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按:
- 維納斯捕蠅草,學名Dionaea muscipula,是一種原產(chǎn)美國東南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據(jù)傳因其捕蟲夾邊緣纖長的刺毛隨著夾子開閉,引得騷人遐想,仿佛維納斯的睫毛,故英文得名Venus Flytrap,意即“維納斯的蒼蠅陷阱”。
- 譯者自2015年開始種植捕蠅草,幾年來對國內外其他專業(yè)種植者的經(jīng)驗之談也略讀一二。本文譯自pitchersplant.com于2016年發(fā)表的一篇博文,原文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捕蠅草種子繁殖方法。其網(wǎng)站為馬來西亞金馬侖高原一處食蟲植物苗圃所有,單純從捕蠅草培育上看,該苗圃并非最負盛譽,但作為一篇教學指引,此文算得上總結到位,要點明晰。
捕蠅草的開花與結籽
捕蠅草一年一度地長出一支花莖并開花結籽。花莖會在仲春至晚春時節(jié)從蓮座狀的生長中心冒出。花莖頂端的簇狀花苞會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里逐漸發(fā)育,同時花莖向上伸長,直至最大高度,然后花朵逐顆綻放。花瓣會在短短幾天內向內卷曲并變褐,中心的種莢開始膨脹,內部的種子逐漸發(fā)育。種子非常細小(直徑大約1毫米),種皮薄而光滑,呈亮黑色。
年幼、虛弱、病態(tài)的,或是剛移栽的植株,不應任由其開花,因為開花結籽的過程將大量消耗捕蠅草鱗莖所存儲的養(yǎng)分,會導致弱株更加虛弱乃至死亡。所以仲春至晚春時,應趁其花莖剛冒出就剪掉。只有健康的成株才可以讓它開花結籽。
授粉的時間窗口是在花朵綻放后的1至1.5天之間,所以老花(開了1-1.5天的)需要用新花(剛開不久的)來授粉。人工授粉可以大大增加結實率和產(chǎn)量。可以找一些工具比如小毛筆來傳遞花粉,從新花上的花藥上沾取花粉,再傳播到老花中心的柱頭上。
等到種莢成熟、干裂,并露出細小黑亮的種子時,就可以將其從花莖上剪下,然后小心地把種子撥出。種子應當先放在一個敞口的容器里晾兩天(有助于防止真菌滋生),然后封入小塑料袋或小塑料瓶,置于冰箱保藏,等播種時再取出。種子保藏過程中的水分流失將降低發(fā)芽率,故應最大程度地降低種子周圍的空氣流動。可以用小的自封袋裝種子,封口前輕輕將多余的空氣擠出,這樣比用塑料瓶罐效果更好。
種子質量的重要性
捕蠅草每年僅生產(chǎn)一次種子,通常于仲夏時節(jié)收獲。這意味著每逢此時便有新鮮種子收成,而去年收獲的種子就已經(jīng)存放1年了。種子越老,發(fā)芽率越低,發(fā)芽耗時越長。耗時長的意思是說,從播種后到第一顆發(fā)芽的等待時間,老種子會比新種子延遲至少數(shù)日,并且從第一顆到最后一顆發(fā)芽的時間間隔會更長,可能會比新種子長數(shù)周。
新鮮的捕蠅草種子
新鮮的捕蠅草種子,指的是幾周或幾個月(a few months)的,一般會在播種后的13-18天內就開始發(fā)芽,當然前提是保證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發(fā)芽會持續(xù)幾周,大部分的發(fā)芽時間會是在第一顆發(fā)芽后的約2-5周內,也有少數(shù)會拖得更久,晚幾天甚至幾周。
