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顧】
辦公室,我抬頭間,學生政走了過來,“老師,大課間栗打我頭,我頭暈。”詫異中我詢問他頭暈的具體狀況,并準備仔細查看打的部位。政摸了摸頭下意識地躲閃了下,“我想讓他道歉或者帶我到醫院拍一個CT都行。”
嘿嘿,這小子把去醫院和道歉列在一起讓對方選擇其一備選,他給對方的選擇既顯示出政的理性,也透露出他內心的渴望和訴求。也許,他只是希望銼一下對方的銳氣,還自己一個“正義”。我初步判斷,沒有什么嚴重后果,頭暈只是他表達訴求的一個托詞。
【案例處理】
第一步:辨真偽
我佯裝嚴肅地大聲說到,“這還了得,是校園暴力事件啊,你稍微堅持下,我把栗叫過來。”等栗到辦公室,我來了一句,“針對校園暴力事件,我馬上上報年級和學校,接著給你們們家長打電話說明情況并讓他們放下手中的事情趕到醫院,從醫院回來咱們再處理你們的違紀事情……”
“老師老師,不用上報,也不用通知家長,我頭真的沒事”,政打斷了我,他越是急迫,越證明了我最初的判斷,這小子是真的沒事啊。
“我們都不是醫生,我們得聽醫生的”,與他的急迫相比,我的語氣愈發舒緩,還拿起手機佯裝撥號。政一把按住了我的手,“老師,他沒有打到我的頭,你別打電話了”,我停住了撥打的動作,觀察著栗:他低著頭站在那里,看不出表情,但手不停地摳唆著。
身體是誠實的語言,他的緊張不安盡收我的眼底。我對著栗大聲問道,“你打他頭了嗎?”短暫的沉默后,栗開口了,“我用卷子打了。老師,別給政家長打電話了,是我的錯。”這小子一向沉穩安靜,就連說話也是滴水不漏。
還沒等我說話,政就表態了,“老師是我故意捉弄栗的,我頭也不疼了,也別給栗家長打電話了,我也有錯?!?/p>
第二步:化矛盾
他們爭先恐后地承認錯誤:一個說,我頭不疼了,我錯在先,別讓栗叫家長了;一個說,都是我的錯,別讓政叫家長了,我給政道歉。他們的反應讓我感到意外,同時也讓我看到了他們內心的善良和擔當。在這個時候,他們沒有推卸責任,而是主動承認錯誤,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品質。
終于等到他們不說話了,我直接給了他們兩張紙和兩支筆,“你們的話我聽明白了,政頭的問題咱們觀察半天,如果半天沒有事了,我們就不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了?,F在有兩件事需要我們解決:一是在紙上寫下自己在整個事件中的不妥之處和應該承擔的責任;二是寫下如果在班內消除影響。寫完后你們交換看對方的,并用紅筆做個批注,最后都交給我,我要在文字中感受到你們各自的擔當和真誠。如果做不到,我們就重大違紀進行處理?!?/p>
等到他們將黑紅文字布滿的“分析”呈到我面時,我確實震撼到了,從那些文字中我看到了彼此的坦誠和擔當,更看到了他們的理性和作為,他們能為對方著想進行換位思考,能為家長著想進行感恩思考,能為班級著想進行大局考量,的確成長了。
第三步:消影響
這時,我給他們提出了一個難題,“你們兩個人的問題沒有了那么在班里造成的影響怎樣修復?你們想好后告訴我。”我希望他們能夠從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學會如何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班級的和諧做出貢獻。
我接著干自己的事,把他們晾在了一邊。他們兩個嘀咕著討論著,而我在一旁竊笑著,終于在幾分鐘后,兩個人過來,“我們商量好了,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在班里當眾做檢討......”
他們的積極態度讓我感到滿意,他們能夠主動思考問題,尋找解決辦法,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能力。
我佯作嚴肅狀,“檢討就不必了,但在全班做一個五分鐘演講,主題是同學關系的處理,最后在講臺握手言和。”兩個人長舒了一口氣,但臉上卻露出了笑容。
【案例反思】
他們的五分鐘主題演講,不僅讓自己獲得了成長,也讓其他同學從中分享到了成長的技能和快樂,更能讓班級的凝聚力增強。真可謂一箭多雕。
教育需要理性,但更需要人性和個性。
也許二者的結合,教育中的人性和溫情不能失去原則,而教育中的理性又不能變得僵硬和死板,因為教育只是手段,最終是為了學生的身心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用理性去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同時,我們也需要用人性和溫情去關愛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和支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目的,讓學生成為有責任感、有擔當、有愛心的人。
也許,讓他們體驗正確處理問題的快樂更有現實意義。這種快樂不僅僅是解決問題后的輕松和滿足,更是一種成長的喜悅。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們學會了如何正確處理問題,如何與他人相處,這將對他們的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讓他們在實踐中體驗成長的快樂,這是教育的真正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