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華為的薪資待遇頗高,然而具體高到何種程度,大家心里并無確切概念,反正就是高。但近來聽聞一種更為夸張的說法,稱華為員工壓根不存在大齡危機,原因是待到危機來臨,手中的錢和股票已然足以養老。對于此說法,我持懷疑態度,一同來瞧瞧究竟是咋回事。
一位年薪百萬的華為員工發帖透露:“實際上,多數華為員工不存在 40 歲的年齡危機,緣由很簡單,那些能在華為工作至 40 歲的,能夠直接退休了。
因為一旦被公司外派,工作到 40 歲,總計工作 15 年,每年年薪百萬,15 年便是 1500 萬,能夠用這些錢的 25%購置公司內部股票,大概 375 萬左右,這些股票回報率約 20%,也就是每年 75 萬,那還工作個啥,直接原地退休得了!”
有朋友看到此處,即刻發現此說法的破綻,其表示:“年薪百萬,扣完稅后一年也就 60 萬上下,倘若你有家庭且購置了房產,那么扣除各類生活開支與房貸,一年能攢 30 萬都算不錯了。
而且 15 年的工作時長里,并非每年都能拿到年薪百萬,要達到此水平起碼得 30 歲了,假設能干到 40 歲,存款至多也就 300 萬罷了!”
還有朋友覺得,這種脫離實際的計算毫無意義,他如此反駁:“凱恩斯曾言 21 世紀人們每周只需工作 15 小時便足夠,因為屆時經濟富足程度會超出當下的 3 倍。實際上如今的富足程度已超當時的 4 倍!
可當下每周工作時間至少 48 小時。知曉為何如今每周要工作 48 小時嗎?各項成本皆在增長,甚至人的欲望也在遞增,所以累計計算不能僅看表象,各類影響因素都得納入考量啊!”
于我而言,此說法的確存在以偏概全的狀況,不可否認,確有華為員工能夠達至這般程度,在 40 歲時的總收入,足以支撐其后半生的生活,但此類畢竟為少數,并非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取華為的內部股票。
多數人所獲收入或許僅在平均水平之上,并且還有一處最為糟糕的地方,華為在多數城市為員工繳納的公積金均依照最低水平的 5%,這相較于其他大廠確實遜色一些,這點錢對于高收入者而言或許不在意,可對于多數普通員工而言,這 5%與 12%之間相差的幾千塊頗為重要。
華為雖好,但也不應這般吹捧,這從另一層面也表明,如今互聯網上的信息,眾多皆被夸大,以個別案例當作整體水平進行宣傳,這會致使一些正在求職的人被錯誤信息蒙蔽,以為迎來的是天堂,進入之后方覺是火坑!
所以大家在求職時務必要擦亮雙眼,仔細篩選,莫要被網上的信息忽悠了!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