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姝一直崇尚基金定投,也一直強調,基金定投雖然不用止損,但是一定要止盈。
那么問題來了怎么止盈?
很多人用個人收益來衡量止盈點,有說10%的,有30%的,這個本身就有一定問題。止盈賣出基金的時間點只應該經濟形勢、股票趨勢等宏觀因素有關,不應該與自身買入點有關。股票的漲跌不會與個人是虧是贏,盈利多少有任何關系,而止盈點與收益率掛鉤就是與自身買入點有關的決策。
那么怎么判斷止盈點呢?
有能力的人當然可以判斷好趨勢。不但可以高點止盈,還能再低點加倉。
但是一般理財小白實在不知道怎么判斷。那怎么辦?
清姝可以教你,實在不會止盈和加倉,那就不做。做好資產配置,然后動態平衡就好了。這樣基本能打贏80%的投機者
資產配置的好處
投資大師威廉 .伯恩斯坦曾經說過
市場擇時和選股固然重要,但從長期來看,無人能準確擇時,選股正確者更是鳳毛麟角。資產配置是你實現成功投資的唯一有效手段。
在做好資產配置之后,我們就不用時刻盯盤,甚至不用關心經濟形勢股票走勢,每年只需要60分鐘用來動態平衡。
這樣有更多的時間,用來讀書、生活、運動,做更喜歡的自己。或者用時間多進行學習投資自己,盡快的提升自己的收入,盡快進入快速通道。
我們不能預測翻硬幣的結果,不知道是正面還是背面。但是我們同時翻多個硬幣,因為每次結果與上一次沒有任何關聯,我們就能知道最終所有硬幣正面與背面的比例大約為1:1。
同樣,我們雖然不能預測股市是漲還是跌,但是我們投資在相關性比較弱不同市場的產品,漲跌基本保持平衡。只要全球范圍內經濟是向上發展的,總的收益一定會是正向增長的。
那就把收益交給時間和市場波動吧。
理論支持
假設證券市場是一個波動劇烈的市場, 每年大盤指數只有兩種可能的走勢, 漲100 %和跌50 %, 并且兩者出現的概率都是50 %, 您能賺錢嗎?
這種行情被稱為坐電梯行情, 經過幾次波動后, 指數又回到了原點, 如果滿倉 ETF 指數基金, 那么經過幾輪波段后, 應該是不賺錢的。
那我們換一種方式, 假設上證指數2000 點時, 投資者購買50 %倉位的ETF基金 (跟蹤上證指數), 剩余50 %的現金, 并且1年以后無論漲跌, 都強制將持倉保持為50%ETF基金和50%的現金, 那結果會如何呢?
在這個投資模型中, 大盤每跌50 %或者每漲100 %時, 進行一次動態再平衡, 假設4 年內上證指數的走勢是2000 點—1000 點—2000點—4000點—2000點, 這意味著股市經過一輪波動后, 終點又回到了起點,? 通過持倉的動態再平衡, 居然投資組合實現了盈利, 盈利為26.6 %。這就是動態再平衡的奧秘之處, 投資者采用合理的倉位管理技巧, 通過股市的波動賺到了錢。
當然了這種策略方法只有在平衡市才能賺到錢,單邊的牛市和熊市都不可以。
那么怎么才能賺到錢呢?
我們假設市場中存在A、B兩個投資品種, 并且A和B存在負的相關性, 也就是當A漲100 %的時候, B跌50 %; 而當B漲100 %的時候, A跌50 %。當經過一輪周期后, 假設A和B都回歸到最初價格, 那么投資者的回報率是多少呢?
在這個模型中, 投資者初始持有A和B各50 %。投資品種A的變化規律是漲100 %—跌50 %—跌50 %—漲100 %, 投資品種B的變化規律是跌50 %—漲100 %—漲100 %—跌50 %, A和B經過一輪波動后, 都回到了起點, 如表3-3所示, 投資者組合的凈值從1元增加到了2.44元, 盈利為144 %。
相比指數基金與現金的動態再平衡, 負相關性品種的動態再平衡, 在相同的波動幅度下, 投資回報率要高很多。
如果我們進一步分析, 會發現動態再平衡的投資回報率與兩個因素密切相關。
(1) 與投資品種的波動率相關。波動率越高, 動態再平衡的投資收益越好。
(2)在資產配置時候 與投資品種之間的相關性有關。相關性越弱,最好是負相關,得到的收益才更高。
選擇投資品種
我們可以計算投資產品的波動性和相關性。清姝推薦幾個常見的投資品種。
一般情況下,我們會認為債券和股票成負相關性,當股票大漲的時候,熱錢流入到股市,債券就會相對低位。當股市大跌,熱錢流入債券市場避險,債券就會水漲船高。
另外大盤股票和小盤股票也有蹺蹺板效應,往往此消彼長。
美國股市與中國股市相關性很小。
黃金、大宗商品與美元、股市一般是負相關,也是因為熱錢流入領域的關系。
當然實際上,即便有些投資產品相關性是相對的,也在變化中.明明很多時候股票和債券是負相關,但是有時候股市大跌的時候會帶來債券市場跟著一起跌,也就是我們說的股債雙殺。美元和黃金、石油以前一直是負相關,最近我們明顯感覺到他們都在漲價,只有人民幣再跌。
不過好在大部分時候,相關性是相對穩定的。
清姝之前分享過自己的投資品種,選擇了7個方向進行分別是大盤股基金、小盤股基金、美國股票基金、貴金屬、債券基金、香港恒生指數基金、石油基金。
在投資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比如資金總額、需要資金的時間、個人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調整,比如覺得清姝的配置太過分散可以減少投資項目,如果看好某項產品也可以加入到自己的投資中來。有的好友可能覺得美元正在升值可以進行配置,也可能覺得歐元正在低估洼地,把歐元加入到配置中。
確定各品種投資比例
留足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這部分錢用來應付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一般我們說的現金等價物可以是一些活期產品,或者一些短期的債權等。這部分是不進入我們投資的,不占用我們的投資比例
(關于活期產品,參看清姝以前文章)
固定收益類比例
這一部分產品的用處雖然收益不是很大,但是好處是比較穩定,本金不會隨著產品波動損失掉,可以穩定我們的投資收益。固定收益類可以國債、定期存款、P2P、網銷萬能險、保本基金等。當然也可以配置一些長期企業債、永續分級A基金、長期可轉債、債券基金等,不過這些產品存在波動性,有可能會與其他產品同方向的波動。
固定收益類的比例太高可能會影響投資的整體收益,太低又起不到穩定收益的作用。越年輕越禁得住風險,這部分比例可以越低。清姝建議最好與個人年齡相當,20歲的時候配置20%,30歲時配置30%的固定收益類產品。
當然并不是今年20歲配置20%,明年就配置21%.而是確定好投資品種和比例最好較長時間不要動,等到30歲時候,個人的理財能力風險承受力都不同了,再對投資品種投資比例等再做一個大規模的調整。
權益類產品比例
根據個人風險承受力、對金融產品的熟悉程度、資金多少等不同,至少挑選兩個最好多個權益類產品進行投資。
在選擇的時候盡量波動性比較大的產品,波動性越大,收益就會越好。
盡量選擇波動不相關,最好是負相關的產品來投資,才能起到資產配置的低買高賣動態平和的作用。如果買的相同類型的基金或者同行業的股票,產品同漲同跌,就無法起到資產配置的作用。
清姝以前測試過一個配置方式,不過因為資源能力有限,只做了三個品種的配置,已經能夠看出一些效果了。
由于篇幅的關系,清姝先發這么多,請大家期待后面具體如何操作的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