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艾嘉編劇和導(dǎo)演的電影《相愛相親》上映了,好評不斷。
這部電影還是張艾嘉一貫擅長的女性題材, 故事開頭是母親過世,慧英想把父親的墳從鄉(xiāng)下遷到城里來合葬,卻遭到了父親鄉(xiāng)下大房老婆,也就是姥姥阿祖的反對。圍繞著這個矛盾沖突,人物關(guān)系逐漸展開,三代女性的情感史也擺在了我們眼前。
電影的英文名叫“l(fā)ove education”,它用了很多細節(jié)來探討愛的不同層次,情感,放在不同個性的角色身上,不同時代背景之下,也放到了不同的生命發(fā)展階段去審視,仿佛一卷女性生命發(fā)展的情愛圖譜,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婚姻里,到底是相親還是相愛?
1、阿祖:“這是親人的家書,不是情書”
阿祖是一個鄉(xiāng)村婦女,早年經(jīng)媒妁之言嫁給了一個男人,村里生活光景不好,有一天男人說出去闖一闖,從此他的存在對阿祖來說,就變成了每個月的生活費,男人真正再回來的時候,活人變成了一把骨灰……
阿祖在鄉(xiāng)下守著大房的名號,以及一堆家書過了一生,故鄉(xiāng)的貞節(jié)牌坊見證了她的忠誠,又或者是孤獨。
男人在城里找了一個二房,就是慧英的媽媽、薇薇的外婆,按照法律來說,她應(yīng)該是男人的事實老婆,他們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但這個死去的外婆卻沒有得到名分,以至于臨終后她的女兒替她不值,想要把爸爸的墳從大老婆的鄉(xiāng)下遷到城里來和她的媽媽安葬在一起,以告慰媽媽的在天之靈。
一個是有名無實,空自寂寞,一個默默委屈,一生遺憾,這是那個時代女人的命運。
電影中出現(xiàn)了文化符號,“貞節(jié)牌坊”、象征封閉女性世界的“女書”。(一種獨特的女性文字,象征著女性的壓抑、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我囚禁。)
學(xué)者許子?xùn)|用女人心中的繩索來描述舊時女子的貞節(jié)觀:
在遠古時代,男人出門打獵,女人一般在洞里做飯,采摘??墒牵腥税l(fā)現(xiàn)打獵的時候,自己的女人會被別的男人占領(lǐng),最開始他們是說我打獵最好,你等我,我回來給你吃的,或者是用真的繩索鎖住女人,讓她們不要出門……可是,發(fā)現(xiàn)不管用。后來,男人們就開始發(fā)明了一種觀念,他們告訴女人,不貞節(jié)的女人是不潔的,是不好的。這激起了女人的羞恥心,但是這一招特別好用,女人不再往外跑,也不會受別的男人誘惑。
男權(quán)實際上是用心理的、觀念的繩索,讓女性“自我管理”。這根人內(nèi)心的繩子多殘酷,一旦綁上,就難以看見自由的可能,很多女人枯萎了一生。
孫女薇薇在幫姥姥阿祖整理外公寄回來的家書時,發(fā)現(xiàn)那些信里每一封都說“寄來五元當作家用”“家里是否安好”……在薇薇看來,這里面哪里有絲毫的思念,她說“姥姥,他跟你沒有感情,這里沒有說想你,只問家里好不好,每一封都是家書,不是情書?!?/b>