較老的捕蠅草種子
如果保藏得當,捕蠅草種子在1年、2年甚至3年后仍可達到相當不錯或是可接受的發(fā)芽率,但是播種后可能需要15-25天才開始發(fā)芽,并且大部分的發(fā)芽時間會是在第一顆發(fā)芽后3-8周時間內(假如確實能發(fā)芽的話)。一般來說,越老的種子,發(fā)芽率越低,第一顆發(fā)芽的等待時間越長,后續(xù)發(fā)芽的時間窗口也會拉得越長。
如果種子沒有得到妥善保藏,發(fā)芽率就會大大下降甚至歸零。因為捕蠅草的種子太過細小并且種皮很薄,相比其他植物大顆的種子,更容易失水,一旦失水過多,種子自然就難以發(fā)芽甚至徹底不能了(可參見后續(xù)章節(jié)“浸泡捕蠅草種子”)。
從具備專業(yè)知識和聲譽良好的渠道購買種子
很多銷售捕蠅草種子的人只是個商販,而非種植者。他們所做的僅僅是從某人那里批發(fā)來種子再分銷出去獲取利潤。這些商販很多都根本不懂得如何種植捕蠅草,不懂得自己所賣的種子如何才能更好地發(fā)芽。而且他們可能也不懂得如何保藏捕蠅草種子才能保證發(fā)芽率,才能延長種子的保質期。當你從這些商販手中買到捕蠅草種子時,它可能已經(jīng)是好幾年前的了,幾乎不會發(fā)芽了。
如果你不能或不想自己培育捕蠅草種子,也可以從網(wǎng)上尋找靠譜的供應商。為了提高成功率,應該找那些著實有種植捕蠅草并且種子是自己收獲的,懂得如何栽培成株和幼苗的人購買種子。
如何預處理捕蠅草種子
不要做層積處理(催芽)
層積處理,指的是讓種子置于低溫濕潤的環(huán)境中持續(xù)幾周或幾個月(比如折疊在一個濕紙巾里面再裝入塑料袋,然后存入冰箱幾周),即模擬出經(jīng)歷了一個冬天的效果。這種處理過程有助于那些秋季結實的植物種子發(fā)芽(但捕蠅草并非此類)。秋季結實的植物很多,它們的種子以休眠狀態(tài)度過寒冬,直至來年春季才會萌發(fā)。在人工環(huán)境下,這類種子播種前需要通過層積處理來喚醒。
但捕蠅草不是秋季結實的植物,故無需層積處理。自然環(huán)境下,捕蠅草春花夏實,種子在當年夏季落入土壤后即開始萌發(fā),并非等到來年春季。所以,沒有必要也沒有需要對捕蠅草種子做層積處理。
浸泡捕蠅草種子
雖然非常新鮮的種子可以直接播種無需做特殊預處理,但幾周、幾個月,或是不知道放了多久的種子,都應當先用純凈水浸泡,這有助于種子補充水分,提高萌發(fā)的潛能。對于那些存放了一年以上的種子這點尤為重要。簡單地將種子浸泡在水中數(shù)日,直到攪動水時大部分種子會沉下去(太老、干掉的種子往往會浮著)。然后可以用滴管把種子從水里吸出來,或者先倒掉大部分水,再連著剩余的少量水澆入折疊的紙巾或足夠細密的濾網(wǎng),把種子濾出來(紙巾在這又派上用場了)。
何時播種捕蠅草種子
很多人會問,能否在天氣冷的時候,在大部分捕蠅草都進入休眠的季節(jié)里,依靠人工控制溫度和光照(室內或溫室)來播種。答案是可以的。捕蠅草幼苗容許等待8個月到一年半的時間,來實現(xiàn)與季節(jié)同步,然后如期進入第一輪冬季休眠。所以,在秋季、冬季或是早春播種都是可行的,甚至有利的。因為捕蠅草幼苗生長緩慢,更早的播種發(fā)芽可以使它們比在自然環(huán)境下?lián)碛懈L的生長季,長得更大。所以,在任何季節(jié)播種捕蠅草都是沒問題的,只要環(huán)境可控,避免凍傷,保持足夠的溫暖,提供足夠的光照。
