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IPO:把知識變成價值
I:輸入問題(Input a question),以持續解決問題為目標
P: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學科知識為手段
O:輸出產品(Output),通過咨詢研發、授課整合和寫作,讓思想產品化
I:輸入問題(Input a question)
你必須有一個真實的、高價值,并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
高價值:是否與當下的生活有聯系。
以問題為中心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 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 我們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 我們有什么可能的解決方案?
P:解決問題(Problem solving)
1. 信息源頭:辨別和找到知識源頭
一手信息:
- ?一手研究論文,行業學術期刊,行業最新數據報告;
- 行業大牛的最新溝通和思考,通過談話獲得。
二手信息:忠實轉述一手信息
- 各名校的教科書,MOOC里推薦的一手材料,維基百科;
- 中立第三方的行業調查報告;
- 講述底層邏輯、思考質量比較高、略微難懂的書和文章,比如《國富論》《窮查理寶典》《決策與判斷》等;
- 各行業領軍人物、行業大牛推薦的書單、豆列,以及在自己公眾號發布的文章。
三手信息:為傳播而簡化和極端化的陳述
各類暢銷書,加入了大量的案例,故事以及不精確的概念。
四手信息:出于各種動機充滿個人經驗的情緒化表達
根據這些暢銷書和理論,大部分人寫了很多基于個人體驗的雞湯,加入了太多個人故事或者情緒因素。講一個觀點灌你無數“雞精”。大部分公眾號、頭條都屬于此類。
工具箱:跟隨知識源頭的人;成為知識的源頭。
知識篩選:這個知識對于解決問題 有用嗎?如果有用,當下就有用嗎?
2. 功利閱讀法
認知目的——資源配置——帶著問題
提高認知小路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極強的目的性”,我們稱之為“功利讀書法”。
認知效率:認知收益和時間精力之比。
成人學習有三個前提要求的時候認知效率最高,即有目標導向、有及時反饋、最近發展區。簡單地說,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
資源配置:認知性閱讀,知識性閱讀,娛樂性閱讀
3. 萃取知識晶體
知識晶體讓你擁有關上書本,依然可以敘述的能力
4中常見的知識結構(關書敘述):關聯,樹狀,序列,數據。
樹狀結構:體現事物層級、包含關系。如,書的目錄、SMART法則。
關聯結構:體現事物相互關系。如,金字塔結構、SWOT分析、變革公式。
序列關系:體現先后、因果關系。如,工作流程圖。
數據結構:體現數量差異關系。如,柱狀圖、餅圖、增長曲線。
工具箱:大量看只是晶體——嘗試模仿只是晶體(并且講一遍)——自己創造只是晶體
4. 聯機學習
過去自己學習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時代,“調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顯然更加重要。
1. 先打磨第一個只是模塊;
2. 拋出去,換回別人的知識模塊;
3. 重復前兩步,積累足夠多的知識模塊;
4. 整合出自己的知識體系,實現知識躍遷。
工具箱:聯機寫作、思想夜宴。
O:輸出產品(Output)?
- 新事情作復盤/感想筆記;
- 老事情寫文檔。
工具箱:放大碎片化價值(碎片化更新朋友圈)、設計自己的知識MVP。
實踐策略
問題導向——篩選資料(信息源頭)——萃取晶體(費曼技巧、感想筆記)——聯機學習
三種學習思路
- 自學:自己找答案;
- 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 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遇到問題時的三種思路
- 遇到問題,苦思:“這怎么辦?”想一晚上不得;
- 遇到問題,找書:“那里有答案?”通過網絡、書來找資料;
- 遇到問題,找人:“誰最有可能知道這個答案?在這之前我需要準備些什么?”然后準備溝通,提出高質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