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幺女江小五
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達到一個目標,想和敢往往缺一不可。
想做,是內心真實的想法,有一股欲望燃燒著,告訴你這是你想要做的。
敢做,沒所謂什么外在因素的干擾,只須一瞬間就可傾瀉而出。
這兩者乍一看沒什么實質的區別,最終的目的地都是去做嘛。
事實是,在實際操作中,想和做,彼此影響著,制衡著,缺一便不能成事。
想做不敢做,有這個想法,但沒這個膽量去做這件事。
敢做不想做,有這個膽量,但沒有這個想做的欲望。
健身房體操廳里,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盯著教練講解動作要領,偏有兩人自顧自地聊的熱火朝天,大家側目朝那倆人看了又看,教練撇了一眼,隨即也提高了音量。那倆人仍舊是跟在自家客廳一樣談笑風生。大家繼續頻頻側目,教練音量提了又提,直到那倆人主動結束,不知是被多次頻繁矚目影響了還是自己談完了。
年少時,遇到這樣的事會很厭惡,想要上前去制止,但又怕因此起爭執,因為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
如今的年齡,再遇到這樣的事只是有些反感,第一念頭是想上去提醒,沒有多事的膽怯,只是想上去制止。再一想,這樣簡單的道理哪個成年人不懂呢,等一等緩一緩會恢復正軌的。
從年少和中年,從怕多事到更能容人,變化的是心態,不變的是自我的感知。
想做的時候不敢做,敢做的時候不想做,想窄了是自私,想開了是豁達。
其實怎么想都過得去,每個當下都有不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