捕蠅草種子的萌發(fā)
盡管捕蠅草種子十分細小(約1毫米),但從種子開始培育捕蠅草還算容易。種子最快可在10-13天內發(fā)芽(溫暖濕潤的條件下),在較冷或較多變的條件下,則可長至2-4周。捕蠅草從種子長到成株需耗時2-4年。在第一年里,植株會非常細小,盡管這時候夾子一般只有1-4毫米長,但功能已經(jīng)完善了,常常可以捉住一些非常小的昆蟲,比如土里飛出的蕈蚊(俗稱小黑飛)。
播種捕蠅草種子,幾件事情必須考慮和牢記(敲黑板):
- 是否需要層積處理?——否,捕蠅草不需要。層積處理是給那些秋季結實的植物用的,是為了模擬經(jīng)歷了一個冬天,以打破種子休眠。捕蠅草夏季結實,種子落入土壤后即當季發(fā)芽,故無需層積處理。但盡管如此,若是沒有立即播種,捕蠅草種子還是應當用小塑料容器封好置于冰箱保藏,以維持新鮮度,保證日后播種時的發(fā)芽率。
- 浸泡種子——除非是很新鮮的種子,否則都應該預先做浸泡。較老的種子浸泡后將大大提升發(fā)芽率。要用純凈水中浸泡(如蒸餾水、逆滲透水,別用自來水)。失水的老種子會浮起來。浸泡幾天直至攪動水的時候大部分種子會沉下去(譯者注:有些種子可能還要把它往水里輕快地按一下或敲一下才會沉),然后就可以用濾材(比如折疊的紙巾)把泡好的種子濾出來。因為你往往不能確定到手的種子到底存放了多久,很多賣家也不會提及,所以浸泡種子尤為重要,這是有效提高發(fā)芽率的首要步驟。盡管超過一年的老種子浸泡后仍要比新鮮種子發(fā)芽晚至少幾天,但即便是2年甚至多年的老種子,在浸泡后也會有令人驚喜的發(fā)芽率。
- 什么樣的土壤?——“土壤”必須選用與種植捕蠅草成株類似的介質:比如礦物質含量非常低的泥炭(水蘚泥炭),配上石英砂或珍珠巖。不要使用“盆栽土”(通常含有肥料),不要使用“Miracle-Gro”牌的泥炭珍珠巖,因為它加了肥料。我喜歡的配方是(按體積比)50%的泥炭(深棕色的那種,不是淺棕色的長纖維干水苔),加上50%的石英砂(不是海沙、河沙或小孩玩的沙盤)。另外,可否用椰纖代替泥炭?盡管脫鹽椰纖用作捕蠅草成株的介質配方是可行的,但用于育苗或幼苗的初始種植卻會有問題。因為椰纖澆水后松軟而有彈性,當它變干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介質會向上隆起,尤其是接近表面的部分,這時常會部分地推起幼苗根部,或使其無法牢靠的扎根。
- 不要埋種子——但用手指稍微把種子壓入介質表面是OK的,或者在上面灑點泥炭細末(比如用手指磨碎)也行,這樣有助于保濕,防止剛長出的幼根干透變硬而發(fā)育不良。也有助于給種子一個倚靠,生根時可以更好的扎進介質里,而不會把自身反向推開,但這個做法并不是必須的。
- 水——只用雨水、蒸餾水或逆滲透水。澆水時用噴霧瓶輕輕濕潤土壤表面,可繼續(xù)噴灑使介質吸飽水分直到有水滲出,另一種方式是從下方給水,用托盤或碗盛水,讓盆土通過底孔向上吸水。發(fā)芽過程中土壤必須保持相當?shù)臐駶櫋5鹊接酌缟L良好時,則應降低土壤含水量,此時植株允許土壤中含有更多的空氣,更少的水分。捕蠅草一旦度過了細小的幼苗階段,就應當在濕潤而不是浸透飽和的土壤中,才能健康成長,不過還是要小心,確保土壤不能完全干透。
- 保溫——確保種子和生長環(huán)境足夠溫暖。溫度維持在24-32℃范圍內,對種子的快速萌發(fā)及早期的健康生長將大有裨益。
