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注意力只是一種把戲,是一種操縱的策略。”
早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就知道轉移注意力對孩子的專注力會有影響。可為什么說它會影響孩子專注力,我并沒有進一步深度思考,我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細心感知它。反而是在閱讀這本書時,我才有著恍悟。
文中舉了一個例子:孩子生病需要治療,你告訴他,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打針上,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你給他播放的動畫片上,那會讓他感覺沒那么痛,作者就提到,在這個例子中,你不是在欺騙孩子,他清楚地知道即將發生什么事,你是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來安撫他。
想想看,我們的孩子可能會以我們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我們。如果你想和孩子討論成績單,他卻指著窗外說:“你看!那里有松鼠!”我想我確實不會喜歡他用這樣的方式來轉移我的注意力。
這樣想的話,當我們的孩子感受到受到傷害,或者是愿望遭到否定,我們讓他從感受中抽離,這不是幫他解決問題,相反他就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棘手的事情上。我們通過轉移注意力或者否定孩子的感受來淡化孩子的經歷,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我們是通過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孩子的眼睛來看當前的情境。比如你的伴侶出門上班,對于我們來說,這根本不是個事,你去就去唄,可能沒到時間,我們還會催促著對方,別遲到,趕緊走。但對于孩子來說,兩三歲的孩子來說,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恐懼的事,甚至是世界末日!
面對著類似的場景,我們要做的是陪伴他,首先確認剛剛發生的事情,比如:“你不想爸爸離開你去上班,你覺得很難過,對不對?”你可以告訴孩子,爸爸什么時候回來,“爸爸傍晚下班了就回來了。”聆聽孩子,必要時擁抱孩子,過一段時間,孩子就可能自己找到其他有趣的活動,我們也可以建議他從事某項事情,但是他感到痛苦的當下,先不要著急讓他轉移注意力。正如我們失去深愛的人,我們是非常痛苦,我們是需要時間讓自己走出痛苦。如果有人來到我們身邊,不尊重我們的感受,讓你別再想你深愛的人,你會是什么感受?因此,在面對孩子上述類似情境時,不要著急,我們先冷靜下來,溫和的陪伴,甚至擁抱他,給予他陪伴,告訴他事實,說出他們的感受,這對他會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