錯。Tempo在疲勞的情況下完成了10k馬速,也算滿意。周末在Long Beach的camp site跑的,只能說數量完成,質量一般。
- 第二周:在周一、周二正常的情況中,周二晚開始腹瀉,必須減量暫停,體重倒是狂瀉到最低值71.7公斤,可惜沒有hold住。這周就順勢改為了有一個恢復周。
- 第三周:修整了半個星期,本周立馬加量到92公里,明顯感到吃力。周三開始睡眠質量也開始降低,這是overtrain的信號,立馬注意。10k馬速tempo完成,周末的longrun因為在Kingston旅游,又是只能保證數量,不能保證質量。由于全家旅游,又美食一通,體重又飆回峰值。被人戲稱為Family Weight Gaining Trip。
- 第四周:整個夏天都很熱,hard run都改在凌晨,easy run就放到了中午最熱的時候,有時候很艱難。這周又是90公里,Interval還有潛力,就是缺點狠勁再push harder,10k馬速tempo開始變得輕松些,周末在Nirgara-on-the-Lake度假,又是有數量、沒質量的龍潤,由于趕上雷陣雨,渾身濕透。做的好的,咬牙堅持下來,做的不夠的,配速掉了一定階段,就無所謂了,能多慢就多慢了。哦,這周又增添了小三,又有的玩了。
- 第五周:這周在滑鐵盧培訓,掠過了一些力量和游泳的輔助交叉訓練。變速跑在跑步機完成,Tempo也完成的可以,周末去美國度假,在那里完成36k,由于準備充分,終于在有數量的時候,質量也有所提高。總里程92公里。
- 第六周:終于又來到了恢復周。本周56公里,還出了一點狀況。在前面一切正常的情況下,周四的2x5k馬速tempo突然跑崩了,極其郁悶,開始懷疑之前的訓練。周六的22公里龍潤又超質量的完成,又恢復了信心,真是有點過山車一樣。這周,開始在easy run之前開始略帶點饑餓,有文章說,這可以鍛煉身體更有效的利用脂肪。
跑步訓練
在采用了First訓練體系跑了兩個馬拉松以后,這次采用了一個新的AH的訓練方法,幾點差別:
這個周期的Tempo,開始逐漸在練馬速,很多時候都是10k的馬速或者2x5k的馬速,有條件的話,我在龍潤里也會增加馬速跑。在馬速跑的時候,還沒有感到很輕松,每次都要集中精神,還有7周就要比賽了,到時候就需要檢驗了。
交叉訓練
交叉訓練開始慢慢適應,每日2練也逐漸習慣,有時候會有一天4練的情況,早上游泳,騎車上班,中午跑步,下午騎車,偶爾再加上力量,都有5練了。力量訓練也開始有新的內容,每次做完,第二天的easy run都會有些掙扎,希望在比賽的時候能起到效果。
恢復和飲食
恢復和飲食做的不是很好。這也是暑假訓練的難點,既要訓練,又要考慮孩子的活動,休息的不夠,會感覺疲勞。每次出去度假,飲食控制不好,導致體重也經常反復。最后一周的恢復周,做的不錯,控制了snack的攝入,好像體重有所下降。
Taper(最后2周):
跑完最后一個14k tempo,為時22周的多馬訓練計劃正式進入最后2周的Taper。能跑進315嗎?能達標波士頓(BQ)?天氣會如何?小伙伴們能跑爽嗎?都將在10后揭曉。
Taper和以往差不多,以減跑量不減強度為主,力量訓練也逐漸減少。在這期間居然發生了一個故事:我被下崗了。只能自嘲:跑步太多,有的人影響家庭,有的人影響工作。好處是,下崗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跑步了,只是Taper期間不需要太多的跑量了。
比賽(2016年10月16日):So it begins!
終于到了比賽日。早早的達到集合地點,和多跑的小伙伴們拍照留念(能找到我嗎?)
