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讀《島上書店》給我的感覺就好像在欣賞一幅長卷畫,一開始畫家是用黯淡的顏色去描繪,黑色、灰色,整幅畫都是陰沉沉的,仿佛看的人心里也莫名涌起一陣陣憂愁。但隨著畫卷慢慢打開,開始漸漸地有了色彩,一開始只是一點點土黃,讓你感覺到一點泥土的氣息,仿佛要孕育新的生命,慢慢的,開始出現黃色、綠色......整幅畫卷已經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這顏色并不是一瞬間驟變的,而且隨著顏色一點點的漸變,這幅畫的格調慢慢有了變化,人的心情也隨著明朗。
2
故事發生在一座與世隔絕的小島上,主人公A.J.費克里人近中年,經營著一家書店。作為島上唯一的書店,卻沒有吸引大量的顧客,因為主人性情古怪,選書的品味也古怪,他只選自己偏好的文學類型,最喜歡短篇小說,對于圖書推銷員推薦的各種暢銷書嗤之以鼻。書店的經營靠的是島上的游客,然而A.J對游客卻很反感,同時對島上所有的人和事也都漠不關心。
這樣一個與外界格格不入的人突然連遭打擊。在妻子過世后的某一晚,當他萬念俱灰大醉一場的時候,卻發生兩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一是他唯一值錢的東西——價值四十萬美元以上的《帖木兒》,失竊了。一是有人將一個素不相識的2歲小女孩丟在了他的書店門口,希望他將她撫養長大。
這看似更大的不幸,卻不知不覺中為AJ鋪下了另一條道路,通往一個全新的世界。在撫養小女孩的(瑪雅)的過程中,AJ的生活一點點發生了改變,性格與內心也發生了變化。AJ不僅有了女兒,也有了新的妻子,與出版社銷售代表阿米莉婭直接的愛情故事就宛如潺潺流動的溪水。而發生變化的不僅僅是AJ,AJ前妻的姐姐伊斯梅、警長蘭比亞斯,包括瑪雅和阿米莉婭,幾個人仿佛紐帶一般系在一起,有了不一樣的故事。
3
故事一開始從名字就已經吸引了我。我不知道愛看書的朋友是否都跟我一樣,都會想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書店,或者擁有一個自己的私人圖書館。主人公AJ挑選圖書的態度被人說是古怪的,但在我看來卻再尋常不過。我想每一個圖書愛好者都會有自己的偏好,會特別鐘情于某一類的書籍,盡管一再地跟自己說要博覽群書,盡管會刻意地去看不同類型的書,但是每當到圖書館到書店,卻都會下意識的走到你偏愛的書的書架上,自然而然地拿起翻開那一類型的書。
每個人的愛好,其實都是他內心世界的一個寫照。每個愛書的人都有一種堅持,卻常常被人說是固執。讀書人常常給人以冷漠孤獨的感覺,但其實他是沉浸在內心的世界里。而AJ正是如此,在外人看來,AJ是封閉的,是抗拒外界的,是與小島的一切格格不入的,但其實AJ也有他的渴望,也有他的熱情,他的內心就好像一顆小火種,而小女孩的出現,正是點燃他內心的火種,打通他與外界隔離的那堵墻。
AJ將瑪雅撫養長大,AJ也在默默地影響著瑪雅,漸漸懂事的瑪雅也愛上了讀書,瑪雅喜歡樓下,因為樓下就是書店,書店雖然不大,卻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但瑪雅也在改變著AJ,有了瑪雅的AJ開始打開心結,開始與周圍的人有了聯系。
4
阿米莉婭是點亮AJ內心的另一盞燈。AJ與阿米莉亞的認識原因圖書,但卻是個不愉快的開始,AJ一向對自己的閱讀品味自視甚高,對于作為圖書銷售代表的阿米莉亞推薦的書籍,充滿先入為主的偏見,于是第一次的會面不歡而散。四年后再次碰面,卻一步步地走近彼此的內心,慢慢產生了火花。而書籍正是兩人之間的丘比特之箭,他們一起閱讀,他們交流想法,他們慢慢了解彼此。在交流閱讀的同時,也在交流彼此的內心。
閱讀就是有這樣神奇的魅力。讀書,可以讓你去看清自己,也能讓你了解別人。閱讀,能改變你的人生,也能點亮你的內心。閱讀更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要想著從閱讀中去獲得什么,但它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你。
我喜歡故事最后的結局,警長蘭比亞斯和伊斯梅最后接手了書店,因為島上不可以沒有書店。或許閱讀與愛都是如此,不僅需要傳播,也需要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