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拋棄美滿的家庭到巴黎艱難度日,只為了追求畫畫的夢想。
在巴黎,小有名氣的畫家斯特羅伊夫很贊賞他,但斯特里克蘭德卻絲毫不領情。斯特里克蘭德有次生病,難以自理,畫家將他接到家里,同妻子一起照料他。
病愈后,斯特里克蘭德占領了畫家的畫室,畫家終于忍無可忍,打算將他趕出去,卻不料妻子說她愛上了斯特里克蘭德,打算和他一起走。畫家“凈身出戶”,妻子“被拋”自殺后,畫家選擇回鄉下。
后來,斯特里克蘭德輾轉到了塔希提島——心中的圣地,也是最后的歸宿。在這里,他和阿塔結婚。阿塔是名十分理想的伴侶,從不干涉斯特里克蘭德的一切,更不會想要掌控他的生活,只會打理好家里的一切,安分守己。兩人育有一兒一女。
最終,斯特里克蘭德患上麻風病,在墻壁上完成巨作后死亡。
毛姆用旁人的世俗、愚昧來刻畫斯特里克蘭德的獨特、執著。
斯特里克蘭德的妻子喜歡和作家文人打交道,在得知丈夫不會再回來后,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做起了打字員。后來又繼承了姐姐和姐夫的遺產,過著富足的生活。丈夫死后,她買來丈夫畫作的復制品,掛在家里當裝飾。和記者巧妙周旋,絕口不提當年放下身段的過往。
在作者筆下,斯特里克蘭德的妻子是世俗的,有著上流社會女性的劣性根。
再來說畫家斯特羅伊夫。在“我”看來,他的畫作是不會有大突破的,只能在集市上賣幾個錢,回家供族人開心而已。他笨拙、滑稽,連悲痛的樣子都會惹人發笑。但他喜愛藝術,對藝術畢恭畢敬。這也是他以犧牲自我來保護斯特里克蘭德的原因。
妻子死后,他重回畫室,看到了斯特里克蘭德留下的關于妻子的裸體畫,本能使他惱羞成怒,藝術的光芒卻使他心生敬意。他說不怨恨斯特里克蘭德,如果還能遇到他,想問他要不要一起回家鄉。
作者將斯特羅伊夫刻畫成滑稽的丑角,在他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藝術的力量。原著有段話,翻譯過來是這樣的(蘇福忠譯本):
“一個人的外表有時候很難與他的靈魂保持一致,這實在是難為人,德克·斯特羅伊夫內心具有羅密歐的激情,卻生就一副托比·倍爾契的貌相;他具備仁慈和寬厚的本質,卻總是把事情搞砸了;他能真正領略到美的東西,但這種本領一旦付之實踐卻只能創造出平庸的物件;他有特別細膩的感情,外表卻粗俗不堪;他處理別人的事情頭頭是道,輪到自己的事情則一塌糊涂。造化在創造這種人時,把多少矛盾元素都捏在了一起,卻令他直面這大千世界的令人迷惑的冷酷無情,這是開了一個多么殘忍的捉弄人的玩笑啊。”
至于畫家的妻子布蘭奇,作者用她和畫家結合的原因來為斯特里克蘭德“開脫”: 布蘭奇被誘奸,準備自殺時被畫家救下,就這樣,外貌極不相配的兩人結為夫妻,畫家對她百般呵護。
“一個女人能原諒男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但是不能原諒他為她的緣故而做出的犧牲。”——布蘭奇早已對畫家懷恨在心,她厭煩他。
小說的最后,斯特里克蘭德生前的畫作得到高度贊賞,拍賣價格也很可觀。
書名《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代指藝術,“六便士”有代表世俗價值觀、金錢、物質等等多種解說。
主旨似乎顯而易見:月亮與六便士是兩種不同的追求,斯特里克蘭德追求的是月亮,其他人追求的是六便士。有人被斯特里克蘭德追求藝術的執著所感動,感嘆天才是有多么的不易。
不過我的想法是:月亮真的比六便士重要嗎?
斯特里克蘭德拋妻棄子,這個舉動本身就值得討論;更何況他從不把斯特羅伊夫的好放在心里,對他所造成的悲劇無動于衷。冷酷無情到極點,卻又會在迫不得已時,向人伸手借錢。既然從不在乎別人的感受,將好心當做可以譏諷的笑料,何不干脆做到自給自足,不給他人造成麻煩?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天才需經歷常人所無法想象的苦難,但不意味著親近的人要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買單。
月亮和六便士可以是一樣重要,也許本就沒有可比性,不過是價值觀不同作出的不同選擇。不存在藝術是高尚,六便士是低俗的說法。這個問題,能不能說,有點像問你:“面包和愛情哪個重要”呢?
想起課堂上老師播過的一個視頻:《萬萬沒想到》第二季第八集——《我要當歌手》,夸張地諷刺了當歌手的“潛規則”。想來,現在也有不少人拿追求藝術、追求理想當借口,肆意對待身邊的人、無辜的人。
天才的不幸值得被刻畫,但那些因為天才而變得不幸的人,同樣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