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把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送去上早教課,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抱怨說,養(yǎng)孩子真費錢,一年除了奶粉錢不算,光早教費要兩萬塊。
有一個同事懷二寶了,本來喜氣洋洋的,有一天突然神色凝重地說,一個孩子的輔導(dǎo)費一年一萬多,兩個孩子就得三萬,生得起養(yǎng)不起嘍!
對于她們的抱怨和嘮叨,我向來只是笑笑,不多加評論。因為我之前跟她們關(guān)于教育這個問題據(jù)理力爭過,我說的頭頭是道,她們也反駁的頭頭是道。最后來一句:“你說的輕巧,等你家孩子上學(xué)了,你也不會袖手旁觀的?!?/p>
我沒有再爭論下去,畢竟爭論這件事不管誰占上風(fēng),到最后總會不歡而散,多少有點傷和氣。
我一直認為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想讓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要先做到,不能自己一天到晚刷手機,還要求孩子愛上閱讀。學(xué)校教育很重要,學(xué)習(xí)知識很重要,但是生活中的細節(jié)教育也很重要。這些,需要父母去引導(dǎo),而不是送到教育機構(gòu)交了錢甩給老師了事。
我不反對把孩子的教育交給老師的一些家長的做法,因為孩子還小,長大以后是什么樣真的難以想象,不能說誰的教育方式是對還是錯。充其量只能說何種教育方式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但是我肯定做不到把孩子的教育用金錢來解決,一是我沒錢,二是我始終堅信父母日常生活中的引導(dǎo)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肯定是有益無害的。我喜歡跟孩子做朋友,也喜歡把教育融入生活,這樣一來年輕一代父母所懼怕的教育問題反而也沒那么復(fù)雜了。
最近看了資深教育記者張貴勇寫的一本書——《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我更加堅定自己的教育觀念。他在文中這樣寫到:
“兒童的一言一行從來都不是無緣由的,背后是他看待、認識這個世界的眼光。從那些看似幼稚的話語里,我窺見了童心的柔軟、童年的奧秘,從中領(lǐng)悟到了樸素的教育真理。與童心彼此關(guān)照的過程中,我開始警惕成人思維慣有的簡單與粗暴,時刻提醒自己,不要以教育的名義去傷害童心?!?/p>
對此,我深以為然。
何為理想的教育、該怎樣和孩子交流,以及怎樣陪伴孩子成長?
雖然這個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教育,但這不妨礙我們?nèi)プ非蠼逃耐昝?。當我們走近童心,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guān)系,得到他們的信任與愛戴,就會看到一個讓人感動的世界,也會驚喜自身的蛻變,收獲為人父母的快樂與幸福,乃至重新定義“生活”。
整本書里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呼吁家長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并展示了自己記錄的與孩子對話的點點滴滴,看似日常,卻又在無形中教育了孩子;第二部分是強調(diào)了閱讀的重要性,從記錄的閱讀點滴里看到了孩子的成長;第三部分主要記錄了孩子上學(xué)以后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以及對生命與人生的探索、認知;第四部分主要記錄的是父親和孩子之間的溫情點滴,充滿愛心的字眼里處處體現(xiàn)著父子關(guān)系融洽的小幸福。另外,在附錄里,作者還一一列出了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對書的需求以及家長的引導(dǎo)。
整本書的內(nèi)容都是作者記錄的日常與兒子哲哲相處的點點滴滴。正是作者這些瑣碎的記錄,讓我看到了一個父親在平時對兒子哲哲的教育方面的用心。
其實,我也曾記錄過小小魚的成長點滴,有時記錄的就是孩子說出的一些讓大人意想不到的話語。當時記的時候沒覺得什么,后來回過頭來再看,才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小腦瓜聰明著呢!
后期我還是會隔三差五記錄小小魚的一些成長點滴,一個個成長片段就是一個個美好的回憶,是給予童年最好的禮物,串起來,就是一段美好的人生。
孩子的心中有一把尺子,就像《猜猜我有多愛你》描繪的那樣,你給孩子多少愛,他會回報你多少愛,甚至更多的愛。當孩子信任你、喜歡你的時候,他會跟你訴說他感興趣的一切以及他心底的秘密。把你當成知心朋友,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在父母的陪伴與關(guān)愛中長大的孩子,心地柔軟而善良,也時刻提示我們別錯過生命里最寶貴的東西。
英國哲學(xué)家伯蘭特·羅素在《教育與美好生活》一書中說“如果我們能想方設(shè)法使孩子從恐懼、禁律,以及壓抑的天性中解放出來,我們就能在他們面前自由、全面且毫無隱瞞地展現(xiàn)一個知識的世界。”
作為一位母親,我也希望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能從自我做起,反思、改善自己的行為,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讓教育回歸美好生活。
為了孩子,為了自己,為了美好生活,試著改變吧!
我是余小魚,認真生活的小女子一枚,前路漫漫,但求落幕無悔。喜歡我,就關(guān)注我吧!