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4第8期
一周年,時間總是在過去之后讓人覺得飛快。所以才要留下些什么,照片,文字,說說,朋友圈,是啊,不然回頭看看,可能什么也沒有留下,也忘記當初選擇的初心。
因為受到活在未來的啟發,所以我發現這陣子我會去爭取,去負責各種鍛煉的機會,我的本子上寫著這樣幾句話,不是因為有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有希望;不是因為有了機會才去爭取,而是因為爭取了才有機會;不是因為會了才去做,而是因為做了才能會;不是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能成長;不是因為擁有了才付出,而是因為付出了才擁有。
誰說不是呢,老得掉渣的道理,我們誰不知道,誰不清楚,知易行難啊!
但是自從有了大腦這層的認知,我今年的想法和行動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想我是幸運的。可能之前是對自己的不自信以及自己能力方面確實不足,一向導致我根本不會去爭取任何機會,我并沒有自己的思考和主見,活動我不會去爭取做組長,不會主動發言,不會主動去要個任務……我總是被動接受別人的安排,避無可避才會上。
但是今時今日,我讓自己思考,讓自己演講,讓自己分享,讓自己展示,收到伙伴的肯定和鼓勵,讓我又能夠做的更好更自信,我在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邊界。
當有一件事找到我的時候,我不會,但是我肯學我摸索我試試。當一次次的嘗試之后,其實到頭來實際受益的是自己。當再下一次的時候,于是你理所當然,就成為有經驗的一個。
經濟學里有個現象,叫做馬太效應,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從前,一個國王要出門遠行,臨行前,交給3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道:“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于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報告:“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于是,國王獎勵他5座城邑。第三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1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
于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1錠銀子賞給第一個仆人,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
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出自圣經《新約·馬太福音》。
有人說,這也太殘酷了。但現實如此,又或者比這還殘酷。
我內心不想當個弱者。我也羨慕優秀的人,但僅僅羨慕嗎?不,我行動,I can be!
心理學有一個三棱柱,面對同樣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殘酷現實,有人反應是,我太慘了,這個世界這么不公平,我真的好慘,沉浸這樣悲觀的情緒無法自拔。而有人反應是,都怪他,我想這不是我的錯,我努力了,怪別人太厲害,把所有的現狀歸因于外界。還有一種人,他想這怎么辦呢?我要通過自己改變這種現狀,我去做生意,我去賣貨,我去解決人家的問題,我給人家提供服務,我要多賺錢改變這樣的格局。
我不是悲觀的人,也不是怪別人的人,所以我要成為解決問題的人,多問自己怎么辦,可把自己牛逼壞了等下,必須好吧!
Be a對別人有價值的 person。
這個價值不是自嗨的價值,而是別人覺得你對他有價值,無形中你就成為了別人的貴人,而你自己也自然擁有了更多的貴人。
或許你到時候回頭一看,你自己就已經是自己的貴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