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家回來后一直都比較忙碌,全心都撲在工作上,在簡書里寫了一些碎碎念,就沒有發到公眾號里,實在沒時間去回饋友友們,干脆就不發。
一忙起來就更加沒時間去看書,這時自己就變成了一架的機器一樣,在學校與家里,為工作,為孩子的事不停地運轉著。就在今天,由于客戶那邊的價格還沒談好,暫停手上的活兒,瞬間輕松了許多。
想起上上個月借的書快到期了,趁著有時間去還掉,順便再借幾本。借了十本,看了幾本,沒看完,以前會因為沒看完懊悔不已,現在心態放平了,只要盡力就好。
這次又借了十本回來,散文偏多些,更方便利用碎片時間看看。我借了俞敏洪寫的《在人的更高處相見》,我只知道新東方的名氣很大,不知道他還寫書。當時大概翻閱了一下,這本書分為四部分:讀書、旅行、情懷和閑話。主要是看了前面幾篇文章,都是寫他利用碎片時間看得一些書的感悟,從他的文字中讓我了解更多沒有讀過的書,不知不覺又給我后續的閱讀書籍中又多了一些書單。
更讓我觸動深的是,作為新東方創始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經常走南闖北,事務繁忙,每天還抽出零碎的時間去閱讀,從他的文字好幾處都讀到,都是利用在路上奔波的零碎時間去閱讀。他告訴我們,人的一生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讀有用之書去提升自己的實際能力;二是讀無用之書(哲學,文學,歷史類等)提升自己的整體的厚度,氣質,情感和胸懷..
從他的閱讀經驗里,我還了解到“類人孩”的概念,主要是指只享受著某種過得去的物質生活,拒絕心靈和精神層面的覺醒。他還說:我們作為文明、精神的承載者,如果缺乏或者拒絕整個人類文明成果的滋潤,那就可能被阻滯于文明進化的孩童階段。
看到這里,我以前就是處于這種類人孩的麻木狀態,覺得自己只是很普通的人,沒法去改變什么,日子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
但現在慢慢在改變中,大多數是通過閱讀去延展我的視野,去了解我的狹隘與不堪,也慢慢發現在精神世界里充實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與內心的平靜。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作為一個人,除了生理意義的存活,更應該有精神、靈魂意義上的存活。
所以,要學會去平衡自己的生活,后續多用碎片時間去閱讀,學會在真實的生存狀態下,也能站在高一點的維度去思考如何不再行尸走肉般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