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用橡皮筋驅動小車
? ? ? 在第二課中學生學習了用氣球噴氣產生的反沖力作為動力,這節課要讓學生學習另一種動力驅動方式。用橡皮筋作為動力驅動小車。
? ? ? ? 先讓學生回顧自己玩橡皮筋的經歷,思考把橡皮筋拉一拉會有什么感覺,大部分學生都會說到橡皮筋是有彈性的,老師可順勢引出彈力的概念。然后讓學生思考能否用橡皮筋驅動小車,還是有不少同學說的是不能。說可以的同學,我請他來說一說如何組裝小車呢,他說的是把橡皮筋系在小車上拉動,然后我說這還是靠拉力讓小車動起來,可不可以不靠手拉動而是由橡皮筋去驅動小車呢?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還是很困難的,他們基本答不上來,用擰發條的玩具啟發他們,要好一點,但是他們還是并不清楚該怎么做。我又請他們思考橡皮筋應該系在小車的哪個部位?學生是可以答出系在小車的車軸上,要帶動車輪運動。
? ? ? ? 然后出示橡皮筋小車的組裝方法。然后請學生推測小車行駛距離與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的圈數有什么關系。學生可以答出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的圈數越多,小車行駛的距離越遠。然后再詢問學生如何設計實驗?學生想得到,但是表達能力不強,不能用科學的語言表達出來。所以這個地方是需要我多去引導的。在他們答出要改變在車軸上纏繞的圈數后,然后請他們思考如何比較小車行駛的距離。學生中有的說用線去量,用地上瓷磚來衡量,用兩輛小車,用軟尺等等。可以看出學生的數據意識不強,這個地方我著重和他們強調科學要用數據說話。
? ? ? 接著我出示了實驗步驟以及注意事項,講解了科學活動手冊該怎么填寫。然后我演示了如何把橡皮筋在車軸上進行纏繞,這個地方要講的慢一點,因為我通過幾次上課發現,還是有學生不知道該如何纏繞。還有對橡皮筋纏繞的方向和小車運動方向的關系是不清楚的,這個地方也要好好講一講。我原本是想讓他們自己做實驗的時候去發現的,但是這個在實驗前講可能要合適一些。因為后面有學生告訴我小車走了相反方向,他們的數據是負數。
? ? ? 由于學生做這個實驗要填的數據很多,我后面調整了時間,大概留了十分鐘做這個實驗,而且在做實驗前就提醒他們時間不多,讓他們抓緊時間,十分鐘差不多他們能做完,留了五分鐘進行拓展。為了縮短實驗時間可以讓學生把軟尺拉直放在地上,小車行駛了多少距離,就可以直接看出來,而不是小車走了一段距離后再讓他們拿軟尺去測量。
? ? ? 實驗活動手冊這個地方怎么填寫遠、近、中等。學生是不知道以什么為標準的,我注意到了之后跟他們強調了是要把數據寫出來后進行比較的結果。
? ? ? 研討時請學生思考兩個問題,1.使車輪轉動的力來自哪里?2.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的圈數與小車行駛的距離有什么關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關系?后面的問題對學生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
? ? ? ? 展示了不同砝碼拉動的橡皮筋讓他們思考哪一個彈力大,出示彈力概念,最后以一個問題,生活中還有哪些關于彈力的例子結束本課。
? ? ? ? 本課主要是要注意時間的把控還有如何纏繞橡皮筋要給學生演示清楚,還有一些細節的地方需要注意。實驗效果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明顯的,學生做實驗也非常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