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Pavithra Mohan
編譯 | 六琳
聯合創始人Biz Stone時隔六年重回Twitter,這一爆炸性消息使得Twitter的股票爆漲,迎來季度巔峰。
但事實上,Stone的回歸對Twitter來說意味著什么呢?
從長期發展來看,或許真沒什么用。用戶增長率低,平臺濫用行為坐實,收益下降,Twitter近幾年一直受這些問題所困擾。雖然在過去的幾個月中,公司在平臺安全和維護上已經非常努力了,無論是前景還是現狀大家都有目共睹,但是帶來的變化卻一直很慢。
或許短期內華爾街對其是保持樂觀態度的,但是我們卻不相信Stone的回歸真能對拯救Twitter起到多大作用。理由如下:
回歸后定位模糊
Stone回歸后在Twitter擔任什么職位呢?他并沒有說清楚,雖然他對外是這樣解釋他的工作:
“未來我在Twitter的工作重點就是引導企業文化,給企業帶來正能量,幫助Twitter找回曾經那種感覺。這也是Jack(Twitter首席執行官)和Berland(Twitter首席營銷官)覺得我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方面。讓大家理解Twitter的發展歷程并且明白每個人在這個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這是非常重要的?!?/p>
據Record報道,Stone將向Berland匯報工作,幫助公司內部溝通,振奮士氣??墒钦б豢?,這怎么那么像啦啦隊隊長的職責呢?
幾個月前Twitter痛失兩位高級領導人,但是Stone看著并不像是來補位的。公司士氣固然重要,但無論內部如何振奮士氣,這都不能馬上明顯轉化為Twitter的業績。
他在,一切就能好轉嗎?
Twitter現在面臨的問題早在Stone離開時就初露端倪了。當時公司堅持不愿向外透露用戶賬號,之后也沒有做出一個很好的解釋馬上解決這個問題,導致公司出現了一系列的管理變革。2011年9月,Twitter終于對外展示,披露出平臺上每月僅有1億的用戶,而在這1億中只有60%是活躍用戶。
在任職期間,Stone的工作就是在Twitter上“賣人”,Twitter與用戶之間的長期斗爭表明了這項工作還是有必要繼續做的。但Stone有沒有這個能力勝任這份工作?這還是個問題。
還記得Jelly嗎?
Stone在2011年離開Twitter之后,與聯合創始人Evan Williams 重新組隊創建了一個名為“Obvious Corporation”的孵化器,主要針對媒體業。在2013年,Stone又離開了Obvious Corporation,創建了另一家公司“Jelly”,這是一個最初被定位為圖片社交的問答應用。遺憾的是,Jelly亮相兩年后業績平平,在同類中無足輕重,一年后便被Pinterest收購。與此同時Stone加入了該團隊,擔任Pinterest聯合創始人Evan Sharp的顧問。
在被收購兩個月之后,Stone就考慮重新回歸Twitter,這不免令人懷疑Stone的回歸動機,或許Jelly的失敗起到了推動作用。
SNAP, INSTAGRAM, 和 FACEBOOK 都還活著呢
Twitter的問題不是新鮮事,但眼看著Facebook的用戶增長沒有受任何影響,Snap仍正常運營(令人失望的盈利報告先放一邊),越來越難以想象Twitter要如何擴大其在社交媒體中的影響力。在Stone的微博上,他寫道:“有一些公司的個性來自于那些開始創業的人。他們帶來了一種特殊的感覺。”
是的,把老樂隊帶回來可能真的會士氣高漲。但是,面對Twitter的這一爛攤子,想以Stone的回歸來拯救,這似乎是個錯誤的類比。
原文鏈接:https://www.fastcompany.com/40421716/4-reasons-why-biz-stones-return-probably-cant-help-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