由于情報的錯誤,到比賽前才知道自己的BQ時間不是3:15,而是3:25,整整多了10分鐘。按照3:15練了一個夏天,最后階段所有跑量、強度都達到預期值,換做你,你會如何?今天天氣預報會下雨而且十分濕熱,可我還是決定還是按照3:15跑,這是鑄成后面跑崩的錯誤之一;錯誤之二,為了能夠提高保險系數(通常波士頓馬拉松賽在BQ基礎上還有2-3分鐘的cut off時間),我又喝了一個5 hour energy drink,據說能在5個小時以內消除疲勞。作為一個也有了3年跑馬經驗的跑者,又犯下了一個nothing new on race day的初學者錯誤。
不管如何,終于比賽在天氣預報的準確預測的小雨中準時進行。
0-10k: 和多跑的楊靖和錢大哥組成了我們的方隊,直接沖到了3:15兔子的前面。這段時間天氣給力(我是怕熱不怕冷,下點小雨還正好降溫),雞血充足(路線熟悉、觀眾眾多、體力充沛、energy drink喝后大腦也輕飄飄)。
11k-21k 半程:漸漸開始感覺不對勁。Energy Drink帶來的不單是輕飄飄的頭腦,也是輕飄飄的大腿和急速的心跳。原本應該是150-155的心率,從一開始就在160+以上。到了半程,雖然還能維持配速,已經感覺到消耗了一半的體力。在跑馬圈里都知道,距離上21k是半程,體力上來說,實際的半程是從32k開始,已經預感到情況不妙。
21k - 32k: 太陽出來了,把下雨后潮濕的地面一曬,整個賽道就像蒸籠一樣,配速開始維持不住,帽子也扔了、太陽眼鏡也扔了。楊靖也跑到了前面不見蹤影了,他給我帶的音樂,也隨之而去。
32k - 終點:大量的出汗隨之出現大幅度的減速,這個時候也被高富帥的趙指這個3:25的兔子拍了肩膀,居然還說了一句 I am sorry,以后絕塵而去,真想跑上去踢他丫的。BQ沒有希望了,PR還是可能的,終于在減速、提速的不斷過程中沖過了終點。最終時間3:27:03,把自己的個人記錄(PR)提高了10分鐘。
賽后
經過了22周的訓練、地瓜和節食,賽后當然是大大的腐敗時間。跑的不如人家,吃喝上,不能落在后面。
教訓
訓練的良好表現、賽前強烈的信心和賽后的沮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教訓,自然也是深刻:
- Nothing new on the race day!不管是跑了多少馬,看了多少別人的心得,別人的,不等于自己的,要在比賽用的,一定要在訓練中嘗試過。
- 要根據不同的天時、地利、人和,有所調節。這次多馬,由于天氣的原因,小伙伴們,包括elite選手們,普遍發揮的都不夠理想。本地的一位著名長跑教練后來說“with humidity making the temp feel like 24 degrees C, it equates to about 7-8 sec/k add on so for the marathon that would be about another 5-6 minutes.” 。如果事先知道,按照當時的心氣,估計也不會有所調整,這也算是教訓之一吧。
2016-10-30 美國華盛頓 海軍陸戰隊馬拉松(海馬)
賽前
多馬賽前的強烈信心和賽后的失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賽前又剛剛知道,自己的BQ時間整整多了10分鐘,不由得想在華盛頓的海軍陸戰馬上再沖擊一次。于是通過微信向群里3周2馬破三的偉哥請教,和在網上看了別人的經驗大致相同,- 第一周重點就是恢復,拉伸、按摩、交叉熱冷水浴,每天都要花20分鐘拉伸和將近半個小時的滾軸按摩。第二周重點是調整,進行狀態調整,前半周的少量慢跑,后半周略微加一些變速跑,其余時間還是拉伸、按摩、交叉熱冷水浴。還真別說,到第二周的下半周,真的感覺恢復的差不多了。BQ是3:25,目標就定在3:23上。
周六帶上全家老小、早早的開車出發,經過9個多小時,終于達到華盛頓特區了。奧哥、床哥,你們在哪兒?
賽中
前半程:
一聲炮響,我的第二次沖擊波馬的歷程隨著3萬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的開始了。經過無數次的查閱,知道前面5公里的坡多而且陡,因此配速上也稍微有所放慢,正好作為熱身,在后面的下坡后略微趕上,期間狀態也出奇的好。賽前對于沖擊BQ的希望和2周跑2馬恢復的疑惑,漸漸向前者傾斜。
后半程:
剛剛跑過半程,出現了狀況 - 肚子餓了。短短的兩個星期,通過恢復和調整把身體恢復到了比賽狀態,卻忘了馬拉松賽事的三大要素之一:營養。(另外兩大要素是 訓練和恢復)。由于在多馬后稍微腐敗了一陣,最后一周對于碳水化合物沒有補充夠,肚子真的是跑空了。知道BQ沒有希望,反而坦然了,一路上該吃的吃、該喝的喝、該停的停、該修的修。終于可以享受一下跑步的初心了。
賽后
賽后,是一陣的輕松。雖然還有一場紐約馬拉松,世界上最大的馬拉松賽事,那將是一場馬拉松的大爬梯,是一場醬油歡樂跑!
2016-11-06 紐約馬拉松
賽前
來紐約之前就已經打定主意,這次紐馬就是一個醬油歡樂跑。一周前跑完海馬,馬不停蹄帶著全家老小7口人來到了這個世界最大的都市 - 大蘋果。
幸運的被抽中參加了賽前一天進行的“運動員入場儀式”,手持加拿大和中國國旗,為兩個偉大的國家而驕傲。紐約真的是一個魔都,也只有在這里,才會為了一場馬拉松賽事舉行一個開幕式、運動員入場式和盛大的煙火活動。
繁忙的旅游和各種活動,自然把所有的恢復、修整手段全部跑到腦后,每天走到腳暴,胡吃海喝,最后一天還食物中毒,腹瀉不止。
賽中
在無限的期盼中,世界上最大馬拉松賽事,我的第二場馬拉松大滿貫賽事終于開始了。在這場完全沒有目標,只是歡樂醬油跑的賽事中,本想為了盡情享受比賽的計劃,也被前一日的食物中毒而打亂。一路跑來,只能喝點水,其他的能量膠、Gatorade運動飲料入口就吐,期間還去了2會廁所排空。
賽后
帶著多馬、海馬疲憊的身軀、當著全家老小一路旅游的導游、每天的胡吃海喝和最后的食物中毒,讓我沒有對這場盛大的大爬梯留下太好的影響。好在紐約我還是會再來的,紐馬也是會再來跑的,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