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孔子《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才智能夠達到了,仁德不夠,即使得到了,也必定會失去。才智達到了,仁德也足夠,不能莊嚴對待,那么民眾就不會敬重。才智達到了,仁德也足夠了,也能莊嚴的治理了,但是調動百姓的時候沒有禮數,也是不夠完善的。”
今天說的是仁德,坐上高官的位置可能靠才智,但是真正守住這個位置靠的是仁德,是為人民真正的好才是最重要的,才能長期得到百姓的認可。不能守住其實就是不仁,真正的仁德就是對百姓的生活有價值的。而我自認為經營企業也是如此,當我們坐上了老板的位置的時候,這就不能只是有聰明才智了,這能夠讓我們做好一些業務,但是如果不能做到真正的仁德那是不能長久發展的,是守不住企業的。
對客戶真正的好不是說幾句好話,是提高全體員工服務的能力,絕對不能讓客戶有不滿意的地方,每個人的專業知識達標,思維意識正確,耐心又有韌性,而不達標的人就應該是被淘汰的,劉強東講這叫做“掄起鐵錘砸鐵銹”,這樣才能使得團隊健康地發展。就是價值觀有問題的人一定要處理,這才是一種真正的仁德,是對集體的仁德,這種仁德會促使大家往好的方面發展,而不是一種不努力地,擺爛的好。
害怕得罪人的人往往是不負責任的,只會得罪人的人也是不負責任的,仁德的人是不怕得罪價值觀不正確的人,也愿意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前行,最后實在不能說通的時候那就是該得罪的就得得罪。很多管理者怕下屬,就像父母怕孩子,很多朋友都是不敢說孩子玩手機,這種情況就怕得罪了孩子不好收場,最后鬧得不開心,甚至怕有極端行為,這是仁嗎?當然不是,這種小愛其實就是仁德不夠,而不能正確地守護孩子,最后孩子在最美好的青春變成了一個癡迷游戲的人,這是放縱,是縱容。當然有些父母只會批評孩子,責怪孩子,最后無法正確溝通成功的,這也是不負責任的,就能搞得孩子很叛逆,最后就真的有很多極端的行為了,對孩子的生命都會造成危險。這也是極大的錯誤,也是不仁。
應該正確地揭露問題的核心,不要害怕沖突,不要害怕矛盾,而是直接面對矛盾正確地處理矛盾,把這些問題都往正確地方面解決掉,平和地溝通好,這才是真正的仁德,不僅是為孩子好,也是為家庭好。這和管理一個企業,管理一個城市似乎有相同的地方。真正的仁德就是不斷地解決矛盾,使得彼此都往更好的方面前進,如果這些矛盾一直不解決,那就一直在這里內耗而停留不前,最后大家似乎都沒有好處。所以,不能帶給大家好處的,那這樣的人仁德算是夠了嗎?仁德不夠么,必定會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