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試上張籍水部》
? ? 洞房昨夜停紅燭,
? ? 待曉堂前拜舅姑。
? ? 妝罷低聲問夫婿,
? ? 畫眉深淺入時無?
? ?
? ? 這首詩的作者是中唐詩人朱慶馀。朱慶馀,大家可能不大熟悉,但他這首《近試上張籍水部》卻大名鼎鼎,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一首非常著名的有關行卷的詩歌。
? ? 在唐代,由于考卷不糊名,考卷上考生的姓名和籍貫都不遮蔽。主試官員除依據試卷定奪高下之外,還可以參考考生平時的詩文才華和聲譽。所以很多考生就要在考試前將自己的作品編輯成冊,到處投遞,讓人知曉其詩文才華,為之引薦,這就叫行卷。
? ? 此時,年輕的朱慶馀進京趕考,認識了著名詩人張籍,遂把自己的作品呈獻給時任水部員外郎的張籍,希望張籍可以向主試官員推薦他。行卷之后,朱慶馀心中仍感忐忑,小心翼翼寫下這首七言絕句向張籍打探究竟。
? ? 這首詩實在寫的太簡單、太直白了。洞房花燭夜之后,清晨起床的新婦誠惶誠恐的等待去堂前拜見公婆。舅姑,指公婆。新婦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能討得公婆的歡心,擔心地問丈夫:我畫的眉毛深淺是否合適呢?詩中,朱慶馀以新婦自比,以新郎比張籍,以公婆比主試官,借以向張籍試探自己的作品是否能被主考官賞識。結尾處,新婦戰戰兢兢地向丈夫試探“入時無”的發問將朱慶馀緊張不安和期待一舉成功的心緒刻畫的惟妙惟肖。
? ? 更妙的是,張籍在收到此詩后,也沿用朱慶馀以女人自比的婉轉手法,如法炮制,回詩一首《酬朱慶馀》:
? ? 越女新妝出鏡心,
? ? 自知明艷更沉吟。
? ? 齊紈未足時人貴,
? ? 一曲菱歌敵萬金。
? ? 朱慶馀是浙江人,所以張籍用越女來指代朱慶馀。說像你朱慶馀這樣的女子,不僅容貌美麗,歌喉又好,你其實是心知肚明的,也自然是會受到考試官贊賞的,暗示朱慶馀完全不必過分擔心。不出所料,得到張籍引薦的朱慶馀,最后一舉考取了進士。
? ? 朱慶馀這首詩可謂用心良苦,巧妙至極,而張籍作為接招的人也雅興十足,接得順風順水,文人之間的相知相重表露無遺,讓人會心一笑。也因此,這倆首詩千百年來一直被人不斷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