姥姥卻爭辯說,“誰說的,他每個月都寄錢回來的,有一年還給我錢叫我買件襖子……”在姥姥的眼里,只要男人想著家里,沒有忘記我們,就是感情還在的證明,她一生對于感情的理解,也從來沒超出過關(guān)懷。
暮年,在城里二房太太的女兒慧英的家里,姥姥阿祖第一次看到了這個和自己丈夫真正相伴一生的女人的照片,以及看到了晚年后老公的樣子。(她記憶里的樣子還是當年他出門時的年輕樣子),她喃喃說了一句“他怎么長這樣了,這跟他不像啊……”
瞬間讓人想淚崩好心酸,這個讓她一生所系的人只是一個空無的名字而已。
2、薇薇:“你走吧,我也許不會等你”
和姥姥阿祖守候一生的堅貞不一樣,薇薇是這個時代的年輕女孩,她和搖滾歌手的愛情,是熱情奔放的,但也充滿了讓她困惑和不確定的因素。
搖滾歌手最愛唱《海闊天空》,也和歌里唱的一樣,生性愛自由,浪跡天涯,行蹤不定,在到底要音樂理想和到底要婚姻現(xiàn)實生活中搖擺;他沒有存款,不屑于為賺錢做商業(yè)妥協(xié);還有可疑的紅顏知己……這些都使薇薇對這段愛情充滿了不安全感。
在一次懷疑加爭吵過后,他們約定賭氣似的去領(lǐng)結(jié)婚證,但是陰差陽錯、又或者潛意識根本不想領(lǐng),身份證沒帶,終于還是沒有領(lǐng)成結(jié)婚證。
薇薇和很多女孩一樣,喜歡流浪歌手身上的自由氣質(zhì),也欣賞他的迷惘,她把內(nèi)心自由綻放的夢想投射在歌手和他自由的搖滾樂上,但是說到婚姻,她的另一個潛意識也出現(xiàn)了,她還是渴望世俗婚姻這個歸宿,帶給她真正情感上的安穩(wěn)。
如何獨立又依附?“我離你遠,覺得孤獨,離你近,又怕灼傷我自己?!?/b>可能這就是這個時代多數(shù)女孩身上最獨特的困惑。
渴望自由的同一性需要,也外現(xiàn)薇薇的原生家庭:她屢次想搬出家里單獨住,但她的媽媽慧英卻堅決不讓;甚至就連她要求媽媽必須敲門才能進自己房間,媽媽也很不屑,總是忘記后又再敷衍。
都說母女大戰(zhàn)是一個女孩走向獨立的必經(jīng)之路。薇薇“宣戰(zhàn)”了,愛情問題上她絕對不讓,她說,媽媽不喜歡我男朋友我就跟他私奔。就像每個深感不自由的人都希望至少、至少愛情要是我的自由之地一樣。
但愛情終究不由她說了算,男友提出要去北京發(fā)展的時候,她尊重了男友的自由,盡管如此愛男友,但在,她也知道愛情里的自由,不僅她有,他也同樣有。
最后,她說“你走吧,我也許并不會等你“。她把一切交給了時間,告訴自己未來有無數(shù)可能性。
老一輩女性的人生是匱乏選擇,一輩子僅僅需要為一個人負責,這是她們的安穩(wěn),也是她們的悲哀;但薇薇知道她的人生則將可能由無數(shù)令人困惑的選擇構(gòu)成,代價是不安和糾結(jié),但至少她還是感激可以選擇的,因為每一步往前的獨立都算數(shù),都是成長。
3、慧英:“你要是去我們就一起去,你要是不想去我就一個人去”
中年女性的感情線,是這部戲里最難展現(xiàn)的。
中年人的婚姻里,彼此的情感和生活早就長到了一起,天下最親密的就是彼此了,但是往往也是因為了解,關(guān)系中又累積了多年情感的糾結(jié)。能否在中年的時候,跟自己的情感、婚姻和解呢?尤其是孩子長大以后?