- 保持濕潤和避免陽光直射——不要讓土壤表面干透,并盡可能提高空氣濕度,但幼苗生長階段時可以降低。如果你生活在干燥的氣候中,可以找個有蓋子的容器來培育種子。透明蓋的塑料快餐盒就很合適。在蓋子頂部戳幾個孔,用于排出熱量流通空氣,在容器底部戳幾個細孔,用于排出多余的水。然后裝入栽培介質(厚度4-8厘米),把種子灑在表面,并徹底澆濕。每天至少掀起一次蓋子,扇扇風,換換新鮮空氣。育苗容器切不可置于陽光直射處,過熱將殺死種子和幼苗。明亮的散射光是最好的。或者,也可以用普通的花盆來種,臨時用透明塑料袋悶上,置于散射光下。這跟前面說的快餐盒同理,任何蓋住的容器在陽光直射下都會快速堆積熱量,烘烤并殺死種子和幼苗。等到大部分種子都已發(fā)芽,蓋子就可以永久拿掉了,之后幼苗可以接受陽光直射。
- 需要等待多久?——要有耐心。最新鮮的種子,收獲后幾天或幾周就播種,往往在10-13天內就會開始發(fā)芽。老一些的種子通常要15-20天或更久才開始,超過一年的種子則可能需要25天或更久,并且越老的種子通常發(fā)芽率越低。播種前浸泡,如前文所述,將有助于種子重獲水分,提高發(fā)芽率。溫暖的溫度將大大加快捕蠅草種子的萌發(fā)。當栽培介質和周圍空氣的溫度比大多數(shù)人感覺舒適的程度更熱一些時,種子往往發(fā)芽更快。不要太早放棄,也不要讓土壤表面變干,導致發(fā)芽時剛長出的根干死。
- 移栽——捕蠅草在育苗盆里發(fā)芽后,就可以移栽到長久的住所里,無需悶養(yǎng)。移栽的最佳時機(依我之見)是在育苗盆里生長2-3周后,此時子葉(最初的兩片葉子)已經(jīng)完全舒展,第一個帶夾子的真葉正在形成。并且植株基部已經(jīng)成型,具備小小的根,使其能夠在新的栽培介質里定植,并適應更低的空氣濕度和更強的光照。移栽可以用牙簽大法,簡單易行。用一根濕潤的木質牙簽,先在新介質上戳個小洞,再用牙簽尖輕輕挖出植株,移到小洞里,小心地調整一下方位(葉子朝上,基部和根朝下),最后用牙簽或手指非常輕地把它按穩(wěn)在洞里。
- 保藏種子——多余的種子留著日后再種,應當用小塑料袋封好,或者假如種子非常新鮮的話,先用(紙質)信封裝好,再外包一層塑料袋,然后放到冰箱里。保持低溫可以防止種子過早地嘗試發(fā)芽(溫暖促進發(fā)芽),防止種子失水過快,使得種子的保鮮時間更長,保證更高的發(fā)芽率。塑料袋封裝時擠出多余的空氣能更好地防止種子失水。裝信封里則可以吸收新鮮種子上多余的潮氣,防止發(fā)霉,再外包塑料袋也是為了防止失水過快。如果種子是你自己收獲的,冰箱保藏之前先把種子放在敞口的小容器里晾兩三天。
- 還有其它的嗎?玩得開心!——觀察捕蠅草從種子開始成長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市售的大多數(shù)捕蠅草都是組培微繁的,但實生苗不一樣:在基因上,每一棵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潛力成為一棵有特色的植株。
(全文完)- 本文譯自 pitchersplant,由譯者 yabbie 基于創(chuàng)作共用協(xié)議(BY-NC)發(fā)布。
- 關于捕蠅草種子的其他一些照片,轉自FlytrapCare.com
- 譯者自己栽培過程中的一些捕蠅草開花結實和實生苗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