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不讀書的人生是空虛的,有書不讀的人生是空洞的。
說到閱讀,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但也有很多人愛讀書,我大概每個月能買兩本書閱讀。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一年也不會買一本書。
還好,我的同事都愛閱讀。我們相互影響,相互傳閱書單。
從前,我有一個很大的書柜,上面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有工具書,有成功學的書,有名人傳記,也有心理分析等專業書,還有各種雞湯的書,以及各種理念的書,當然也有那些經典書籍,比如紅樓夢呀,比如說文解字注,比如本草綱目。
后來,我發現書太多搬家太費勁。就算不搬家,每隔一段時間收拾一次,也能累個半死。那些書,太重了。
于是,我開始思索,我真的需要那些書么?我為什么會有那么多書呢?
我并不是一個十分愛閱讀的人,每個月大概只讀兩本書。但是只要一有暢銷書,我肯定立刻就會買一本。
隨著時間的積累,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一個書架裝不下,只好裝到箱子里,放到床底下。
至于書架,我則撤掉了成功學和心靈雞湯,只放人物傳記、經典名著、和一些比較特別的書,以彰顯我的文化與品位。
后來,我發現書是一種負擔。
我甚至有時買了書,匆忙翻看兩頁,它們就被丟到一邊了。從此好幾個月都不翻動一次。所以,書架上有很多書基本上全新的,未被我閱讀的。
這不是正確的閱讀方式。
直到有一天,我讀到一本舊書。那個書很破,已經無法修復了。紙很糟,輕輕一翻,就會碎掉。于是,我一邊閱讀,一邊做思維導圖。這樣我讀一頁,書就少一頁,最終讀完這本書,書就沒了,但是書的關鍵點和思想已經轉化為思維導圖了。
我忽然發現這是個閱讀的好辦法。于是開始用同樣的辦法處理我書架上的那些書。
我開始看一頁撕一頁。一開始有難度,就是下不去手。后來一咬牙,果真撕了,效果奇好。那些被我撕掉的書,我才記住了書里的內容。
現在我重新閱讀書架上的書,處理了20多本。當這些書被我撕掉的時候,我才真正的得到了它們。
如果你不做思維導圖,你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讀到了什么。
當你讀完書后書消失的時候,你才得到了知識和思想。
書是用來閱讀的,而不是擺在書架上,來顯示自己多么有文化。
好了,就寫到這里。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