慧英的丈夫是駕校平凡的教練,面對家庭矛盾,他有些懦弱,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每每令妻子的不滿。但是他的關(guān)心都是默默的,他會跟女兒說,你媽媽要退休了,需要安慰;他也會不露痕跡地為妻子的生日寫下祝福賀卡,不動聲色地調(diào)解著妻子和女兒的關(guān)系。得知女兒偷偷想要領(lǐng)結(jié)婚證,他不發(fā)怒,只是感慨幸好沒結(jié)成……
這是一個慈父,也是一個沉默的丈夫。妻子慧英常年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感,她正為自己的退休,母親的遷墳、女兒的獨立而焦慮萬分,只有在看到樓上風情萬種的王太太和丈夫交往過密時,會憤恨地產(chǎn)生醋意。
最精彩的一段,是他們的一次爆發(fā)。依然是日常,但是卻暗流涌動。
丈夫來接慧英,開著一輛新買的車,說要帶慧英實現(xiàn)年輕時的承諾,退休后,好好帶她去旅行。車廂里放著第一次他們見面時所喜歡的《花房姑娘》這首歌,丈夫隨意地哼著歌,說,“你要是去我們就一起去,你要是不想去我就一個人去,退休之后,我們好好生活?!?/b>
鏡頭沒有直接排張艾嘉飾演的慧英的臉,觀眾只是在后座看到她的側(cè)臉,和車前的玻璃外不斷變化道路,車在行進中,就像開往他們與自己、與歲月和解之后的新生活,慧英哭了,說,“你知道我夢里的那個年輕的男生是誰嗎?是年輕時候的你”,然后她說,“這個座位不許王太太坐“,說完也被自己逗笑了??床坏綇埌蔚哪槪撬莸帽步患?。
其實很像中年人的愛情,你在生活中焦慮憤怒,在你以為把愛搞丟了的時候,一回頭看到細節(jié)里,早就長進彼此生命里的溫暖。
不知為什么想起王菲《流年》這首歌:
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幸免,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懂事之前,情動以后,長不過一天,留不住,算不出,流年。
生命短暫,命運、情感,都不過是于平淡流年的填充,走著走著,又笑又哭,心里以為自己還是當時那個青春的少女,看看鏡子,當年的花房姑娘已經(jīng)成為中年大嬸。
在共同經(jīng)歷了生活,依然沒有忘記最初的承諾,視滿足對方的夢想為自己的快樂,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誰說中年夫妻就真的離愛情很遠?
那讓女性一生糾結(jié)的生命線與情感線
《相愛相親》電影海報上寫道:“她相信一輩子,我相信一句話,你只信一剎那”這很精確地概括了這三代人的情愛觀。
姥姥阿祖的情感世界里只有親人般的恩情,沒有愛情,他們相親不相愛;
而年輕薇薇的愛情,約等于獨立和自由的宣言,她在愛情中尋找的是自我實現(xiàn),但是還沒找到走向相親的方式:,
中年女人慧英和丈夫走過了長長的歲月,常常針鋒相對,卻最終發(fā)現(xiàn)毫無存在感的對方,用最溫暖的陪伴創(chuàng)造了豐盛的情感,他們在相親中又找回了相愛。
借著這樣相親、相愛的不同關(guān)系,影片展示了不同年齡、時代女人的生存方式,在情感上的自我實現(xiàn)。
值得一題的是最后,中年慧英又哭又笑地找回與沉默平凡丈夫之間的愛情,是在重新理解了阿祖的生命和情感之后。她在遷墳和不遷墳的拉鋸戰(zhàn)中,放棄了遷墳的打算,她的心里不再僅僅裝著自己過世母親“值得與不值得”的問題,而是有更多關(guān)于愛的生命體驗裝進了她的心,她理解了上一輩無奈的同時,也獲得了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命,給自己的中年危機帶來了轉(zhuǎn)機。
其實,就像片名所示“愛的教育”,愛是一門大家應(yīng)該學(xué)習(xí)、卻還沒學(xué)明白的學(xué)問,隨著生命的進展,其實女人在情感上的幸福,到最后拼的其實是終其一生對生命、對愛的理解。
是的,情感固然是女人共同的事業(yè),年齡多大,女性心中都始終都會有一顆少女心,都期待愛情幸福,但比愛情更重要的是對生命觀的擴大,不是愛情美滿了,我們生活幸福了,而是倒過來,生活進展了,情感才能呈現(xiàn)出豐富安寧的景象。
哲學(xué)家說,生活本身不是難題,而是發(fā)現(xiàn)。
獲得幸福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無所停滯地探索進更多生活的面向,去邂逅光明。
作者:蘑菇姑姑,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深媒體人,十分心理主創(ch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